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质疑的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事实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行的,而在于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
  一、质疑要有价值,宁缺毋滥
  学生具有质疑能力,确实对他们学习课文大有裨益,但要把学生的质疑落到实处,体现出质疑的价值,不能为质疑而质疑。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读完课题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音乐之都维也纳在哪里?事实上课文第一句话就已经写明白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对已经预习了或眼尖的学生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此,这位教师这一质疑环节的设计就显得没有意义,是没有价值低效的。
  一般来说,质疑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平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难点处、关键处、易错处求疑。如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当学到:“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时,我建议学生提问不要只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问题,而要点拨学生:“你能提出几个含有‘为什么’的问题吗?”于是,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提出了许多有质量的问题。如,“阿炳为什么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为什么句子后边用省略号?”等等,整个课堂思路豁然开朗,兴味盎然。
  二、质疑要多样化,勿设模式
  时下有些教师为了给自己的课堂贴上“课改”的标签,在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要求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时,规定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质疑,由此,质疑陷入了一种公式化、模式化的套路。如教学《生命的林子》时,学生就会这样质疑:生命的林子什么时间生长?长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在生命的林子里?……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机械地以这一模式去质疑就弄出了大笑话。语文课堂是灵动的,是多样化的,是自然生成的,如果给课中的某一环节设置模式,那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将在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中消失殆尽。
  三、质疑要有一定的时间,不能蜻蜓点水
  教育专家指出:“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从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可见有质量、有价值的质疑是要花费一定时间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在每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尽量多的质疑机会。一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才能提出一个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从而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要照顾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智力背景、知识基础等各种能力的差异,优等生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质量可能会高些,但只代表本人或少数人的疑问,没有普遍性。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老师应多给中等生和学困生质疑的机会。三允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质疑释疑的主阵地。
  四、质疑要及时鼓励,不可强加老师的观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老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如在教学《海伦·凯勒》时,学生质疑:“为什么课文写海伦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而不是感受到的世界?”我立即表扬这位敢于质疑的同学,并鼓励她深入读书思考,欢迎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这一问题。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敢于在课堂上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的角色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的“接收器”变成主动的“发射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遵循思维活动中多思、善思、深思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灵活、独创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富有实效性。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克林伯格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表识。”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对话教学的理念,对于目前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安全护理的具体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而承担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主要任务的语文教学,因为迫于高考的压力,基本上只围着一张考卷打转。口语训练不仅被背与写挤掉,而且越来越被语文教师淡忘。结果课堂越来越沉闷,教学越来越艰难。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把口语训练纳入教学内容。我认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是统筹兼顾。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在推进媒体的发展策略上,应该围绕“以人为本”也就是以观众为本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是这样一个读者,并且理应是一个对课文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更细致的感受的读者。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在于语文教师有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和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的权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 教学主体性 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
摘 要: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一堂课的成功往往有重大影响。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为了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其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诸如以情导入、设问引入、背景知识引入、音乐传情法、画面感染法、温故知新法、故事引路法等导入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以实际行动宣告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它把中国革
目的:研究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6月 ~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
近年来,各种课堂改革层出不穷,陆续涌现出了洋思高效课堂模式,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等。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创新都是课堂改革的主要归宿,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限制,拓展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教
摘 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重视导学式的教学,注重师生的和谐互动,突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再是老师简单地教会,而是学生主动地学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合作探究 感悟文本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