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变化让体育课堂更精彩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x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预备铃声响起,学生们像展翅的雏鹰一样飞到体育课的集合地点。他们兴高采烈地围拢着我,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们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高扬的小脑袋耷拉了下来。平时整队时口令响亮的体育委员,也失去了往日的精神,有气无力地“例行公事”。这时一个学生嘀咕道:“又是复习动作,真没意思。”这句话正好被我听到了,我疑惑地问:“你们不是喜欢篮球吗,怎么又说没意思了呢?”“老师,我们想打比赛,动作我们都学会了,规则我们也懂了,我们就是想比赛。”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道。为了照顾同学们的情绪,我大声宣布:“好!老师答应你们的请求,我们今天就来上一节篮球教学比赛课。”
  随着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比赛开始不久,就因为球出界、走步、两次运球等失误而中断了十几次。这时学生们开始情绪急躁,热情急剧下降,还有几个学生干脆坐到旁边抱怨道:“不玩了,一点意思也没有!”比赛就这样停止了。细细观察学生,他们兴趣全无、满头大汗、情绪低落、互相埋怨、七嘴八舌,“没想到比赛这么没意思,总是中断,我们根本就打不起来。”“是啊,篮筐也太高了,根本就投不到……”几个女学生也附和着。就在这时,几名学生跑到我的面前提议道:“老师,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规则啊?”其他学生听到了也跑了过来:“老师,我们要取消走步、两次运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于是,我立刻召集学生一起研究起了新的规则。为了激发兴趣,大家在共同讨论中对规则进行了修改:球碰篮板得2分,球碰篮筐得3分,投进篮筐得4分。罚球时,自由选择罚球线,一线1分,二线2分,三线3分。为安全而变:适当降低规则要求,对某些违例与犯规,根据场上情况灵活掌握。同时我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走步违例放宽,把两次运球违例改成了三次运球违例等。为弱势群体而变:对于女学生而言,所有的得分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1分。
  随着一声哨响,比赛重新开始。学生们的兴趣逐渐高涨起来,运球、传球、投篮……不一会儿,比赛场面热火朝天,令人欣喜。我的哨子不再那么频繁地吹响,比赛也显得很流畅。我正暗自为刚才的决定高兴时,有2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们还要把规则改回来,我们要挑战原来的规则!”
  行吗?会不会出现刚才的混乱场面,他们会不会因此又失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呢?我犹豫了。学生们看着沉默不语的我,可能看出了我的顾虑,接着说:“老师,相信我们能行的。经过刚才的比赛,我们对篮球有了新的认识,对规则也更加地了解,就让我们再试一试吧,我们有信心!”
  一声哨响,比赛又回到了原来的规则上。但没有了第一次的混乱,比赛中学生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兴趣比前2次还要浓厚,比赛中断的情况也不再那么频繁了,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流畅地比赛2~3分钟,而且没有犯规和违例。我真的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暗暗地为我的学生们喝彩。
  这节体育课,通过规则的2次更改,也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固守成规,一味地按照教案上课。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过程,突发状况不时会在意想不到之中到来,此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要依据课堂中学情的变化、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渴求、技能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等,在短时间内想出应对策略,巧妙扭轉局面。课堂开始时,作为任课教师的笔者,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请求,势必会让学生对篮球的热情有所消退,并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安定的情绪,这就是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真实写照。所以,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体育课才能焕发出动人魅力。
  准确适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地实施某些改变,把握适度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忘我的学练,学生技能的学习由易到难,心理由畏难退缩到挑战自我,兴趣点由低落到大涨,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为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
  师生平等对话实现因材施教。本课中,教师在学生情趣低落、情绪寡淡时,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短时间的思考,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临时变通地采纳学生们提出的对规则修改的要求。是否改变规则、怎样修改规则,都是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以尊重引导的姿态和他们共同商议适宜的“新”规则,而不是故步自封地一味按照原计划进行教学,在教师充满智慧的改变中,很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的身心与技能获得发展,教师的教学艺术得以展现与不断提升,师生一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惊喜。所以,教师只有睿智地随机应变、适时变化,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校对有感: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的体育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有想法、有个性又喜欢尝试与挑战的小学生,教师从规则的制定、技能的提高兼具培养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考虑,进行了改变。这种改变体现了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材,教学有智慧。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田径的跑、跳、投到球类、武术、器械体操类等项目各具特点。但即使这样,仍有好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对这个没兴趣、学那个真没劲的懒散样子,这不免让体育教师倍感头疼。  去年笔者任教六年級1至4班的体育课,通过2个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中笔者逐渐了解到一些现象:每个班的班风、兴趣、凝聚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就拿球类来说吧,六(2)
