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其他文献
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在交往中产生主动性,使其敢说、想说。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
立定三级跳远是体育高考专业考试素质项目之一,技术结构的复杂,考生训练成绩提高速度慢,多数考生较难取得自己的理想成绩。本人多年带体育高考训练,考生取得的成绩都比较理想。在这里愿把自己的训练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突出解决立定三级跳远中各跳的主要技术细节  大家都知道立定三级跳远项目的技术结构是由第一跳的双脚同时起跳到腾空分腿及单脚落地支撑,第二跳的跨步跳和第三跳的“跳跃”三个环节组成。但事实上,
在以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未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
新课程的实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主阵地在课堂。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如下三种教学能力。  一、独到的教案设计能力  教学的准备最显现的结果便是教学方案,即教案。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主体的修养和整体素质。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案设计是事先的计划,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简称 DGP)大鼠的疗效及对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以及活性肠肽(VIP)的影响。  方法:共9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阻碍人的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强调的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的是学习结果——“学会”,很少关注学生“会学”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就与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让学生今天会学习,为的是将来会做事、会生活、会做人”的要求格格不入,也可以说,这种学习完全不是根本意义上的有效学习,而是在教师的高压之下的一种机械填充。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也并不是一件很容
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大都是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释一个问题要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中小学校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式发展。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这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