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学”方式上好一节问题研究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研究课是地理教科书中每一章结束时必定会安排的一个课题,它通常与所在章节的内容有着直接的知识与理论联系,并且是这一章节内容的总结与延伸。“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一节位于人教版第四章结束时,是“河流地貌的发育”内容的延伸。教材从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用了大量的文字图形,资料丰富。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会发现思路不清晰,重难点不突出,同时也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所以笔者在研读课标和教材内容后,设计以“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知识——问题情境”将知识转化成问题,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则以“问题——情境知识”,在一个个的地理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①。
  一、以“问题导学”为模式的教学探究
  1.用图片引出问题,导入研究课题
  材料1: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图
  问题1:崇明岛在哪,面积如何?
  问题2:它的南侧、北侧分别是那个省市?
  问题3:东边是哪个海?
  【问题意图】通过展示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图,首先可以使学生对崇明岛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有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成因分析奠定感性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2.引入正题,深入研究
  材料1:长江入海口附近水下泥沙堆积图。
  材料2:冲积岛的定义
  问题1:图中的灰白色区域是什么?
  问题2:崇明岛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问题意图】从冲积岛的定义入手,逆向推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互动交流,再结合等深线知识,便可以知道崇明岛的主要组成物质为泥沙。同时,泥沙问题的提出也为下一个问题作了铺垫。
  材料3:长江上游城市重庆和下游城市上海附近的江水图片。
  问题3:这两处的流水均呈现什么颜色?为什么?
  【问题意图】结合长江上游和下游不同河段的河水图像,更易于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理解并推测崇明岛泥沙的来源。
  3.回顾旧知,承转过渡
  材料1:教材P79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材料2:大陆架定义。
  问题1:河水中有了丰富的泥沙,泥沙就一定会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吗?
  问题2:如果河口水下地势太陡呢?
  【问题意图】在知识结构方面,前面刚刚结束“河流的地貌发育”的学习,同为河流问题的抛出,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复习。
  4.紧贴主题,发散思维
  材料1:历史上黄河改道的资料。
  材料2:长江流程图。
  问题1:假如在崇明岛的形成过程中长江发生河流改道,由钱塘江河口入海,那么崇明岛还能形成吗?为什么?这说明崇明岛的形成还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意图】问题以书本为主线并不局限于书本,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事实分析崇明岛的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教材中并没有涉及河流改道的内容,学生只能憑借笔者提供的黄河资料猜测河流改道与崇明岛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因此推理难度较大。
  二、以“问题导学”为模式的实验探究
  1.組织实验
  实验工具:(1)洗脸池;(2)白色泡沫;(3)塑料瓶;(4)泥土;(5)水。
  实验步骤:(1)将洗脸池注入水(代表海水);(2)准备一段白色泡沫并将其折弯,一段没入水中,代表河道;(3)将泥土和水放入塑料瓶中并摇匀(代表含有泥沙的江水);(4)将摇匀后的泥水从白色泡沫的上端倒入。
  问题1:刚才的实验没有模拟出哪一个影响因素?你是如何得知的?
  问题2:这一影响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问题意图】问题1需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步骤,并结合之前学习的堆积地貌,得出实验的不足。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可以更加简单清晰的理解泥沙的搬运、堆积的过程。
  2.推理崇明岛的演化
  材料1:长江三角洲附近的古沙洲和古海岸线图
  问题1:现在的长江河口的发育是从7000年前开始的,那么,在崇明岛出现之前的冲积岛都去哪了?为什么?
  问题2: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需要考虑什么因素?这个因素对崇明岛的发育又有什么影响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已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看,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中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多媒体 中职语文 兴趣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正所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速、科学化教学理念不断发展完善,融入教学课堂方方面面,传统教学中枯燥化、机械化、理论化的专业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教学也显示出新的发展需要,以往应试化的练习课堂难以有效调动学生数学练习主动性。信息化教学课堂发展目标下,教师应积极构建信息技术型数学练习课堂,运用灵活有效的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融入小学数学练习
【内容摘要】如何在课文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仿写?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水平和存在的写作问题来设计训练的方法。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课文仿写的构想。  【关键词】课本资源仿写   一、精妙的语言仿写   1.词语的妙用  例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而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引言  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新课标中十大核心重点之一,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如何在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學生的空间观念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从三个方向进行了详细的描
【内容摘要】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结合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多样化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而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需要大量的感性认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把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英国著名政治家丘吉尔的自传《我的早年生活》就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好文本,它犹如一座丰富的矿藏,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教师既要借助文中多处有益的观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也要用辨伪去妄的方式把含有负能量的一段文字转化成有利因素。  (一)  课文至少有四处让人受益匪浅的地方,现浅析如下。  早年的丘吉尔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名列全校倒数第一名,
【内容摘要】如何帮助学生记忆教材里的知识,那是我们老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总结了五种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记忆的方法:(1)利用导入新课,激活课堂;(2)利用地方史志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4)谐音记忆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地方史志激发兴趣谐音记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那么多的人物,时间,背景,事件,影响……时间跨度大,事件纵横交错
【内容摘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与改革,不仅课堂教学更艺术化,高效化,而且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更多样化。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注意几个细节:课堂导入要真正发挥其功能;课堂设问要讲究方法与原则;教师的角色转换要落实到位;板书的功能要切实强化;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彰显学生的个性;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内容摘要】伴随计算机以及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全球产生很多新型技术,而虚拟现实这项技术就是其中一项。如今,虚拟现实这项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其中包含教育行业。本文通过概述VR技术具有的内涵,分析VR技术在物理科目实验教学之中应用的优势,进而对VR技术在物理实验当中的应用,希望能为高中物理科目的实验教學予以相应指导。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对于物理科目来说,实验教学属于其
【内容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生活经验应用到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与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结合,要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融入化学教学,创设化学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活经验  化学这门课程在中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