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缕画尽古今事,丝丝环扣尺素书”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连环画艺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渊源悠久,它集绘画、文学、装帧于一体,包括自然、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因其通俗易懂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受到人们青睐。一方带着墨香的小小尺素,蕴含着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锁定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目光。要想引导学生鉴赏与学习,需从低年级的阅读探究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欣赏创作,这并非一日之功。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连环画艺术的学习与赏析。
   关键词:连环画艺术;小学美术教学;学习;赏析
   一、背景描述:我、孩子们与连环画的美妙邂逅
   “阿伯,这一本怎么卖啊?”我在书摊上看到一本十分中意的连环画,于是问道。
   “孤本,不卖。”上了年纪的老板看了一眼吆喝道。
   我以为他拿乔,于是商量:“您说个价吧。”
   这本一看就是很有些年头了,品相也好,家里的爷爷很爱收藏连环画,买回去他一定很开心。
   老板咕哝了一句:“这样吧,不要你钱,你看完了就走。”
   老板人很好,我于是就搬了张小板凳坐在书摊前喜滋滋地看了起来,一看就有些入迷了。快收摊的时候我才不舍地将书还给他,老板和我闲话:“没想到这年头还有年轻人喜欢小人书,我公公就是画小人书插图给工厂印的,可惜生意不景气,1966年那会儿更是没饭吃,这活儿就绝了……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书摊这几天也没几个人来问!”
   我听了不禁说道:“我就很喜欢。”
   话音刚落,我就想到了班里的那些孩子们,我给前一届学生上过《连环画》这节课,但感觉他们对连环画的兴趣并不高涨。是啊,小学生对于连环画艺术知之甚少,令人不禁觉得惋惜。为了让学生欣赏体会连环画的魅力,喜欢上这门艺术,我忽然就有了些奇妙的点子。
   在学校举行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我号召学生将家里的连环画带过来,开展“连环画小义卖”的活动。大家都很兴奋,争相将书带过来问我:“老师,这本书可以吗?”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功课,然后互相判断带来的书是不是连环画。我也带来了爷爷的藏本,他很支持我带给孩子们看,说这些心头爱如果能得孩子们的喜欢,也是一件好事。活动展开后,大家都很积极,叫卖声此起彼伏,吸引了校园里的很多学生。有“生意头脑”的学生还提出了租书的建议,这个主意得到了采纳。先前,摊位前只有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在看,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闻讯而来,纷纷蹲在书摊前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读到精彩之处,还直言比动画片精彩,并绘声绘色地和小伙伴交流。在所有卖书的小摊中,我们的连环画小书摊是人气最旺的。
   孩子们在其中体验了一回老一辈看连环画的乐趣,阅读氛围十分浓厚,加深了他们对于连环画艺术的认识和喜爱。如果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探究性学习法
   (一)措施描述:低年级以阅读、探究连环画为主
   在低年级,我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连环画进行初步的认识。我提出问题:(1)什么是连环画?(2)连环画与别的绘画一样吗?(3)连环画由哪些部分构成?由哪些材料绘制?(4)它是什么题材的?(5)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能说一说、演一演吗?
   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助于使低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连环画,在每组桌上都有一本连环画,四人小组一起阅读、讨论,派代表上台来发言。學生自主探究,教师再归纳总结大家的答案:(1)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2)别的画是单张的,连环画是连续多张的;(3)连环画主要由封面、封底、画页、图案、文字等组成,采用了水粉、水彩、线描、速写等形式;(4)历史题材(《战国七雄》)、神话题材(《嫦娥奔月》)、革命题材(《沙家浜》《鸡毛信》)、寓言题材(《龟兔赛跑》《掩耳盗铃》)等;(5)学生上台讲述故事,和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二)成果与问题
   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其实非常令人吃惊,他们完全能理解连环画中的故事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天性喜爱表现自我,上台表演也将探究连环画的课程氛围推向了高潮。
   探究性课程中,学生是占主体地位的,即使低年级学生年幼,但是他们对于连环画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不宜过多干扰他们。如果探究陷入困境,我们还是要以引导、点拨为主。
   三、讲授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一)措施描述:中高年级以欣赏、合作绘制连环画为主
   中高年级已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与低年级的阅读不同,我会以讲授教学法带领他们尝试了解连环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不同时期的连环画。课余,我布置学生查阅关于连环画艺术的资料,以便更进一步认识连环画艺术。
   (二)成果与问题
   在赏析方面,单一讲授还是过于单薄,发现这点后我采取了师生合作讲授的方式,与他们形成互动。学生以线描形式创作自己的连环画,表现十分积极活跃,但由于难度比较高,有些小组作品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几个情节简单、人物绘制难度较低的主题以供选择,大家就比较容易去制作。
   四、结语
   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介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连环画艺术被束之高阁。但作为传统艺术表现的载体,连环画依旧散发着古朴而独特的魅力,引人流连。
   “一群怀旧的爱好者带着难解的‘小人书’情结,为了追寻儿时的情怀,在各种渠道俯下中年的身躯,耐心地捡拾起儿时的回忆,小心保管起来”。连环画艺术的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绘画史,是难能可贵的艺术瑰宝,要想其不失传,还是要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俯下身来”耐心推敲,才有可能突破窠臼,重创辉煌。
   参考文献:
   钟燕玲.新中国连环画的兴与衰[J].图书馆建设,2004(1).
