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基本方法原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 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系统化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二、 因人而异,直达要害具有针对性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工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三、 学有所用,大胆实践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四、 提高效率,突出实用性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五、 举一反三,贯彻自主性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
  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德国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主要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把学校设在工厂里,把教室搬进车间里,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做到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确保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稳、叫得响。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自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开展了借鉴“双元制
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易复发,尤其缺乏高效疗法等关键技术难题展开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运用药物配伍相加或协同原理,在人工培养基上成功筛选出防治附红细胞
针对6kV、10kV系统电压互感器损坏的现象,探讨产生故障原因,简单叙述铁磁谐振的产生、危害及防范措施,同时也提出针对此类故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的意见,希望能对一些单位有所借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不少教师曲解了“创设情境”的真正含义,虽然创设的情境也生动有趣,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反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当代教育者的重视,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本篇通过优化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关键词:和谐; 主动; 培养; 创新    一、 引论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的独创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以活动课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活动课。活动课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打破了原有学科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入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获取知识
双重编码是指人类认知过程中对陈述性知识的两种表征方式:言语编码和意象编码。本文从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的角度,提出英语单词记忆的新思考。
介绍一款新型结构气体减压器,对其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力学模型的建立阐明了它的特点,与经典产品比较体现出它的诸多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