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汤现象”感悟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我们在对学生日常行为教育中,常常是制定出许多条条框框,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总希望学生行为越来越好,没人犯错误。殊不知,我们的学生老是跟我们过不去,总是“不听”我们老师的话,爱犯这样那样的毛病,小毛病又转化为大毛病,于是,我们当老师的和当家长的就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及孩子的行为,我们的烦恼就越来越多,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
  启示:2003年8月,我到昆明参加一个教育理论研究讨论会。午餐时在餐厅吃饭,是自助餐,我自己盛了一碗汤,向餐桌走去。汤不太满,当时我想:“可不要把汤弄洒了”,正想着,汤就洒了出来。“不能洒”,我又急忙想。谁知转过身来,又洒了。又一转,“啪”又撞到了椅子背上,汤又一次晃了出来。
  哈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说不把汤洒出来,反而连洒三次呢?怪了。这是个什么现象呢?我连自己都觉得好笑。
  另一件事,我校有一位图书管理员遇到过类似这种情况。一天下课时,她因很忙,就拿出早餐钱给一个六年级学生,嘱咐她“去买一碗粉面,端来给老师吃。”这学生去了很久,却空手回来了,问她:交了3元钱给粉面馆的服务员了。老师只好让她再去把粉面端来。此学生走后,老师就和其他同学谈起此事,并对其他同学说:“这个学生怎么记忆这么差,不要把粉面端砸了。”话刚说完,“啪”的一声,老师出门一看,可不是,那个学生将粉面碗掉在了地上,粉面洒了一地。老师只好亲自去早餐部进早餐了。
  反思:如是别人,笑一笑也就算了。但我却进入了沉思。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为什么越不想出问题反而越爱出问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可能与心理学有点关系吧。
  这种现象对我们成人来说,是瞬间的偶发状况,而对缺少自控能力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
  我是搞教育的,有一种习惯,就是很容易往教育方面想。
  我们教师与家长想知道:有些孩子,就是这种情况,你越想让他做到的事,他越是做不到,越是不想让他做的事,他恰恰做到了。让我们家长和教师伤透了心,想不出任何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常常把他简单地归结为所谓的“逆反心理”。
  而逆反心理,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心理的抗拒反应。
  在这里,我们要把有意识与潜意识区别开来。如,端汤时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指令:“不要把汤洒出来 ”,可汤偏要往外洒,并且不止一次地连续发生此类的事。不是别人给我下指令。这能和逆反心理扯得上关系吗?显然不行。
  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人,意识到某种行为不对,总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也想下决心强令自己一定要改正过来,可无论怎样都改变不成,反而越来越不行,越来越向相反方向发展。
  我查了有关资料,找不到与此有联系的说法,从大脑的解剖知识,到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解释这个问题。
  这种状况又不同于精神的分裂症状,精神分裂症是无意识能力的行为。这种状况是有意识的,但行为是向反方向发展的。
  理论:对于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我只好将它命名为“端汤现象”,同时我的端汤理论逐渐形成了。
  “端汤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意识现象”,是一种意识与行为的分离现象。当意识说“不”时,就实际上给大脑下达了一个“让他去做”相反的指令。当意识说“行”时,实际上就给大脑下达了一个“不让他去做”的相反的指令。
  如上所说,很多学生,不是他不想改正缺点,不是他不想好好学习,可结果就是不行。
  在我教育历程中,遇到的此类学生不在少数,“很想改好,但就是做不到”。
  办法:那么,如何对这类学生进行超乎常人的教育呢?
  用“忘却法”治之。
  还是从端汤说起,当我不再想“不要把汤端洒了”,就再没把汤端洒。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如法炮制:即不再对学生施加任何压力,让学生忘记自已的错误。
  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了。首先我们教师家长这一关就难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思想在教师和家长心里烙下了很深的迹印,总觉得,不时时提醒,孩子会忘记什么。总是用不放心的做法,往往让我们越来越被动。殊不知,如我端汤一样,越提醒越将汤洒在地上,甚至还撞到椅背上。
  我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二年级这段时期,学习成绩总是达不到最佳效果,每次考试下来,她总抱怨自己考得不好,我对她说:“没关系,下次细心点就行了”。后来她写的作文还把我对她说的话写进去。对她的学习我总是采取宏观控制的办法,小处我不管她的,不违反原则就行了。现在她在班级上成绩名列前茅。自己知道与学习好的同学竞争。
  这不就是“忘却法”的应用吗,用得怎样,就要靠我们有心的教师和家长用我们的心去感动孩子,让他们忘却自己的失误,把意识与扭曲的行为校正过来。
  以上为个人浅见,是否合理,敬请大家指正。
  (作者联通:553200贵州省赫章县城关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新疆石河子141团小学位于团场文化路东侧,校园总面积34778平方米。校舍面积721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077平方米。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一贯重视环境教育,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观念教育人,用“绿色校园”熏陶人。在成为师市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绿领导小组,负责
期刊
“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人力素质”对当今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学识,尊重关爱学生,不断开拓创新,提升自身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落伍于新的时代。    一、道德高尚,人格完美,是当今教师的从教之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道德、人格,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灵魂。因而教师的道德、人格愈来愈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一张核心王牌。教师应该首先是学生阅读
期刊
“每个人脖子挂着一个袋子,袋子里放着一个鸡蛋,上课、下课、玩耍不准取下袋子,看谁一日之内袋中的鸡蛋完整无缺。”这是笔者近日对所教孩子进行的一次体验教育的开场白。  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不知平日一脸严肃的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们觉得好玩,觉得挺新鲜,都按我的要求挂好了袋子。  可不到一节课,就有几个孩子垂头丧气地告诉我,他们弄破了袋中的鸡蛋。此后,每下一节课,都有几个同学跑来向我主动“请
期刊
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一所学校?怎样才算是一所好学校?这个问题,是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实际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管理目标,把学校办成什么模样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不论社会上,还是教育界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升学率低的学校就是不好的学校,也就是说,以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校至今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影响着年青一代的健
期刊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每个学生都有强大的“内存”,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构成了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活性资源。这一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是最直接的,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随取随用,方便省事。第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是最有效的,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期刊
音乐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跋涉了一个世纪,改革了十多年的音乐教育,虽经历了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改革实践,但其本质还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对每位音乐教育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教育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
期刊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班级规范化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班级的管理,创造优良班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我们运用“量化管理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操作过程:    1、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主动参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既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拐棍”,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本文拟从小学语文课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谈以下浅见。    一、提问要把握时机或氛围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学生才能动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继而张开
期刊
在中学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道德行为,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会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还会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新形势下出现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思想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重视有不良道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道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
期刊
谈心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谈心,既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又可以相互交流思想。社会发展,高中生的思想已不再“单纯”,老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谈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展开学生思想工作的传统方法。我就结合12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谈心的效果。    一、谈心要交心    已“心”换“心”才能作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才能作到畅所欲言。班主任在平时要处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