其他文献
当今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普遍缩减,使教学比以往更困难。有关调查表明,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聪明或学习方法不对,而是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惧甚至厌倦的心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英国教育家洛克也在《教育漫谈》指出:“要儿童将思想长久地用在某一事物上,对他们
摘 要:微课有助于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朗读教学,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达到会读、乐读、好读的效果,用以逐步改善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小学英语课堂的朗读教学。同时,微课还能显著提升学生对英语朗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多有裨益。结合教学实践,从善用微课进行师生的自主朗读、分享朗读和展示朗读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意图让学生能够流利、正确、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摘 要: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师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从课堂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讲究的出发点和折射的多面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教学案例呈现课堂语言艺术的精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语言魅力与课堂高效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魅力;高效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
摘 要:“学困生”是初中数学课堂上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说普通,是因为每个班级都肯定存在这样的学生且不在少数;说特殊,是因为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与特别的指导。鉴于“学困生”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加强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充分满足“学困生”在内的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精准“扶困”帮助越来越多的“学困生”成功“脱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摘 要:在落实教学改革理念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并结合新时期的育人目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不断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明确个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进而推动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留白”这一设想,意在为学生预留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不断发散思维,在想象与创造中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内涵,继而不断增强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也被称之为生成性资源。对于生成性资源,幼儿教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相反,幼儿教师应该重视、正视、珍视形形色色的生成性资源。以生成性资源为切入点、聚焦点、闪光点,幼儿教师就会因为幼儿教育路上这些“节外生枝”的偶发事件而遇见别样的美。   关键词:有效运用;幼儿园;生成性资源;思考    记得在一次幼儿园中班美术区域
摘 要:问题生,是一堵高墙,老师是拆墙的工匠,拆好了,夷为平地,一路顺畅;拆坏了,化为滚石,伤人挡道。所以工匠的方法乃成败的关键。老师教书育人,对问题生的教育就像医生治病,既要科学诊断,又要合理治疗。因此,老师遇到问题生,不能一味粗暴地批评,而是要客观地分析,从而找到化解的钥匙,以便打开问题生的心结和心锁,引导其走出误区,走进课堂,走进学习。结合案例,探讨问题生的成因及教育引导,以达到育智先育人,
摘 要:以《司马光》为例,首先进行关于《司马光》的内容简介。其次,从司马光临危不乱、沉稳老练;司马光胆大心细、敢想敢干;司马光聪明睿智、机警灵秀;司马光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四个角度详细论述人物赏析是提升古文教学效果的捷径。最后,概述利用人物赏析提升古文教学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司马光》;古文教学;提升成效;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和日益深化,广大语文教师纷纷探寻古文教学的有
摘 要:以切实可行的24个阅读小妙招为例,提出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能力指向,利用多种共读活动带领儿童习得、运用阅读策略,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阅读力”。   关键词:共读策略;阅读力;班级读书会   在现下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班级读书会流于形式,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层次不清,教学内容拘泥于书本,对促进儿童的深度思维发展、阅读力的提升没有实质帮助。   一、班
摘 要:在现行的部编版教材中选用大量的童话作品,低段一、二年级选用了29篇,占选文总数的34.1%。童话类课文其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故事情节神奇有趣,深受学生喜爱,这也是学生习得言语的重要学习材料。而纵观日常的童话教学课堂,教师往往着力于创设情境,进行热闹的角色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表演,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流于形式,缺少语言能力提升的学习,即言语实践过程的缺失。那么,在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