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大小课堂相结合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思政课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统一,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各类资源,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改变了学习方式。思政课大小课堂的融合,让学生坚定了信念、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较好地完成思政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王苹,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洁,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齐宝卫,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坚持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深入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寻找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思政课程建设,2013年起,学校围绕“共建美好家园”开展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将以此为例,探讨思政课大小课堂的融合。
  一、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一)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作为间接经验的总结,必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去亲身感受,必然具有实践性。因此,针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怎样的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如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走进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价值。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2004版、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对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制度在理论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开展主题为“共建美好家园”的社区实践活动,思政小课堂从教室走进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通过访谈、调查和亲身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认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二)实践活动的场所与学生成长需要相结合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同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走进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另一方面要走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环境,丰富教学内容,确立活动主题,更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理论的理解。从书本知识走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社会大课堂,学生因为对社会资源熟悉、感兴趣,会表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
  每个学生和他所在的家庭都应该在其生活的村落、社区,依托村委会、居委会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自己生活辖区内的村委会、居委会,活动中学生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与社区的建设关联起来,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零距离了解、认识身边的基本政治制度,这种感受是真实的,是有情感的。
  (三)实践活動的形式服务于多样化的主题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重视活动的内容,还要重视活动的形式。我们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四种基本形式,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或者兼顾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的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逐步建立起学科知识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关联。
  “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兼顾了调查研究、实践体验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通过访谈了解社区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和居民如何行使民主权利,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建言献策;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垃圾分类指导等工作。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和坚定自信。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社会大课堂
  “激活”思政小课堂
  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的真实情境,面对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政治课的学习方式由课堂上只是师生间、生生间围绕教材的教与学的互动,转向师生、生生间与社会人员的多维度互动;由课堂上单纯地接受式学习,转向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体验、探究式的学习。这种转变主要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等关键环节来实现的,这三个环节彰显了学生作为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一)提出问题,用多元的视角观察社会
  社会大课堂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而鲜活的现实世界,更容易让学生触碰到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思想政治学科的四个必修模块、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哲学、国际关系、逻辑等不同领域的知识,知识之间具有融合性,能够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供理论视角和知识支撑。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利用小课堂学习的理论,从多元的视角去观察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中发现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在“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要求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访谈和在社区中的生活感受,提出社区目前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居民如何真正参与到社区的民主管理中”“楼门文化如何做才能让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社区卫生环境才能符合居民的要求”“小区狗屎问题怎么办”“如何为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住户扰民问题如何解决”等。这些看似生活中琐碎小事,其背后蕴含着民主、社会、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知识。
  (二)解决问题,用探究的方式了解社会
  社会是复杂的,因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无论学生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的过程。
