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队”行动德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行动德育的理性思考
  当今时代,小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呈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比较优越,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因而敢于表现自我,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他们生活上缺乏节约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意志品质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与人交往中,缺乏对人的尊重、宽容、谦让、合作等品质;在社会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爱心,更严重的是一些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知行不一。针对小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悖的现状,行动德育应运而生。行动德育主张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逐步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重现,注重道德技能训练,注重培养道德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行动德育活动原则
  新闻中队活动遵循“大目标、小切入、求长效、出精品”的原则,致力于培养一批睿智机敏的优秀小记者,开展“新闻中队”的行动德育应遵循以下活动原则。
  “大目标”就是培养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爱国爱家,好学上进,身心健康的接班人。
  “小切入”就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小话题设计采访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实践过程中细节的美好。
  “求长效”就是坚持,就是把活动系统化。坚持才能成为习惯,系统化才能深入,才能将德育内化为学生品质。
  “出精品”就是把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构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创造,激励他们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
  三、行动德育主题设计
  1.“自主独立,真诚待人,体验美好亲情”系列活动
  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相处、不愿主动与老师父母沟通。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在班中开展“今天我当家”道德体验活动。活动内容之一是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帮助父母做家务,在这项体验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了亲情的美好,进而学会了感恩、孝敬长辈。活动之二是让学生在班中轮流当“一日班长”“一日班主任”,负责卫生、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检查。在体验活动中,学生进入了班级管理的角色,体会到了管理者的不易,明白了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学会了担当。
  2.“走进社会,学会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感”主题系列活动
  班级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爱,却不懂得关爱他人。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进社区,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我们在班级中成立了4支志愿者小分队,他们在活动中丰富了阅历,提高了组织、协调、交际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在活动中理解了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了公民意识。
  3.“悦纳自我,奉献班级,健康成长”主题系列活动
  传统的教育中,评价好学生的标准往往是成绩是否优异,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会使那些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失去自信,也会使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忽视自身品德修养而形成道德缺陷并给自己的人生之路埋下隐患。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员参与的“滚轮胎比赛”、“班级好声音”、“人人露一手”、“才艺大比拼”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很多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建立了自信,同时,也在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弥补不足,实现进步。在活动中为了给集体争荣誉,学生都能全力以赴地准备和参与,无论是成功获奖后的欢呼雀跃还是与奖项失之交臂后的痛哭流涕,都蕴含着学生深深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四、行动德育的成效
  新闻中队的行动德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后认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指导他们“求长效、能坚持”,同时力争让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
  1.在体验活动中进行及时反思
  通过参加一系列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都会写下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和心理感受,在自我调整、反思中不断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完善。比如我们班的刘睿凯同学就写道:“这次采访活动,老师让我们全体参加,我很激动。我们组准备去文庙采访古玩店的老板,来到门口,好表现的我急着冲进去,差点把摆在门口的古董撞翻了,害得全组队员被店老板请了出去。大家瞪着我,满肚子抱怨,我只好低头认错。看来,我还是要先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文明的好学生,至少不讨人嫌。”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感言其实就是他们内心的感悟。
  2.自觉地对体验活动进行时空的拓展
  任务型的、运动型的活动是不符合品德形成规律的,真正的体验活动一定要是经常化、全域性的。因为学生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体验磨炼。学生的体验活动不仅要做到经常化,还要实现空间的拓展。对此,我们把活动时间从寒暑假拓展到了平时。不只是去原来固定的场所,学生还自发组织到大街上、公园里、书店等场所进行采访,了解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想法。在活动中,他们了解了生活的多样性,学会了尊重。在学校组织的“徒步去黄山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中,学生在磨炼了意志,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在活动中把道德观念内化成了品质和习惯
  这群孩子,坚持了三年的采访活动,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优良品质已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成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把好学生道德教育的关口,根据时代需要、生活变化,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大胆创新,把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彰显德育活动的精神魅力,让学生在美好的感受中达成德育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出台的《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校长职级制实施范围的中小学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最感到措手不及的应该是校长,当然也包括上级有关部门。而学校走“去行政化”道路,究竟隐藏着哪些比较醒目的现实意义呢?  其一,学校“去行政化”后,自主性变强了。可能,政府主导和主控下的学校比较“安全”,但没有什么活力。毕竟,校长只能唯“上级部门”是从,即便有比较独
一、关键点:化职务为职级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谁的利益损失最大?不言而喻,是校长。这些校长原先是有行政级别的,一旦取消,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些落差。校长居然有着行政级别,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校长“行政化”,其实不利于学校发展。学校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一个有着尊卑高下之分的社会,所有的教师都是平等的,也在平等地教育学生。一旦学校这个神圣的地方有了三六九等,这种尊卑有序
生态德育已经成为今天德育研究的热点,是现实问题在生态伦理学介入,在实践理性和实践形态后,有效促进良好德育系统构建的价值诉求。把生态德育纳入教育体系,重视生态德育系统的发
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笑山河林场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晚奥陶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的1:5万区调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北影林场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笑
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据报载:20世纪末,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胃之“择差”学校,随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择差”教育。中央电视台还播放过“择差”教育专题片。“择优录取”我们都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
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紧邻城口-房县深断裂北侧的一套碎屑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的地层剖面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依据岩性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从上至下划分为震旦
学校的品德教育如何依据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综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并为学生提供一种以实践体验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地层内部,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多处,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解释,不同学者往往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对已知矿床产出地质特征、成矿热水流体特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