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跳绳成绩三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绳是小学生常用的身体练习手段,也是体质测试项目之一,对于发展学生的弹跳、平衡、耐力、速度等素质非常有益,并可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跳绳可以在室内、室外练习,受场地限制小,是一种有效的有氧和无氧健身锻炼方法。许多小学生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开始接触跳绳运动,但很多小学生最初的跳绳成绩并不理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主要是存在跳绳频率不稳定、跳绳耐力不足和练习枯燥使学生有抵触情绪3个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分类分析,分类解决,找到对应的化解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一、稳定跳绳频率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一年级小学生每节课练习1~2组60s跳绳,但在几周内成绩始终在100次/min左右,没有明显提高。观察其跳绳过程会发现,学生跳绳忽快忽慢,中断次数多。这就需要强化跳绳技术动作,使手摇绳与脚跳起的动作协调,跳绳过程频率稳定、节奏均匀,减少中断的次数。以单人单摇双脚正跳为例,首先练习的是保持稳定的频率,努力做到中间不停顿,其次是在频率已经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再突破动作的频率。
  1.挑战30~40s快频率跳绳
  练习方法:保持均匀节奏,合理分配体力,避免出现刚开始拼命加速跳,过一会儿坚持不住慢下来的现象;减少间断次数,前30s跳绳时体能消耗较少,学生要规范动作中间不停顿;以自己稳定的频率完成30s跳绳,记录跳绳的成绩和停顿的次数,用自己最多的一次30s跳绳成绩除以3,计算出10s时间能达到的最多次数,作为自己以后跳绳努力保持或突破的基础数值,称为“10s最大值”。教师可以用击掌(或击鼓)打节拍的方法,或用节奏清晰的声音报出跳绳次数,让学生跟上节奏;教师评价时根据学生的“30s跳绳成绩”和“停顿次数”2项指标评价学生,并做出奖励,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当跳绳频率较为稳定时,可加快击掌或报数节奏,适当刺激学生加快跳绳速度。
  教学提示:切忌只管加速导致节奏变乱的现象。在练习中逐渐增加时间,从30s过渡到40s,但始终要求“节奏均匀、减少间断”。
  2.挑战不间断持续跳绳
  练习方法:学生听到“开始”指令后,保持稳定的频率连续跳绳,不断提醒自己稳定节奏、不要间断。当出现中断时立即停止练习,记录连续跳绳的次数。不断挑战更好的成绩。
  教学提示:用稳定的节奏指挥学生跳绳,直到学生中断跳绳。若遇到节奏感不强的学生,可采用先练习无绳双脚跟节拍跳,再练习手摇绳与脚配合跳。教师根据学生连续跳绳的次数评价,并给予奖励。如,全班总人数的前25%评为“优秀”,中间40%评为“良好”,其他评为“需努力”。
  二、设定目标次数
  教学中,有些学生跳绳时坚持40~60s就会出现动作变慢,跳不动,力气不够用的感觉,手摇绳与脚跳起的协调程度也有所下降。这种问题是学生跳绳时体能不足的原因,需要不断增加单次跳绳练习的时间来提高跳绳的耐力,使学生能持续较长时间地完成跳绳练习。借鉴“成就目标理论”的思想,在测得学生跳绳“10s最大值”的基础上,定出个人的“目标次数”,作为任务标准,逐步延时提高耐力。
  练习内容:挑战50~60s目标次数。
  练习方法:用“10s最大值”×5,得出50s跳绳的目标次数,达到目标后,用“10s最大值”×6,得出60s跳绳的目标次数,不断突破自我,提高成绩。练习时仍要保持稳定的频率,尽量不出现间断。
  教学提示:延长跳绳时间可以提高学生跳绳能力,同时也带来了学生更多的体能消耗,教师可根据学生练习时的身体反应决定练习的组数,可采用2人一组,1个人跳绳另1个人计数的方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进行70~80s跳绳挑战,进一步提高耐力水平。学生在参加不断增加难度的跳绳练习过程中,也是不断战胜懒惰、挑战自我的过程,教师适时进行意志品质的德育引导。
  三、激发跳绳兴趣
  跳绳是重复性动作练习,多次练习后学生心生厌烦,有抵触情绪,练习兴趣下降,这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了“以赛带练”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多种形式的跳绳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
  1.60s跳绳排名赛
  练习方法:学生按体育课的4列横队分成4个小组,进行1min的跳绳计数,所有学生一起跳绳,每人计算自己的次数,也可以2人一组互相计数。每组学生完成跳绳后,按照跳绳成绩,从右到左重新排序站位。各组最后3名学生做2次蹲跳,前3名不用做,其他学生做1次蹲跳。
  教学提示:一轮比赛过后,可以安排学生按学号顺序重新分组,如,全班40人,第一组1~10号,第二组11~20号……学生在一次次的跳绳比赛中提高成绩的同时,又体验到了排名变化带来的乐趣,有利于保持热情。
  2.60s跳绳同名次竞逐
  练习方法:在60s排名赛的名次基础上,各组相同名次的4名学生之间相互比赛,如,各组第一名的4人一起挑战60s跳绳,各组第二名的4人一起挑战60s跳绳。4人比赛的第一名不做蹲跳,第二名做1次蹲跳,第三名做2次蹲跳,第四名做3次蹲跳。
  教学提示:学生练习2~3次后,跳绳成绩有变化,各组可根据学生最好成绩重新排名,再进行同名次比赛。
  3.60s跳绳互帮互学
  练习方法:在60s排名赛的名次基础上,各组的第一名与本组最后一名组成练习小组,第二名与倒数第二名组成练习小组……以此类推。练习时2人互相帮助,比赛时将2人的跳绳次数相加,作为该练习小组的最终成绩。如果某一组人数为单数,则没能结对的学生将自己跳绳次数×2作为最终成绩。最终练习小组成绩为第一名的2名学生不做蹲跳,第二名做1次蹲跳,第三名做2次蹲跳……以此类推。
  教学提示:教师也可以在60s排名赛的名次基础上,前一半成绩好的学生组成“小老师组”,后一半成绩相对差的组成“小徒弟组”,“小徒弟组”的学生可以在“小老师组”中选一位“小老师”,共同组成练习小组,成绩差的学生优先选。如,第三组10名学生中,排名第十位的学生最先选自己的“小老師”,然后排名第九位的学生再选……以此类推。在互帮互学小组结成后,学生可以组成较为固定的“跳绳2人练习小组”,在体育课上或大课间共同练习,并把2人共同成绩进步的幅度作为评价的依据,激励学优生和学困生互相帮助,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洪江.跳绳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3(3):60.
  [2]胡群英,覃博.一年级新生跳绳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4):39-40.
