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且不易理解,理性化、具体化的知识点较多,故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结合我国高中数学的特点,出现了研究式学习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式学习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7-01
研究式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其特点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具有开放性、实践性、问题性,将学生置身于生动、开放、动态的高中数学学习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素养[1]。因此,如何使研究式学习较好的落实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教育领域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教材、教师等三个方面。
(1)学生对高中数学有恐惧心理。大多数学生对高中数学有恐惧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偏见,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太枯燥、太难,或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高中数学。这些偏见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降,受到家长、教师的批评增多,打击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2)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师有依赖心理。现今学生对教师普遍还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创造和主动钻研精神。学生期望教师归纳数学问题,并逐一进行讲述,突出难点、重点,甚至希望教师明确勾画出易考题型。
(3)教材学习内容跨度较大。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内容较多,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2]。而研究式学习是较费时的,一节课通常只研究一个问题(如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若用研究式学习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高效”与探究的矛盾。
(4)教师存在经验主义。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切实领会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新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复习旧识、新课引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小结作业”的方法,缺乏创新。
(5)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较弱。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学校还停留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状况上,导致新教材中需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点难以较好的呈现。一些学校虽已配备部分相应设备,但教师仅在学校要求或公开课时才使用技术,说明多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较差。
二、解决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探究、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用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动作、和蔼的表情、真挚的情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师爱效应,增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并组织有趣、丰富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巧设悬念,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让学生对下次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想尝试”、“想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精选探究内容。教师应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纲,精选课题探究内容。在高中数学知识点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刻意追求研究的细节、程序、模式,而应根据课堂、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具体的研究课题,教师可在整体教学效果不被影响的情况下,将探究活动的问题设在能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过程目标,教师可通过口头陈述将这一环节越过,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强化主干知识点上。
(四)教师应加强学习。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对新教材内容进行扎实认真的学习,全面了解教材的特色、编写体例、编写意图,找到详略主次知识点,并对教学要求进行准确把握,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
(五)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大胆实践,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成效。
三、结束语
研究式学习方法灵活且具有针对性,在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教会了学生协作交流、如何观察事物、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释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观探索的精神和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在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征途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研究式学习方法,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更多新方法、新形式。
参考文献:
[1]郭俊林.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2(71):83.
[2]徐成冰.试论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09(2):316.
[3]谢武辉.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21(12):76.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式学习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7-01
研究式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其特点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具有开放性、实践性、问题性,将学生置身于生动、开放、动态的高中数学学习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素养[1]。因此,如何使研究式学习较好的落实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教育领域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教材、教师等三个方面。
(1)学生对高中数学有恐惧心理。大多数学生对高中数学有恐惧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偏见,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太枯燥、太难,或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高中数学。这些偏见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降,受到家长、教师的批评增多,打击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2)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师有依赖心理。现今学生对教师普遍还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创造和主动钻研精神。学生期望教师归纳数学问题,并逐一进行讲述,突出难点、重点,甚至希望教师明确勾画出易考题型。
(3)教材学习内容跨度较大。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内容较多,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2]。而研究式学习是较费时的,一节课通常只研究一个问题(如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若用研究式学习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高效”与探究的矛盾。
(4)教师存在经验主义。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切实领会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新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复习旧识、新课引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小结作业”的方法,缺乏创新。
(5)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较弱。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学校还停留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状况上,导致新教材中需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点难以较好的呈现。一些学校虽已配备部分相应设备,但教师仅在学校要求或公开课时才使用技术,说明多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较差。
二、解决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探究、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用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动作、和蔼的表情、真挚的情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师爱效应,增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并组织有趣、丰富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巧设悬念,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让学生对下次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想尝试”、“想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精选探究内容。教师应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纲,精选课题探究内容。在高中数学知识点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刻意追求研究的细节、程序、模式,而应根据课堂、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具体的研究课题,教师可在整体教学效果不被影响的情况下,将探究活动的问题设在能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过程目标,教师可通过口头陈述将这一环节越过,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强化主干知识点上。
(四)教师应加强学习。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对新教材内容进行扎实认真的学习,全面了解教材的特色、编写体例、编写意图,找到详略主次知识点,并对教学要求进行准确把握,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
(五)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大胆实践,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成效。
三、结束语
研究式学习方法灵活且具有针对性,在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教会了学生协作交流、如何观察事物、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释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观探索的精神和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在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征途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研究式学习方法,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更多新方法、新形式。
参考文献:
[1]郭俊林.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2(71):83.
[2]徐成冰.试论高中数学研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09(2):316.
[3]谢武辉.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21(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