浅析上思想品德课要有哲学味道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怎样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的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的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的说要“辩证地教政治”。其实,教无定法,教亦多术。而笔者认为上思想品德课要有哲学味道。具体来说,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忠于教材,同化教材;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教学之中;要体现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全面把握相关的政治知识;在忠于教材、同化教材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拓展课本知识。总之,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变数,教学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专业化实践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才能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哲学味道;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创新
  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她滋养生命、塑造灵魂;她,点燃热情、播撒希望。在这里,涓涓细流,汇成一条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在这里,心与心碰撞,火与花共燃,沟通交流,构筑一个个知、情、意、趣、法的演绎舞台。
  怎样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的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的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的说要“辨证地教政治”……或讲究“自主、研究与探索”、或讲究“合作、探究与发现”,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
  其实,教无定法,教亦多术。可以教师一讲到底,可以学生自主研学,可以师生互动探究;可以是提问式,可以是情境创设式;还可以借助音乐、影视等多媒体教学……总之,因课时内容而宜,因当地学情而宜……只要你是一棵智慧的大树。
  而笔者认为上思想品德课要有哲学味道。下面,笔者以“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为例,浅析上思想品德課应如何体现哲学味道,供诸位参考、讨论。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忠于教材,同化教材
  思想品德课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新教材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所以,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广大政治教师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忠于教材,同化教材,而不能脱离课本。于是在讲八年级下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这框题的时候,我严格遵照课本内容将知识点按顺序一一详细讲解。例如在讲第一目:“我有肖像权”,我将相关的课本知识归纳为以下5个知识点:1.什么是肖像权?2.肖像的重要性;3.什么是肖像权?4.有关法律规定;5.侵权表现。在讲第二目:“维护姓名权”,我又将相关的课本知识归纳为:1.姓名的含义;2.姓名的重要性;3.姓名权的含义;4.有关法律规定;5.侵权表现。对于这些确定性、基础性的课本知识,政治教师通过简单的梳理,逐点列出笔记,有条不紊地对学生加以讲解,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忠于教材、同化教材,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夯实基础,又能令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有充实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有重要意义。
  二、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教学之中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能反映思想品德学科的性质,体现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许多环节和方面。而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统一,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与教育的统 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读书与做人的统一。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 我在讲完第一目“我有肖像权”的第四个知识点之后,马上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三幅漫画来分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表现:第一幅画为某照相馆擅自将顾客的照片用作广告,这种做法是属于“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二幅画为在明星的照片上画上眼镜,加上胡须,这种情况是属于“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第三幅画为以某人的相片为箭靶,用飞镖刺向相片,这种做法是属于“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通过采用三幅漫画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侵权做法,能生动、形象、清楚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请学生反思:(1)你的肖像权是否受到他人的侵害?有的话,你应怎么办?(2)你是否侵害过别人的肖像权?有的话,你应怎样改正?通过这两个设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明理”深化到“导行”,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真正做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可见,只有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抓住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三、要体现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全面把握相关的政治知识
  辩证思维理论认为,各种事物或各种现象均可以一分为二,把它区分开来,划分为两个对立面;不同事物或不同现象又可以合二为一,把它们联系起来,联合成一个统一体。由此出发,思想品德课教学追求概念讲解的明确性,观点阐述的鲜明性,论证推理的逻辑性等等,这些虽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握的重要尺度,但是,从辩证思维理论的观点看,仅仅强调这些形式逻辑上的要求是不够的。因为形式逻辑属于一种线性思维,它所要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往往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因此,要使教学深刻、完美,还必须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指导教学。它既是思想品德课自身辩证本性的要求,也是学生认识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的教学过程中,当讲解完侵犯肖像权的三个表现后,我马上引入两个环节供学生讨论:(1)用自己的手机偷拍他人的照片,只供自己欣赏,这算不算违法?(2)记者偷拍闯红灯行人的照片,并刊登在报纸上,这是否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通过对这两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老师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到: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属于侵害肖像权的例外情况。例如:在合法新闻报道中使用相关人物的肖像。(1)警察发布通辑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2)在寻人启事中使用下落不明者的肖像等。
  通过这样一正一反的辩证分析,学生充分明确到哪些是侵权行为,哪些不属于侵权行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更有深度和广度。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既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深刻、完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教会学生用辩证思维去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和素质。
  四、在忠于教材、同化教材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拓展课本知识
