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眼中的一堂语文课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听了一节镇级语文评优课《月光启蒙》(苏教版第十册)第二课时。煤矿诗人孙友田写这篇抒情散文的目的在于描写母亲对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影响,描写因年老的母亲患老年痴呆症而使作者无法报恩时的悲痛。文章选取了两个可供对比的场景,一是童年时年轻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讲故事的场景,二是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年母亲不认识儿子的场景。前后对比给读者以美丽破碎后的痛楚,感受作者一腔衷肠无处诉说时的无奈,也随之获得人生无常的感慨。可惜,教材把后一场景删掉了,留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个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深受民间文化浸润的年轻母亲的美好形象。听完这节课,我觉得存在几多遗憾,现诉诸文字求教各位语文老师。
  
  一、教学目标定位狭窄化
  
  教参对这节课的价值观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教者囿于教参的这一定位而不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以我这个长期任教数学的教师看来,《月光启蒙》这篇课文首先给我的感觉是乡土文化对作者的熏陶和影响——鲜活质朴的乡土文化因其扎根于土地,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课文中的这些歌谣,现在看来仍清新自然,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鉴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引导学生热爱乡土文化或者家乡文化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二、肢解文章难以让学生享受整体美
  
  《月光启蒙》这篇教材,文字优美,意境悠远。月光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宁静、惬意和无忧的生活情调:月光隐喻着母爱的博大和无私,也隐喻着乡土文化对人的浸润和影响,月光启蒙暗示着乡土文化和母亲品格对孩子成长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的美感和意韵,孩子们只有在反复的整体诵读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共鸣。现在教师把文章一块块地抠出来,指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就好比把一块宝玉敲碎了逐一欣赏和分析,这样处理,很难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美感,以及理解月光的隐喻作用。照我看来,不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不把文章读得情意绵绵,就不足以窥探文章主旨。若不是作者对农村对母亲怀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就不会把物质匮乏、处境艰难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一元化解读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课中的一个小环节引起了我的思考。老师问:“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作者‘豁然开朗’了什么?”学生回答:“对故乡的爱。”老师肯定了他的回答,便转入了别的教学环节。答案果真如此惟一吗?在我看来,这里大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见解。答案也许是对生活的热爱,也许作者那时就对文学暗许芳心,也许……这样的教学也许更合乎作者的初衷,也更能体现汉语讲究意会的特点。解读文本之目的在于理解文章的内涵,而解读得过死过窄,可能会扼制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套用流行的课堂用语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
  
  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老师用现阶段流行的课堂用语来提朗读要求,动辄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请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朗读”……看来挺时尚,似乎如此要求就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其实不然,像《月光启蒙》这样优美的抒情散文,不出声朗读就难以领略语言的节奏美、音律美,倒不如明确提出诵读的要求;在要求学生思索时,教师可明确提出默读加批注的要求。还有,在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一节,老师要求学生用美妙的语气来读。语气何来美妙!不过是要读出文章的美妙而已。如此追求课堂流行用语,让人感到教者流于俗套,失却个性,而且对朗读要求不明确,对朗读的方法指导也不到位。汉语言丰富多彩,教师完全可以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言简意赅、目的明确又富有情趣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用语,盲目跟风,教师只能失却自我,丧失个性。
  最后,我想谈谈“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该怎么上?”《月光启蒙》这篇佳作出自于一名诗人之手,明显具有浓郁的音律美和意象美。如果我上,我将从引领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这个角度切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主要是宁静、和谐的月夜),反复诵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生可寻找认为最美的小节或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请他谈谈美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把反映母亲内在品质的“童谣、歌谣和谜语”拿出来诵读体悟。我个人认为这些歌谣、谜语是文章的“眼睛”,只有读懂它们,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尽管生活是艰辛和贫苦的:母亲又是个对美好生活有着无比向往的人——从歌谣“月儿弯弯像小船,……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中可以读出。接着,再引领学生去理解文章的难点,如“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等。在难点突破后,再去理解文章的最后一节,或许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了。我的教法仅仅是一种一厢情愿式的假设,可能会招致全体语文教师的晒笑,但如果能给语文教师一丝启发,就不枉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了。
  
  (作者单位 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片段1:预习、交流、质疑    师:同学们,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星星的孩子》。(学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有什么自己不明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吗?  生:一个数星星的孩子怎么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呢?  生:张衡为什么既不相信奶奶的话,又不完全相信爷爷的话呢?  师:学习就是要善于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明白。谁能帮助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生:我知道“著名”就是非常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学校是爱的源泉    我们一直怀念斯霞老师。斯老师写在儿童教育大旗上的“童心母爱”,是留给中国教育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永恒主题。在今天。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为什么呢?  首先。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爱让人类、让世界充满意义、充满和谐、充满希望。因为:爱连接着信仰、服务和感激。正如一位印度商人写给德兰修女的五句话:“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我以为:最好的管理是服务,最好的服务是研究。深入而持续的研究,应当成为校长的教育使命,也是校长迈向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研究出思想。我始终认为要做一名好校长,首先要做一名好教师,在教学研究领域应当有所作为,是一名教学的行家、专家。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提出了“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思想,并通过“组块教学”这一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形象
按照美的规律规范人、塑造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学校管理一以贯之的主旋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就在把常规管理抓成常规以后,着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人,从而使学校管理进入了新的境界。对此原省教委领导曾给予充分肯定,原《江苏教育报》还在头版头条位置配评论报道。《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颁布,为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以“立美育人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文在阐述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数学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内涵;策略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和模仿,而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
嘟嘟:   你好!周末我完成了大部分作业后,想看会儿电视休息一下,再接着写。刚一打开电视,妈妈就气冲冲地走过来,把电视关了,还吼我:“作业都写完了吗?”我说:“只剩一点儿了。”妈妈又大吼:“没写完看什么电视!”我只好乖乖地回去写作业了,但妈妈还在我旁边唠叨个没完。唉,为什么想看个电视这么难?  横县 小卓  小卓:  你好!看了你的信觉得你挺委屈的,但仔细想想,你和妈妈之间是不是有误会呀:妈妈不
[摘 要] 深度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概述深度学习的背景、特点、基本策略及教学方法,同时,以“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进行积极实践后发现,运用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有理数;加法  何谓深度学习?具體到初中数学是指,重点掌握核心概念,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深入研究知识背后的知识
[摘 要] 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知识生成的最近发展区,安排好背景导入,把大题化小,让学生弄清各个数量间的关联,让学生凭借已经建立起来的数量关系或模型,从复杂的问题背景中抽象出知识的关联,回归数学本质,顺着梯子登阶爬墙,自然生长.  [关键词] 自然生长;数学本质;最近发展区  问题提出  (2014山东德州中考题)如图1,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连接关键知识点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而复习课的特性是以复习已学知识为主,因此,在复习课中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一步反思已学课程,重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认知图式,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二次函数为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二次函数;复习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所发明的,它立足于研究对象具备的所有条件,
“校长,有件事向你请示一下!”下课铃刚响,小葛老师便走进隐的办公室。  小葛是六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一个普通的师范毕业生,没有任何职务,却是学校里最忙的一个人。他修理电器和电脑很有一套,在一些学校花了数千元乃至上万元购置校园广播系统的时候,他很轻松地借助学校原有的两只大喇叭我一个即将淘汰的电脑,制成没有花费学校一分钱、效果却一样好的一套校园广播系统。  “校长!”他指着手中拿着一个电脑教室里用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