  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善于与社会人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具体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学生理论素养的具体体现。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针对调研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根据学生关注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六个实践小组,尝试将学生的建议在社区落地。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和与社区人员的沟通,四个实践小组中途解散,这其中有解决问题复杂程度的原因,有社区人员的配合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能力问题;“为小区狗屎问题出谋划策”“为学龄前儿童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经过学生的努力和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得以实施,这两个项目分别在北京市和朝阳区获得创新挑战赛的奖项。“为小区狗屎问题出谋划策”的小组,在最初课堂讨论中选用“每家一元钱”的方案,即社区居民集资购买之前学生做好市场调研的“狗狗草坪厕所”,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后,得知这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不愿意出资做任何事情。学生再次讨论,选用“宠物店赞助”的方案,即小区周边的宠物店出资购买“狗狗厕所”,将宠物店的联系方式和logo粘贴在“狗狗厕所”上,方案被宠物店主拒绝,理由是老旧小区几乎不在店里购买宠物的商品。最终学生采用自制的“狗狗如厕方便箱”解决了问题,即改造快递箱,外侧做文明养犬的标识,内侧放置裁剪好的废旧报纸,便于居民遛狗时使用。“为学龄前儿童传承传统文化”项目是在一个高档社区实施成功,社区按照学生的要求,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手工材料,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剪纸等传统文化的相关材料,教师按照学情做了充分的备课,在活动中通过讲课、示范、指导等形式与家长一起辅助孩子们完成了制作活动。通过两个鲜活案例的对比,学生领悟了小课堂学习的辩证法的本质。
  在解决问题、落实建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感知到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配合、居民的支持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学生用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了解了社会。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方法论的吸引力,让小课堂学习的理论具有了生命力。
  (三)深化问题,用科学的精神认识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后,教师在课堂上会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想、所做、所获充分表达出来,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具体的指导,引领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针对在社区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如学生对“搭建自行车棚”“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在部分社区不能实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社区问题就应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解决,省时省力,还能够满足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反对而搁置;在居委会选举过程中,学生认为代投票的现象就不是真正的民主选举,而是一种假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非常好的政治制度,很多居民对此并不了解,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等等。
  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足国情和学生调研的基本情况,首先,引导学生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认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在坚持贯彻的基础上仍需完善,同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这一制度在实践中是如何推进的,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最后,结合全国一些社区的优秀案例,提示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从哪些层面得到解决,如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多种成功案例中分析问题解决背后的制度、理论、法律等问题。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小课堂针对学生真实问题的分析更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制度保证。
  三、综合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社会大课堂“浸入”思政小课堂
  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真实的情境、丰富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好,社会大课堂育人作用就会凸显出来,与大课堂有机结合的思政小课堂就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关键主体
  思政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知晓每个模块、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选择怎样的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首先,學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开发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其次,教师自身要积极投入社会资源开发的实践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社会生活等实际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践活动资源,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究,让社会大课堂能够真正“浸入”到思政小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课堂理论学习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重点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2017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注重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與理解。”乡土即故乡,是人们出生或久居的地方。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区域和学生生活区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小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社会大课堂的资源渗透、融入小课堂后,能够更好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社区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调研、访谈、参与社区建设。2013年以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每届高一年级400名左右的学生,共计近3,000名学生走进社区居委会,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从课堂反馈中学生的表现可以清晰地表明,利用乡土资源开发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在感受、体验、践行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三)多主体协同开发实践活动资源
