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且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上述背景,着重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情景教学法使用效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新课标对当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感悟上。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自然应当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并将之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主动创设情境的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语文教师存在过分关注分数的现象。为了追求成绩,这部分语文教师会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内容也以提问、背诵、解题为主。对于其中的优秀篇章,既没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也没有设法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这样一方面会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另一方面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
   2.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力量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加持不言而喻,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五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却依然执着于传统的情景教学法,这对其他学科或许有用,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的抽象性,通过视频、音乐、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往往能够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效率也更高[1]。
   3.情境创设与教材存在脱节情况
   情境的创设要永远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使课堂变得混乱,不知所云,起到反作用。如今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运用情景教学法后课堂前后衔接的问题,这也与实际的教学需求相背离,并给实际的语文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促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養成利用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的习惯
   情景教学法能够在课堂的多数环节发挥作用,无论是导入环节、讲解环节还是总结环节,都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并为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做好保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树立常用情景教学法的意识,并养成利用情景教学法的习惯。具体来说,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搭建场景,引入接下来想要讲述的内容。例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当时“阿波罗号”登月实况的录像来搭建场景,讲述那个年代人类利用技术登月的故事,并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后续课文的理解。
   2.多加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相比于借助语言、文字来创设教学情境,图片、视频和音乐更为直观,也更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感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视频、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以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情境创设模式向“教师播放、学生感悟并自发参与”的模式转变,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来讲,在讲授《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初安排学生观看一段陕北高原人民表演安塞腰鼓的视频,如此学生一定会对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产生深刻的印象[2]。又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根据课文画出心中的荷塘月色,并将每位学生的画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并讲述出来,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教学空间,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情境创设与教材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的主线,即本节课所依托的教材内容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情景教学法。例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课本的某个片段。借助这种情景教学法,学生通过扮演剧中角色,能够较为容易地领悟到戏剧冲突的展开和变化方式,这样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综上,情景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情景教学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重视多媒体手段在情境创设中的作用,并形成勤用、善用情景教学法的习惯,在课堂实践中做好情景教学法与课本教材的衔接,并最终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和途径[J].学周刊,2019(28):84.
   [2]宫礼军.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J].新课程(小学),2019(12):48.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生,是一堵高墙,老师是拆墙的工匠,拆好了,夷为平地,一路顺畅;拆坏了,化为滚石,伤人挡道。所以工匠的方法乃成败的关键。老师教书育人,对问题生的教育就像医生治病,既要科学诊断,又要合理治疗。因此,老师遇到问题生,不能一味粗暴地批评,而是要客观地分析,从而找到化解的钥匙,以便打开问题生的心结和心锁,引导其走出误区,走进课堂,走进学习。结合案例,探讨问题生的成因及教育引导,以达到育智先育人,
摘 要:以《司马光》为例,首先进行关于《司马光》的内容简介。其次,从司马光临危不乱、沉稳老练;司马光胆大心细、敢想敢干;司马光聪明睿智、机警灵秀;司马光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四个角度详细论述人物赏析是提升古文教学效果的捷径。最后,概述利用人物赏析提升古文教学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司马光》;古文教学;提升成效;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和日益深化,广大语文教师纷纷探寻古文教学的有
摘 要:以切实可行的24个阅读小妙招为例,提出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能力指向,利用多种共读活动带领儿童习得、运用阅读策略,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阅读力”。   关键词:共读策略;阅读力;班级读书会   在现下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班级读书会流于形式,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层次不清,教学内容拘泥于书本,对促进儿童的深度思维发展、阅读力的提升没有实质帮助。   一、班
摘 要:在现行的部编版教材中选用大量的童话作品,低段一、二年级选用了29篇,占选文总数的34.1%。童话类课文其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故事情节神奇有趣,深受学生喜爱,这也是学生习得言语的重要学习材料。而纵观日常的童话教学课堂,教师往往着力于创设情境,进行热闹的角色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表演,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流于形式,缺少语言能力提升的学习,即言语实践过程的缺失。那么,在童话
摘 要:连环画艺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渊源悠久,它集绘画、文学、装帧于一体,包括自然、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因其通俗易懂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受到人们青睐。一方带着墨香的小小尺素,蕴含着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锁定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目光。要想引导学生鉴赏与学习,需从低年级的阅读探究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欣赏创作,这并非一日之功。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连环画艺术的学习与赏析。   关键
摘 要:对于如何开好班级家长会,各园都在尝试改革。我园从2014年开始,努力改变家长会的“老三篇”模式,即宣传办园理念、介绍幼儿在园情况、提出配合要求。朝着让家长“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的方向去改革家长会的内容、形式,经过四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九个一”主题互动家长会的模式,改变了传统家长会中老师讲、家长听的简单模式,实现了家长们在倾听、参与、互动中感悟教育,转变理念,进而改善家教行为。   关
班主任每天都要跟班级这些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们斗智斗勇!但在众多“熊孩子”中,大硕(化名)算得上是班中最调皮、捣蛋的一个男孩了。这孩子不仅是班级学习差、纪律差、卫生差的典型“捣蛋王”,凡教过他的老师都公认为这是个“无药可救”的“熊孩子”!   大硕是个课上绝对坐不住的孩子!上课不到5分钟就钻到桌子底下玩起来了!他的书桌下面满地废纸团!桌洞里的书本杂乱无章,稍一碰就会“哗啦”掉满地!还有每天接踵
摘 要:近年来,古诗文的作品频频出现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尤其在统编教材里,古诗文阅读所占的比重之大似乎也透露着语文课需承载“弘扬中华经典”的文化使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对此,在小学阶段,语文老师把握古诗文教学的难度与深度,在弘扬文化传统的同时落实语文要素的培养则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统编教材;古诗阅读;语文要素;中华文化   统编教材中古诗文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摘 要:部编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以单元为主的教材编排体系,它将同一主题的篇目进行了归类编排,非常有益于安排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让阅读的体系更加清晰,有利于开展整体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的编排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传统以单元为主的教材做了极大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节约学习时
班主任工作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018年我接了一个班,有50个孩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语文老师换了好几个。通过一周了解我先对班上的情况总结了一下:第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基础差。第二,纪律差。有几个学生在班上简直“无法无天”,成天惹是生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学生之间斗智斗勇,展开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