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活动为抓手,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ove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其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让青少年接触并参与其中,在探索、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成长为科技创新人才。
  2015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有表演性活动,如科普剧;有体验型活动,如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有探究性活动,如科学影像节活动;有发明性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宋庆龄少儿发明奖活动,还有青少年探梦天宫活动、纸飞机活动等。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类活动,他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创新能力。
  一、表演性活动——科普剧表演活动
  2015年,我校组建了科普剧表演小组,主要成员是五(1)班的五位学生,他们热爱科技活动,喜欢表演。在三位教师的带领下,他们围绕保护环境的题材,确定了这次科普剧的主题——“垃圾分类总动员”。首先,剧本是科普剧的灵魂,五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编写剧本,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能力;其次,完成剧本后,教师和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位教师带1~2名学生。第一小组负责科普剧表演的道具,第二小组负责科普剧表演的背景和音乐,第三小组负责编排动作、舞蹈和服装。这样的分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暑假期间,我校的科普剧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支队伍,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普剧决赛。
  二、体验性活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2015年,我校的调查体验活动主题是“变废为宝,从我做起”。在盛大的启动仪式上,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废旧纸盒华丽大变身”“巧手创意‘百变牙签’”“Newspaper Show”“创意纸杯欢乐多”“光碟闪‘靓’登场”“小小塑料瓶,奇思妙想大变身”“为名著人物加上科技的翅膀”“蛋壳脸谱”“美制相框”“变废为宝,创意瓶盖”“塑料瓶子美起来”“巧用纸盒,创意收纳”“光盘行动”“碎布贴画”“小瓶罐,大创意”“缤纷车世界”“瓶瓶罐罐秀出来”“瓶罐变出大精彩”“百变纸盘”等,可谓是一场变废为宝的饕餮大餐。在开展变废为宝的调查体验活动中,各班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探究性活动——科学影像节活动
  如果说科技表演活动和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探究活动无疑进一步培养了青少年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科学微电影的成功之处。我校学生拍摄的科学微电影包括《水滴放大镜的秘密》《为什么黑色的花儿不常见》《揭开泳池水处理的秘密》《静电日记》《探究超载、超速酿车祸的原因》《寻找飞机起飞的原因》《糙米PK精米》《金蝉脱壳》《蝉叫之谜》《圆网蛛的智慧》《揭开“北易干,南易湿”之谜》《色之变》《紫外线知多少?如何预防?》《叶之问》等,内容涵盖了动物、植物、生活常识等方面。通过开展科学影像节活动,“小眼睛”科学DV小团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生具备了参加科学影像节的能力。
  四、发明性活动——科学发明活动
  通过表演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科技活动,学生的创新发明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发明家。尤其是我校的“科技小达人”杨宇恒和万振宇两位学生,他们每年都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的作品一年比一年好。2015年,杨宇恒的创意作品《限高安全报警器》荣获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作品一等奖,万振宇的创意作品《交通秩序卡》荣获了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作品二等奖。发明性活动给学生搭建了创新竞争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不同的科技活动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朝阳小学)
其他文献
两年前,我在广州一所中学任教。一天,学校通知我一周后上一堂历史公开课,并要求教学一定要“有趣”,要符合“快乐教学”的宗旨。碰巧,那段时间,我正在实施一个“大项目”,准备工作早已布置给了学生。万事俱备,只欠“上课”了!  公开课当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教室后面坐满了领导和同事,教室中间是空的,学生分成四组,坐在教室两侧,端端正正,朝气蓬勃。  上课铃响,我走上讲台。“同学们,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
通常幼儿升入大班即可視为进入幼小衔接的关键期,然而,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只关注幼儿会不会读拼音、认识了多少汉字、会做多少算术题等,却对幼儿的心理转换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适应环境障碍、交往能力障碍、学习理解障碍等问题,甚至还会引发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幼小衔接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幼儿园
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城乡,网民年龄越来越小,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现象表明,互联网已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下面,笔者从小学思品课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20岁左右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其次是10岁~19岁的青少年。虽然互联网有助于开
现在,各式各样的学具进入数学课堂,成为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工具。本文从“平均分”的概念、两位数的除法、平面图形、1L和1000ml的关系及圆锥体积等知识的教学着手,举例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方法。  一、“平均分”概念的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规律。把学具引入数学课堂,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事物,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在脑海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会生成一些意外情况,而这些“意外”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合理地利用,它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的“意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意外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总希望教学能够按照课前预设好的情况来开展教学,然而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未预料到的问题,生出许多“意外”。针对这些偏离教学预设的情况,教师可以把这些
从2010年起,北大自主招生将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  “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指: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审核合格的推荐生将直接入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范围,通过面试的学生高考时将享受线下30分录取的政策。推荐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  在“实名推荐”的实施方案中,北大和推荐中学都需对被推荐的学生信息进行公示。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阜阳市教育局也下发了《教师用语十提倡》和《教师忌语40条》等有关条例。笔者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绿色语言”是学生自信地走向美好明天的正面“催化剂”,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药。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师
摘要:高校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方向、提供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它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启示,是新时期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校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 互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师生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共同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理想追求。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摘要:遗传题是历年生物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本文以一道试题为例,深入、透彻地研究和分析了“假说-演绎法”,为高考复习备考指点迷津。  关键词:高考遗传设计题 解答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如果实验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以一种先破后立的姿态要求变传统的强迫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这种致力于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愿学”的育人思想,其实就是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一、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冲突  实施新课程后,许多教师为了支持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积极学习新理念,他们在尝试新课程理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