  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需要家校社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同开发,从各自角度协助教师和学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不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育人功能,让社会大课堂资源更加有效地渗透到思政小课堂。
  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单位,如政府、社区、企业、博物馆等是社会大课堂的“课堂所在地”,在不干扰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向学生开放社会大课堂的活动资源,并与学校和思政课教师一起构建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责任。
  学校需要总体协调,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协助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协调多方面力量,确立活动地点;进行安全保障及宣传工作,制定活动安全保障预案、做好活动宣传动员及安全教育工作;德育处、教学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做好活动时间安排、课时调整等协调工作,与社会单位沟通,做好活动准备、组织管理等各项保障工作。
  家长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进家长资源直接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请家长辅助学校、协助学生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最终引导家长懂得如何正确参与到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育德合作者。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充分考虑地区与学校的差异,向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的地区和学校给予全面而有力的支持。
  “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是由任课教师依据课标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提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制订实践活动的初步方案;校区做好活动的各方的沟通协调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协助思政课教师完成活动;社区开放资源,活动中与学生交流对话,活动后参与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真正成为大课堂的教育者;家长协助教师和学生做好活动辅助工作,如在知晓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同时做好活动安全教育。社区、学校、家长共同构建的社区实践活动让与之结合的思政小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课大小课堂得到有机的融合,是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庞 雪
其他文献
近日,朋友圈里一个视频很火,讲的是瑞士达人秀画家柯琳经历的真实故事。  在电视直播现场,柯琳先是在画板上画了一幅素描画,勾勒了评委之一的白发评委格雷斯;然后在中间,把女评委苏珊娜的影像也勾勒出来了。这个时候,柯琳双手同时抓笔飞快涂画,画面显得有些凌乱。  就在此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可能觉得柯琳的作品越画越乱,评委们中途纷纷摁亮了自己面前的红灯!这意味着柯琳被淘汰出局!但柯琳依然坚持在
作为弱势人群,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情感、安全诸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而确保这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也是教育公平的要求。  在学校教育里头,存在着这样的特殊群体: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障学生等。作为弱势人群,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情感、安全诸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而确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课程,它对于弥补教育目标中的结构性缺失,促进学生个性养成、知识整合、能力迁移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主题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目标设计、资源开发、内容安排、方式选择、评价实施五个环节。通过活动,学生逐步获得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
本文系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白真正的友谊不是帮朋友干坏事,也不是向朋友提出无理的要求;能正视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劝告并帮助他改正;掌握朋友间相处的基本交往的技能。  2.通过交流、合作、辨析、体验等活动,明白道理,并掌握一些解决朋友间矛盾的好方法。  3.明白友谊来之不易,需要珍惜,愿意与朋友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
人是有惰性的,强化劳育、对抗惰性,才能过积极的生活。教育有许多目标,但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教育目标的逻辑起点。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国教育之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什么样的育人方式才能实现五育并举、个性育人呢?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以下简称“深外”)选择了现代书院制育人方式。  深外自2016年以来就致力于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深外
又是一年教师节,不少家长都在纠结到底送老师什么礼物好?记者走访多位老师发现,让他们记忆尤深的不是动辄上千元的购物卡、所谓的谢师宴,而节日里的一条短信、毕业多年的一个问候,甚至一盒放在讲台上的感冒药。令一线老师张娟记忆最深的一件教师节礼物就是一盒感冒药,她说,“那是在2002年9月,由于热感冒,我病了半个多月,教师节前夕,我发现办公桌上多一盒感冒药。虽然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那盒药是谁送的,但每每想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曹雪芹公园改造项目的启动,引起媒体关注。  这座规划面积1650亩,其中绿地面积1230亩,水域面积420亩,投资之巨,占地面积之大,建设速度之快,被媒体评论为一种畸形“消费”。  丰润区2010年财政收入大概也就30个亿,举全区半数之财力,建设占地面积相当于8个北京大观园的曹雪芹公园,欲何为?  有分析指出,联系多地卷入曹雪芹故里之争,如此大手笔做法,也可以认为这是夺取曹雪芹故
摘要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其天然性和易感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感恩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培育的道德活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域,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感恩教育的实施有着天然敏感性。当前感恩教育处于工具化、无根化和窄域化的实际困境,教师自身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家校合作和改善评价体系,反推重视德育教学等方面是可行的感恩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 感恩教育;学校德育;青少
PART1:快乐水世界    借助一些小物品和宝宝的感知觉玩水的游戏,不仅能提高宝宝的动手操作和运动能力,还能让他们初步感受和认识水的一些性质。  1.水中行进  在浴缸或大点的浴盆中放一些毛巾并注水进去,之后让宝宝进入浴缸,妈妈扶着宝宝,让宝宝踩着毛巾从浴缸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效果:感受在水中走路的奇妙,体会走路过程中水的滑动与阻力。  适合年龄:1 ~ 1 岁半。  2.抓住水中的玩具  宝
重要的事情  “现在时分晚上七点整。”电视机上方的钟表正在报时。海豚尾巴模样的时针准确地指在数字7上。  刚刚还在沙发上熟睡的墨奇奇听到报时,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然后搬起一个恐龙形状的凳子,跑到了阳台上。  在茶几旁打盹的哈士奇小疯摇着尾巴跟了过去。  墨奇奇把凳子放到窗户下边,自己灵巧地踩上凳子,趴在窗户上向外边张望,脸上写满了期待。  “小疯,你说爸爸今晚还加班吗?”墨奇奇两只胳膊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