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青年的奥运“剩”事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初的一个懒散周日傍晚,伴着典型的英式阴霾小雨,和一帮朋友正“躲”在屋后花园的大橡树下,烤肉,喝酒,闲聊。不知是谁先开了个头,话题一下子转进了即将到来的奥林匹克。伊法立即兴致勃勃地对所有人宣布,她已经成功入选了奥运会志愿者的行列;大家祝贺一番后,斯蒂凡妮又激动地表示要组队去观摩奥运圣火;而艾诺拉却早已在“脸书”上,定期上传一切关于奥运会的八卦新闻,气氛顿时无比热烈。
  这一幕乍看上去,似乎和英国年轻人名扬四海的个人主义、叛逆传统,及对国家国际一切大事的不屑一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奥运会的盛大气氛终于点燃了英国年轻人自我的小世界。然而,虽然英语说得无比犀利,但她们的口音可以告诉你,伊法是个爱尔兰女孩,斯蒂凡妮来自葡萄牙,而艾诺拉则是俄罗斯人。之后的几个星期,虽然奥运盛事继续如火如荼,但在大多数英国本地朋友的眼中,这一切似乎根本没有发生。马科斯继续在PS3的电玩世界里虚度余生,约翰仍然在DJ台前为他的电子音乐终日沉迷,唯一对体育怀着无比热忱的盖瑞,却在奥运会中找不到他的项目:滑板。当我无意在“脸书”上和盖瑞提起奥运一事时,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粗口,然后话题又回到了音乐、派对、女孩儿,云云。
  恐怕,伦敦人最能想得起奥运会的时刻,便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时间。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万游客,和一批批穿着奥运T恤衫的西班牙旅行团,在地铁里被挤得脸部变形的伦敦人一个个面含幽怨。耗资2000万英镑修建的奥林匹克塔,则被戏称为“被原子弹炸过的埃菲尔”。
  四大因素制约奥运激情
  如果说集体主义和爱国教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支柱,个人主义与批判思维便是英国的国家灵魂。可能从中国的主流观点出发,笔者身边的这些英国年轻人实在是太不爱国了,甚至有被盖上“英奸”帽子的危险。但从年轻一代英国人的视角来衡量,为一项并非自己投票选来的,耗资巨大的体育工程群情激奋,根本就不是爱国。把英国国旗图案当内裤穿,才是爱英国。
  从议会两党两院制到三权分立;从媒体自由到学者独立;从各大行业总工会到地方层面林林总总的非政府组织;从唐宁街10号到每一个教室,每一本教科书,充斥的中心理念永远是个人主义、批判主义与理性主义。国家、政府、体育与个人之间永远有着各自的定义,这些定义很少有交集也不应该有交集。今天破口大骂首相与政府的英国年轻人,明天可以在阿富汗前线为国浴血奋战;今天抱怨奥运会耗资巨大的人群,明天亦可以为归来的士兵摇旗呐喊。全英6000万人口,便有6000万种声音,没有思维的高度统一,没有情绪的相同共振。然而,正是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情绪与不同的声音历经千年的历史洗礼,才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议会民主制,成就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首轮崛起,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国土最为浩瀚的帝国,成就了共同的米字旗。在英伦自由主义文化的历史传承与辐射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今日的英国,仍然组成着当今世界的霸权核心:盎格鲁-撒克逊轴心。
  除了传统文化中的高度个人主义及批判主义,当今英国的年轻人亦被各种青年亚文化所主导。种种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青年亚文化,对年轻人的个人认同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通常远远超出大社会的影响力。这些亚文化自然而然地将年轻人从奥运会一类的大社会事件中逐步剥离。60年代的嬉皮运动,70年代的朋克浪潮,80年代的光头党,90年代的新浪潮,和近年各色独立摇滚、电子乐、嘻哈亚文化的崛起与并存,无不意味着英国的年轻人往往对大社会的一切要相对冷漠。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无数的英国青年,为了自己喜欢的某种风格的音乐节,早半年时间开始筹备、激动与亢奋。但在皇室大婚、女王登基60年及奥运会一类的大社会事件中,群众队伍的组成却往往依靠中老年人、外国人,或在外国出生的英国新移民来支撑。
  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的席卷,及仍在迅速恶化的欧元区债务危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亦加剧了年轻人对耗资巨大的奥运会的抵触情绪。在历经了将近5年的挣扎后,2012年第二季度英国经济继续缩水0.7%,国家经济在一两年前短暂的疲弱复苏一段时间后,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再次陷入衰退。政府因财政不济在2011年将大学学费提升将近300%后,大学申请率当年下降7.6%;而那些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中,将近30%的本科生在毕业后3年内找不到全职工作。通货膨胀,收入下滑,福利削减,前途渺茫,甚至一部分教育程度较低的年轻人陷入了长期失业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在超过两年的时间里没有过一分钱的个人收入。更有甚者,英国现政府在国会议员开支丑闻、银行业舞弊丑闻、伊战内幕操作丑闻等等政治“滑铁卢”的席卷下,国内名声已经相当不济。教育、医疗、福利、国防等国家支柱花销连遭削减,但仍举全国之力在伦敦一地花费将近200亿美元大肆筹备奥运会。在英国年轻人的眼里,这一切便自然而然地使奥运会这一举世盛事,变成了一桩不甚讨喜的“剩”事。
