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基础。是学习其余学科的“地基”,是“建房”的“砖”,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记忆、理解、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能使学生在了解汉字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2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一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一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一磨”。
  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一春”,“一口咬掉牛尾巴一告”,“牛走独木桥一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其他文献
法拉利汽车的设计工作室--平尼法瑞那日前与米兰43 Cycles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款限量版的电动自行车--Pininfarina Fuoriserie。Fuoriserie将会推出两个版本,一个是标价9000欧元(
东汉鸿都门学,当代学者或言其近似艺术学校,或言其乃灵帝培植之政治势力,或言其为一文学集团,乃文学自觉之前奏。上述诸说可再商榷。是以爬梳原典史料,先就鸿都门学设立之原
中国石油集团携手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标志着央企又一次较大规模重组整合的成功。此外,基于寰球公司的海外业务能力,也将推进中国石油集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石油集团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素质;语文阅读;想像力    语文教学要求“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想像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的因素。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在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要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不断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深入研究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我们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宋军与辽军和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苏洵在北宋朝廷屈膝求和,每年向契丹和西夏纳银数十万世两,绢数十万匹的背景下写了《六国论》。《六国论》认为六国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赂秦力亏,破亡之道。他借古讽今一针见血,警告苟且偷安的北宋统治者不要因为“赂敌”而重蹈历史覆辙。尖锐的观点在当时无疑像警钟,振聋发聩。  但是,《六国论》值得推崇为经典吗?我以为让它长久霸占着中学语文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曾有学生一脸崇拜的神情,描述他老师上课:“声音清亮,虽不是很高,但很具穿透力,听来十分舒服。语言丰富多彩,运用自如,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总让人觉得那么自然,那么优美……”我也相伴生出了一脸的向往,因为我也是教师。  如何锤炼教师言语?让其有诗歌语言般的精炼:小说语言般的生动;散文语言般的优美;戏剧语言般的传神;相声语言般的风趣;演讲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目的,也说明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自己的学习之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这点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则在旁组织、协助。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