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一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调动学生想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就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题目,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另外,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还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活’意味着师生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此,我借鉴同行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围绕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题,谈一些粗浅观点:  一、充满情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  兴趣是最明亮的火炬,热情是不
摘 要:甲骨文中的“尸”字有称“人”之意,后字义有所衍化,亦用来称谓祭祀之时替代死者受祭的活人或神主、神象等。“尸”字在《山海经》一书中被频繁而灵活地使用,对“尸”进行分类,认为其可以理解为神主、人和尸体,三种意思。  关键词:山海经;尸;神主;人;尸体  作者简介:牟兰(1993.10-),女,辽宁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主语省略”虽然不为日语独有,但却是日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本文从文学实例出发,结合哲学语言学思想对日语主语省略背后隐藏的哲学理念与美学意识进行探讨和挖掘,并且从汉、日、英语的对比分析中总结出日语主语省略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主语省略;语言对比;哲学;美学;日语特点  作者简介:张哲瑄(1990.2-),男,汉族,辽宁营口人,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对比语言学
摘 要:四字格多以周围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情世故、自然风物在四字格中都有反映,很多四字格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从语义上来说,吴堡方言四字格词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关键词:语义特征;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1-),男,汉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
基于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是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S3C2410和运动控制芯片PCL6143的运动控制器,能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缝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