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对话情景,激活表达欲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积极、有效地表达。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一些诸如抢答、实景重现、故意出错等对话情景,来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很有必要。
  一、抢答入境,打开话匣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快速激起学生学习与表达的欲望。可这一重要的环节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略。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听着亲切,实则苍白无力的导入,使人提不起半点精神。为此,我在讲授鲁迅的《社戏》时,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抢答,效果不错。
  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鲁迅先生的《社戏》,老师想采取竞答形式检查一下预习成果,不知大家敢不敢挑战呢?生(齐答):敢!
  师:《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生1:对。生2:错,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师:“我”和小伙伴们是在晚上划船去看社戏的对不对?
  生3:对。
  师:那晚我们划的是谁的船呢?八叔,还是六一公公的?
  生4:八叔。生5:八公公。师:都对,他们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是辈分不同的人对他的称呼不同罢了。
  师:最后一个问题,那晚的社戏好看吗?有的学生说好看,有的学生说不好看。师: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好,让我们再次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吧,并用笔在文中划出你的理由。
  以竞答的形式导入,不仅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更主要的是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简洁的判断题设计使得学生想表达、能表达。
  二、实景重现,唤醒课堂
  作文课是许多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怕的课。学生是怕写,老师是怕作文技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得要领,写出的作文干巴巴。教师要勇于打破常规,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实景引进课堂,唤醒课堂。
  如有一堂课是一节场面描写的作文技法指导课。
  师:我们来欣赏一段有趣的视频。视频内容是本届校运动会上初中男子50米比赛的场景。师:看完视频,为了写出比赛场面的紧张与激烈,你会选哪一处进行描写呢?
  生1:我想写选手奔跑的瞬间,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学生们哈哈大笑)生2:兔子不好听,我觉得改成猎豹更好。生3:像箭一样射出也不错。生4:为了写出紧张的气氛,还可以写选手预备时的情景。你看,我班的张宇同学弓着腰,目视前方。
  师:“目视前方”这个词用的太平静了。
  生4:那改成“瞪”着终点线吧。
  生5:我觉得还可写出他眼神的坚毅。
  师:那你觉得他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5:我一定要赢,为班级挣分。
  师:很好,有动作、外貌、心理描写了,那有没有语言描写呢?
  生6:可以写观众。
  师:如果写观众,那属于老师刚才所讲的什么描写呢?
  生7:侧面描写。
  ……
  原本一堂枯燥的作文写作技巧讲授课,因为视听综合形象的介入,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写作情境中,在师生间生动有趣的对话中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有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能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三、故意出错,激发讨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常做法是教师画出重点词、句,要求学生回答,这种做法显然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提不起兴趣,不愿表达。那一次我在执教《故乡》一文时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处理,让我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故意出错。
  教师在朗读《故乡》中杨二嫂出场的两句话“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时,故意将两个末尾的虚词“么”“咧”省去,再与学生讨论。
  师:两个虚词又没有实际意义,删去也没事。生1:不可以。
  师:为什么?
  下面有学生小声说:因为这是鲁迅的作品。(不少学生窃笑)
  师: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老师遇见鲁迅就一定输?众生笑而不语。师:那么,你们就代表鲁迅告诉我,这两个虚词在这里到底有什么作用。老师这里帮你们补充一下:虚词用在句末,在语气上表疑问、惊讶、感叹、祈使等。
  小组讨论完后。生2:我们小组认为不能删去,“么”表示惊讶的语气,“咧”表示感叹的语气。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齐答没有。
  生2:两个虚词用在这里,表现了杨二嫂想与我拉近关系,以便她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好处。
  生3:这样表现杨二嫂的自私与贪婪。
  师:我赞同你们对于“咧”的理解,这种感叹的语气,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么”表示一种疑问和惊讶,怎么拉近距离呢?
  生4:“么”这个疑问与惊讶的语气,是杨二嫂故意的,让人觉得我们相识是理所当然,以此增加“我”的愧疚感,这样她顺手拿东西可以变得“理直气壮”。
  教师故意犯了一个“错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了纠正教师,学生便需细读教材,展开学习。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好的对话情境,确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以及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
其他文献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生态课堂,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应试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满堂灌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灌输,制约了学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 情境的预设和话题选择  其一,创设情境不仅只是还原生活,教师在开始活动前要设计好和现实问题相类似的情境,预设交际所需的客观环境,预设学习结果迁移、学生在交际中的表现以及情感体验。其二,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话题感兴趣,需选择和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使得话题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特点、认知水平。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践经验选择交际话题,方
一、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 掌握方法,树立自信,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仍然是致力于传授给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督促其掌握。小学语文学科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章,学生只要牢牢掌握每一课的字词与段落大意即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不再是掌握简单的字词句,更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全篇的理解与作者精神世界
该系统是基于893-IDCN智能数据采集网络,针对热电厂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区域,组成了小型集散监测系统,文中讨论了其硬件组成与软件结构.
系统研究了2-乙基已氧基甲基膦酸工(2-乙基已基)酯(代号PT-28)在硝酸介质中萃取三价镧系元素的行为,讨论了萃取剂浓度的变化、硝酸钠的浓度及温度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对PT-28. 萃取HNO_3的机理进行了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之间自愿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学校的号召和组织下,有组织、有目的地组成学习共同体,同一个科目之间的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本科目的教学任务。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点类似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但又有区别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只要研究学习上的问题就好了,但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要让老师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不仅会奠定课堂教学的基调,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针对有些教学文本,教师应当采用
巴松这种神奇的双簧管乐器几百年来音乐舞台上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用枫木制作的锥状内膛双簧振源的低音乐器总长近3米,在将此管折叠后长度也达到1.3米。巴松的音域宽广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教学效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些变化还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能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把合作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会心情愉悦、自由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引导探索与讲练结合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巧设疑问,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