跳绳是小学生常用的身体练习手段,也是体质测试项目之一,对于发展学生的弹跳、平衡、耐力、速度等素质非常有益,并可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跳绳可以在室内、室外练习,受场地限制小,是一种有效的有氧和无氧健身锻炼方法。许多小学生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开始接触跳绳运动,但很多小学生最初的跳绳成绩并不理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主要是存在跳绳频率不稳定、跳绳耐力不足和练习枯燥使学生有抵触情绪3个方面的问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强调的“强化体育课”的要求,巩固江苏省体育学科“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规范教学行为”活动的成果,2019年9月25日—27日,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承办。教育部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永远在路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常州市持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并多次成为全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试点。近期常州市又举行了推进第二轮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方案论证会,本刊以此为契机,对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进行了专访,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常州市学校体育改革深化发展的理念、措施和效果。  《中国学校体育》:您每逢教育会议必谈学校体育,必谈学生健康促进,一直强调“学校教育改革重在体育”,请谈谈您的理
一、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纲要》为依据,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本着以教材为载体,发展体能的理念展开教学,按照以往的习惯,笔者会把关注点放在“准备姿势”“传球手型”“手指手腕动作”等技术方面的教学上,但是经过学习《纲要》后,笔者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利用排球,发展学生的快速移动、空间判断、上下肢协调等身体素质上。  (二)教材分析  排球属于开放性、知觉性运动技能,对个体的身体素
一、引領学生尝试触摸悬挂的小彩旗  目的:学生对悬挂物体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让学生以不同的跳跃方式尝试触摸悬挂的小彩旗,以提升学生的跳跃能力。  方法:为了提高练习密度和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笔者选用小彩旗作为悬挂物,将学生分成4排进行练习(图1-1)。为了关注到每组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制作了3个不同高度的小彩旗(图1-2),每1个小彩旗高度相差3cm,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要触摸的小
约翰·艾薇、罗伯特·波特曼将运动肌肉24小时代谢循环分为三个时期,即能量期、合成期和生长期。[1]笔者从以上三个时期进行系统叙述,为高三体育特长生科学训练、合理补充营养提供借鉴指导。  一、能量期营养摄入与建议  能量期即能量消耗期,指训练前10分钟和训练过程中,是和训练一致的时间阶段,这个阶段,肌肉的主要代谢目的是释放足够的能量以驱动肌肉收缩,运动中消耗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是阻止肌糖元储备的消耗(
编者按: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什么是运动能力、如何培养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运动能力如何评价等诸多问题是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本期起,本刊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研究员,结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围绕“运动能力”撰写系列文章,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学校体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一球一堂课”到现在的人手一球,从之前的无器材、少器材到如今器材丰富、引进多样器材,从之前的“人人都是体育教师”到现在的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当下,体育教师又面临新的挑战,“一校多品”的蓬勃发展,各类体育社团的开设、涉及面较为广泛的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等都对体育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笔者所在学校从最
一、案例背景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此时期,恰好对应着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培养勤奋感和避免自卑感初期,可见其是培養学生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无论是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复杂。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体育课充满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信任教师,相信教师的每一句话,渴望着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和其他学生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他们善于模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