  [3]林树森.小学跳绳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73-174.
  [4]邱新华.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方法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9-111.
其他文献
2018年本刊各位联络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還利用业余时间,为“一线话题”栏目组做了大量的校对、调研、宣传、献计献策、推荐优质稿源、参与“案例”评析等工作,无私地为全国的体育教师们奉献时间、精力和智慧,为栏目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一线话题”栏目组内部的“绩效”统计评选,北京贾利军等28名老师表现突出,被评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优秀联络员”(名单详见“光荣榜”)。“优秀联络员”证书将于本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配强体育教师;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笔者结合基层近20年的教学实践及十年的研训员(原教研员)经历,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基础、专业实践两个维度,分享盐都区教研工作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提升专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应该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2016年,连云港市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乡村教育振兴的号召,成立了“乡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以下简称“培育站”),旨在发现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对策。  一、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乡村学校相比城区学校而言,在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研氛围
投掷类项目属于田径项目田赛类中的一大类项目,其中包括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项目。投掷类项目以力量、速度、爆发力为基础,技术为主导,追求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科学合理补充肌酸,提高肌肉爆发力  肌酸是体内天然存在的有机物,通过结合高能磷酸键,与ATP构成人体重要的能源系统——磷酸原系统(ATP-CP),为短时间爆发力的运动项目(
一、全场2VS2  训练目的:1.进攻时,扩大视野,把握瞬间战机,在高速攻防转换中提高进攻成功率。利用防守队员启动踩底线后返回的时间差,为进攻队员创造“以多打少”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对抗练习中把握机会的能力。2.以专项练习为抓手,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速度、灵敏等),提升学生的防守移动能力。3.以进攻引导防守,提升防守能力,培养大局观,此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以少防多”的防守能力,帮助学生在实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走过的70年发展历程,我国学校体育从政策法规到教育教学,从教材建设到师资培养,从学生比赛到阳光体育运动,等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全面梳理回顾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等,将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和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部署,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德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德阳市教育局承办,德阳外国语学校协办的第八届全国
一、案例背景  在2017年高一新生军训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学校突然通知我在军训之后给学生教授2天广播操。广播体操是学校大课间的主要项目,多年来学校一直做第一套广播体操,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大多数新生之前学习的都不是第一套广播体操,所以每学年开学的前几周高一年级的课间操做得都比较混乱,以至于学生尴尬、班主任抱怨、体育教师难堪、校长不满。为确保开学后课间操的整齐统一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的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谋划了到2035年中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所要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将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系统的总结和明确的规划。其中,对学校体育做出了整体的规划。在此,笔者与大家一起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所作的全新定位和提出的明确目
一、案例背景  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田径的跑、跳、投到球类、武术、器械体操类等项目各具特点。但即使这样,仍有好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对这个没兴趣、学那个真没劲的懒散样子,这不免让体育教师倍感头疼。  去年笔者任教六年級1至4班的体育课,通过2个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中笔者逐渐了解到一些现象:每个班的班风、兴趣、凝聚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就拿球类来说吧,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