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合理安排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情景结合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二、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我们还可借助时政新闻激活语文课,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身边的小事;国内、国际大事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和课文里最恰当的情节、内容组接起来,激活沉闷的、乏味的、教师独角戏式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教学中所能利用的课程资源比较广泛,包含丰富历史信息的歌曲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历史歌曲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定会起到穿针引线、直观形象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应  笔者很喜欢音乐,尤其是革命传统歌曲。在初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结合学习内容,吟唱革命歌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感受史实 了解历史信息  很多歌曲本身叙述着历史信息,如在电视剧的主题歌、歌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心课堂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作为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教学中“有效引导”做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引导 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握和引导小学生的主观思维,对教学气氛的活跃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
晚自习辅导后,班里一个孩子跟我到办公室问:“老师,有时间吗?”感觉是想跟我长谈,我搬了个椅子给他说:“坐下吧,慢慢聊。”  他开门见山:“最近做题目,很不顺,老是需要看答案,心情也不好,  我说:“三角部分的知识点多、公式多,这些基本的东西,你掌握了吗?说直接点儿,你记住了吗?”  他说:“差不多吧,也记了。”  拿出纸和笔让他默写两角和或差的正弦、余弦公式,余弦公式很顺利,正弦费了些劲还错了一个
我们已经迈进的21世纪,有人称之为"学习化社会"。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那些终身接受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人类才能生存和进步。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怎样的教育模式能当此大任呢?  创造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是为了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学是最基本
[摘要]加强阅读教学,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氛围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中学语文是关于语言艺术传授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加强阅读教学,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
青少年犯罪是困扰当代社会的一个国际性问题,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青少年犯罪也有日益增长的趋势。据香港警方公布的数字,仅2001年上半年,香港警方就拘捕近六千名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人[1]。 尽管如此,香港青少年罪犯在犯罪率却很低,实践证明在1995年至1998年3年中接受服务的犯罪青少年再犯率在828人中只有31人,占3.7%,成效颇为显著[2]。而在内地,也同样存在未成年犯罪严重的问题
童年应是快乐的,多彩而丰富的。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童趣盎然的作文变成了吞噬童年欢乐的丑陋魔鬼。美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过:"儿童从出世的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的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至4岁,他在语言方面已经是位能手了。"小学一、二年级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掌握了基本口语,词汇量逐渐丰富,连贯性语言逐渐发展,正处于作文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因此,在本学期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尝试着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来进行班级管理。第一次面对学生,我这样说:“我不认识在座的任何一位,也不想知道你的过去。无论学习的优劣,家庭的贫富我都不想过问,只看见咱们男生个个帅气,女生人人靓丽,坐在同一个教室,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从今天起,我做你们
【摘要】新教法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者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努力营造民主教学氛围;以满腔热忱的师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多练,使英语知识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学质量 情境 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  关于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这始终是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多方位需求,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大的难题,我们
潜能就是潜在的能力。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存在着这种潜能。医学探究表明,人类大脑组织的发育成熟,百分之八十在六岁之前就基本定型。可以说零岁的儿童即具有无穷的聪明能力。我国民间流传着“从小看到大,三岁看到老”的俗语,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总结。根据心理学家测试表明,人类的潜能是现有表面能力的十倍以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如同海中冰山,百分之九十潜隐水中,百分之十露出水面,因此,幼儿的这种和生俱有的潜能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