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应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重视导学式的教学,注重师生的和谐互动,突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再是老师简单地教会,而是学生主动地学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合作探究 感悟文本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灵活运用教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吸引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表现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如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进行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教法也不完全一样。如训练七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分析,而在教八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精神,即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学生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这时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感悟文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听、说、读、写”本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四大基本语文技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应当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应当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人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完整明确、突出中心地发表意见。同时要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真挚的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如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及喜欢它的原因;教学《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写一篇《再入桃源》的想象作文;教学《陋室铭》时,展现网络上的种种仿写,让学生分组选择话题写作;教学解说词《飞红滴翠记黄山》时,让学生对金山、焦山的风景图片,进行口头作文创作……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合理地进行拓展训练,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本的阅读起到促进作用。
  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信心是成功之石”,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自信心对初中学生更重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重要措施就是对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收获感、成就感,尝到学习的甜头,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周友忠.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5).
  [2]柯庚奇.赏识教育的魔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1).
  [3]范海兰.赏识教育——爱的升华[J].心理与健康,2002(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教师教态、教学游戏、师生关系和多媒体教学方面阐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氛围 教学效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克林伯格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表识。”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对话教学的理念,对于目前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安全护理的具体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而承担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主要任务的语文教学,因为迫于高考的压力,基本上只围着一张考卷打转。口语训练不仅被背与写挤掉,而且越来越被语文教师淡忘。结果课堂越来越沉闷,教学越来越艰难。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把口语训练纳入教学内容。我认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是统筹兼顾。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在推进媒体的发展策略上,应该围绕“以人为本”也就是以观众为本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是这样一个读者,并且理应是一个对课文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更细致的感受的读者。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在于语文教师有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和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的权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 教学主体性 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
摘 要: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一堂课的成功往往有重大影响。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为了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其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诸如以情导入、设问引入、背景知识引入、音乐传情法、画面感染法、温故知新法、故事引路法等导入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以实际行动宣告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它把中国革
目的:研究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6月 ~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
近年来,各种课堂改革层出不穷,陆续涌现出了洋思高效课堂模式,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等。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创新都是课堂改革的主要归宿,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限制,拓展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