  现用的思想品德教材强调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們获得对知识本质(包括科学的本质)的准确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现存知识的可靠性的同时又看到它的局限性;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不断被质疑、证伪、修改、否定、拓展或超越的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不断变化是因为我们比过去知道得更好、更多了,说明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并不完美,现有知识在未来可能仍会有所改变,但这不意味着它是错误的或无用的;现有知识是以现在我们所能提供的、经过了最佳检验的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的科学,是人们所能达到的最为可靠、最为合理的知识;对于知识或人类的认识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于是当我发现教材对“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被侵犯后应怎样维权”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够清楚、完整时,我决定利用课堂最后5分钟的时间将这个问题列出,让学生思考和发表看法,共同归纳答案:公民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①向侵权者宣传法律知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②向父母老师或亲戚朋友反映情况,请求帮助。③向居委会、妇联、工商等部门投诉,请求他们帮助调解。④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权。最后我出示一张由自己设计的维权小书签:“权利受侵不忍让,伺机报复不可取,法律武器不要忘,公平正义要争取”,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参考这种诗歌形式自己做一张《维权小书签》。两天后我收到了学生的作业,其中写得较好的一篇为:公民权利范围广,正确行使最重要。自身权利要维护,他人权利不可侵。
  可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忠于教材、同化教材,又要不断创新,不断延伸,力求令相关知识体系变得更完整、全面,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合适的时机和情境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怎样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这个话题对于所有教师来说,都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教学实践来探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变数,教学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教师要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搏击长空,做时代的弄潮儿,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重建。每一个成功的教师都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而不是原地踏步的、机械重复的教书匠。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专业化实践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才能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任长松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2]《中学政治创新教法》 (卢书兵 主编) 学苑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版
  [3]《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之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任志鸿 主编) 南方出版社 2006年1月第2版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三语文课难上,知识点多、课堂沉闷、学生不积极、热情不够,语文教师也觉疲惫。面对如此波澜不惊、毫无生气的高三语文课堂,我们有责任更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高三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很多问题,当我们花力气、动脑筋找对了方法之后,一切都变得那么轻而易举了。本文笔者用一些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方法力求改变高三语文课堂现状,力求让我们的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让他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关键词:高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学生而言,既能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又能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对教师而言,不但可以丰富拓展多样的教学资源,而且也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限时完成。“先知先觉”的课前预习,对课堂上师生的教与学无疑是有积极地帮助的,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有积极地促进的。因此,课前预习应当成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课前预习需要有效组织  有别
英语作为一门当今最流行的外语,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喜欢,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有十年了,在此期间经过自己的学习及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一些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下面简单谈谈这几年英语教学的几点细节。  一、注重平时学习习惯的培养  只有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好了,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同样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间就快,效率就上去了。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方面来培养:  1.说和读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之一就是“自主”。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预习的过程正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而培养学生
摘要:当前,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词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词汇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但在词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沿用过去的传统教法,导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低效。提高词汇教学质量,是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标;词汇教学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总量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都在7-1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但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却常常精力集中、思维活跃,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易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分析、综合与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摘要:在《红楼梦》的整个人物画廊中,晴雯算是最有“亮点”的一位女性。她心灵手巧,纯洁无邪;她性情爽利,一身锋芒。尽管“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对卑恭屈膝者,她不屑一顾;对强权豪族者,她嫉恶如仇。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敢恨敢骂,然而她的恨和骂却是分清界线的。对袭人,她骂个痛快,对宝玉,她喜怒参半。在守住人格家园的抗争中,她从容自如,不亢不卑。她以自己短暂的生命,印证了一句话:“难道谁又比谁高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方式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能力。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谨性等性质。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数学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教学方式,在知识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高效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教学效果是否好,现在的数学课堂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备课对教师而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摘要: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小学阅读教学:一.读中感悟,体会性阅读 ;二、词句为主,理解性阅读;三、探究方法,提高性阅读;四、启发质疑,探究性阅读;五、转换角色,创造性阅读。  关键词:〖HTF〗阅读教学;读中感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