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对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生产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不再是以学科为本,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认为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现阶段,初中教师虽然都是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的所谓“科班”出身,其知识结构相对较全面,然而接触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还是有不少问题,这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初中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课本的知识结构,探究初中数学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即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拥有长流水”,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还要着眼于课程综合化的趋势,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增加知识,学会学习,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汲取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同时,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因为,学生的成长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孤立封闭的学科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之间必须进行合作教学,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革新能力,以适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师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新接一个班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特别是七年级新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村级小学,不但小学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习的方法差异较大。教师可与学生个别接触,召开班委会以及进行双基摸底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基础较差的及对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和完全失去信心的,老师要迅速的“对症下药”,拿出方案。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会议主办者请著名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给广大爱好数学的青少年题词,他提了四个字——“数学好玩”。在他的心目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潜力的头等大事。确实,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产生浓厚兴趣以后,他(她)通常会自觉地投身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千方百计地弄清其中的奥秘,想方设法的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可能极大地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即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泰勒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杜威的话:“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学生学习无兴趣,老师教学事倍而功半,反之兴趣浓厚则事半而功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开始的几堂课给学生简要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关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数学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给学生讲一些学生都能感兴趣的趣味数学问题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化归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和推理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现象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知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授人以鱼仅得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明白“教是为了不教”。这都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即终身学习理念。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好充分的准备,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不要想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老一套。要改变向学生单方向传授和灌输知识,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启示:必须改变单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不仅强调获得知识,更重要强调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及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交往能力及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准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要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相结合。
  三、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等的差异。一个班上好中差学生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面临怎样对差生进行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都要让每一位学生有“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感觉,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先试着解决,集集体智慧攻克之。特別是差生更要有耐心,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学生必须严、爱相结合,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要真心地爱护和帮助,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帮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人最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学生如能做到战胜自己,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而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其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差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极大地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优生以“压力”,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区别对待,防止分化
  在教学中要切实抓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差生对旧知识本来就一知半解,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新知识学习,特别是小学与初中相关知识的衔接,要想方设法缩短差生与优生的差距。老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和难点,“数学是思维的艺术体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对优、差生进行各个突破。双管齐下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达到共同进步之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能注重以上四个方面,同时倾注爱心,能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能因素的培养,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使大部分学生“过关” ,必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之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人文素质,已经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话题。  关键词: 人文素质;语文教育;学生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存在着失落的现象。何为语文的人文性?事实上就是语文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
在科学探究中我们要不断的用新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思路,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合理利用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不怕出现问题,不怕学生犯错误甚至是误操作,请我们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真正把握实验要点,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乐在其中。  物理是实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中学物理作为科学学习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作为他们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基本理念,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存在给予整体的关怀,对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切的期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历程,进行有效学习。  一、随机应变,开发“反常”思考的价值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与重要手段。但学生对计算题缺乏兴趣,在计算方面还是特别容易出错。如:有的学生觉得计算题枯燥无味,很烦人;有的学生觉得很简单,不用动脑筋思考;还有的学生不管多大的数据都喜欢口算,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养成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简单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清晰而流利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最美语言,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养成平时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口语交际课时,一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只有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加强人物教育,是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现行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课本通过多种形式 和途径,使不少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正确地、具体地、实事求是的给予叙述和
摘 要: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 “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朗读;感知;领悟;表达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