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不足。并且在同学和任课老师的指点之下,思维受到启发,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阐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摘要】浅谈合作学习中职数学应用
  1.引言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安排,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知识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2.1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随着教学经验总结而出现的。具体是指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设立组长,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形成合力,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2.2特征
  分组时考虑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并且为每个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另外,该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交流、相互借鉴和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相互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缺点,不断走向完善,促进学习效果提升。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3.1合理分组,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普遍不敢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接受能力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进行有效搭配,并选出组长,负责安排和组织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另外要做好学习资料的准备工作,课前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料书等,查阅和准备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料,为更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更好发挥主动性,促进中职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3.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中职数学教学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因而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各小组成员进行问题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任课老师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正弦函数图形变换是比较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参数对函数图形的影响,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实验室使用电脑进行探究。电脑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学生则通过拖动鼠标的方式,观察参数变化可能引起的图像变化情况,通过相互讨论和思考,小组成员能较好的掌握图像变换规律,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又如,在三角函数知识学习完成之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测量教学楼高度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问题,需要小组成员合作、思考、讨论才能完成。任课老师给出学生具体的探究情境,让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探寻测量方法,得出教学楼高度。并就本组成员的探究方法和结果向全班汇报,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提高中职学生数字知识应用能力。
  3.3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小组学习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大胆质疑,相互讨论和交流。在这个交流与讨论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引导,深入学生讨论当中,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和交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等差数列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案例,看谁最先发现等差数列的共同规律。学生经过浏览和观察之后,很快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差相等”,然后继续提问,是什么的差相等?学生经过进一步分析之后可以得知,是相邻两项的差相等。然后再提问,是从第几项开始相邻的差相等?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回答,让学生知道是从第二项开始,相邻两项的差相等。进而将学生引入对数列的概念、特征的学习之中,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4合理设计作业,指导自主学习
  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科学设计作业是十分必要的。作业设计时要因材施教,分组、分层适当为学生留作业,让各组成员进行有效探究,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作业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所学内容,合理设置相应的作业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可以设置以下作业:统计分析十字路口半小时内的通过的车辆数量,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大卡车等,然后制成表格和分析图表,进行统计、概率方面的知识学习;进行房贷计算,寻找生活的黄金分割等。让各小组成员相互分工与合作,更好完成这些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中职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3.5适当进行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对他们进行适当、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评价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都要进行评价,对其中的经验要进行推广和展示,对存在的不足要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采用学习档案形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时间、内容、结果等,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情况,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既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还能为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提供参考。另外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将学习成果在其他同学面前演示,其他小组成员和任课老师对存在的不足要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小组成员今后在学习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培养小组成员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自身显著特点,适应中职数学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作为中职数学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以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梅.中职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7)下,77-78.
  [2] 梁静.中职数学合作学习及其实施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9),129-131.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
徐卫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
【摘要】高中数学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使得学生的练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 思路  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富含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简单的言语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高中数学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定理、复杂的公式运算,这些知识
实践证明,地方电台、电视台要保持新闻节目比较高的收听率、收视率,就要在新闻本身上下工夫。因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才能吸引受众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文献中的经验、医案进行梳理,建立高血压中医药知识库,探索中医药在高血压病诊治方面潜在的、有价值的临床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及科研设计
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此,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启迪学生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
电视人文谈话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出现在电视荧屏并深得大众的喜爱,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一种新类型。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变革的
2011年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会学”。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呢?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
【摘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数学问题情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问题的产生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