  最后,奥林匹克本身的性质,亦阻碍了那些对体育比较热情的英国年轻人的积极性。虽然奥林匹克本身融各项运动于一身,集世界各国于一隅,但奥运会的政治与社会意义,也就是追寻和平与普世友谊,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运动的对抗性激情。另外,英国人最为热衷的几大体育项目,也就是足球、欧式橄榄、网球等等,都有着各自的顶尖赛事。例如,足球当中世界杯、欧洲杯、英超等赛事对球迷的吸引力,很显然要超过奥运会这一集百家于一身,却不精于一项的大杂烩。而欧式橄榄有欧式橄榄的六国大赛,网球也有网球的温布尔登。甚至英联邦运动会(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第二大多国多项运动会,同样4年一届)这一在其它国家观众稀少的赛事,在英国本土的观众总数也可以与奥运会小有一拼。
  昙花一现的谈资
  当然,不能否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英国年轻人,在为伦敦奥运呐喊着,激动着,在英国国旗升起的一刻骄傲着。全英上千万青年自然不可能全都对奥运会怀着各种的不屑甚至鄙视心理。但相对来讲,集体主义与英国历史的格格不入,传统文化对个人主义及批判主义的高度宣扬,都意味着在这个西欧岛国,你永远也看不到全国一色的摇旗呐喊,看不到举国上下的集体亢奋。音乐、电影、酒精、周末派对、勾兑女孩儿,甚至卷大麻烟,才是英国大多数年轻人现实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奥运会这一对个人生活没有多少实际助益的赛事,只是晚间新闻里昙花一现的谈资而已。
  总而言之,不同于有些国家的传统文化宣扬牺牲自我,从英国的传统理念出发,拒绝压制个人,才是每一个真正爱国的公民的天然义务。当然,这里面没有孰对孰错,只有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国家及民族经历的差异。另外,在个人主义大文化的孵育下,种种青年亚文化的蓬勃,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年轻人对奥运的热情。经济不济,失业高攀,使当下的英国青年一个个自顾不暇;耗资巨大,光芒四射的奥林匹克,与个人所面对的窘迫现实相比,就更显得格格不入。而那些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又在英超、欧洲杯、六国赛事等大赛中耗尽了激情;面对奥运会这一看似浩大的体育赛事,除了在BBC网站上偶尔查一查奖牌总数以外,便没有了更多的兴趣。更不要说一部分热爱滑板及花样自行车等等极端运动的英国青年,根本在奥运会中找不到自己的项目。奥运圣火遭遇英伦骤雨,难免盛事变“剩”事。
其他文献
今年66岁的赵秀丽酷爱评剧艺术,性格执着坚强,虽身患癌症却毫不畏惧,全身心投入钟爱的事业,无私奉献社会,她的事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见到甘井子区文化中心评剧团团长赵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钱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非常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最纯粹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才是最富有的人——吉星。2014年,新年刚过,记者在温暖的午后采访了吉星,一个有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因此,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美术欣赏是中小学
周之林先生是燕京书画社的元老,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从事书画收购鉴定的人之一。他的国画大写意成就卓著,作品被人民大会堂、连战等机构和要人收藏。2014年2月24日零时19分,
采用辽宁省铁岭地区昌图、开原、铁岭、西丰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年~2010年的冻土日数、最大冻土深度和2004年~2012年0.8m、1.6m、3.2m处的地温,分析了铁岭地区冻土的变化特
她,置身于大西北烈烈西风中,站在大漠戈壁之上,目光迎接着晚霞里的落日,用她特有的“西域音色”演绎着一段又一段敦煌飞天的神话,成为用心灵感悟敦煌、感悟西部、感悟生活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交际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思维,让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有效内化,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De
一封过往的书信,一段久违的情感。纸黄墨褪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昔日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近日在某网站的论坛上展开了“谁在吞噬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讨论,提出了以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拜访到您,第一个原因,我们觉得石油的成因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是个很重大的科学史事件,目前正在朝着有突破的方向发展,我们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