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人文信息,在课堂上,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一些词义、技巧等知识层面的内容,导致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教师不仅要丰富他们的知识,更要巧妙地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们沐浴人文关怀,让他们的精神家园得到充实。这样,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实现全面发展。接下来,我结合高中生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如何开展人文教育展开论述,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一、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人文之美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的同时,广大教师也面临很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来自家长和校方的压力。很多教师更倾向于从考试的层面去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而使语文教学失去生命。其实,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之美,引导学生感受文字带给他们的乐趣,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中发现人文之美,并整合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情感,领悟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感受世界的多样化。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
  比如《祖国山川颂》这篇课文中,写了祖国的高原、西双版纳、黄河、平原等山川美景,又写了祖国的人民、文化和语言。内容看似散乱,但是却蕴含了作者浓厚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颂”这一文体的特点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还要挖掘课文中的人文之美,让学生在品味独具魅力的散文诗的过程中,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名人事例,让学生们交流讨论自己与祖国的关系,并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渗透,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开展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理解一些语言知识,更需要从文章的本质出发,挖掘深层次的情感,发现课文中的人文之美,并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这样,才能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无法有效地领悟到语言中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转化为课堂的主角。然后,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形式,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渗透,让他们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上收获知识、感悟情感,促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洗礼。
  比如在讲解《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了麦当劳的广告短片,对麦当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此为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对于麦当劳,大多数的学生都不陌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探讨、合作探究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我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文,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麦当劳为什么能在中国扎根,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麦当劳在拓展中国市场时,做出了哪些改动,哪些又没有变化?”等问题。同时,我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讨论: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文化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是不是中国人已经被“西方化”了?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接下来,我对此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接纳、融合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我让学生假想自己为中国某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思考如何將其推向世界。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全球化”的概念,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元素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影响,进而实现能力的提高。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人文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是为了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生活中,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文本内容,升华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
  比如在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课时,我带领学生们分析课文,走入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进行分析,让他们体会她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领悟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对世人的殷切希望。而现实中,有太多身体健全的人,都不认真学习;有太多健康的人,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因此,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这些现象,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海伦·凯勒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由此可见,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仅局限于知识层面,教师应该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之光,学生们才能沐浴人文关怀,形成正确的人文观,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这几年的作文批改,我尝试分三步来进行:学生互批——教师赏批——学生自批。在尝试中我收获了惊喜,减轻了负担,学生习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前奏曲——学生互批,借他山之石  1.一丝不苟精指导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我先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我挑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或选一两段具有典型性的句段为“病例”(描写不具体,句子不通顺,语言不够优美),然后当着全体学生面
期刊
为了写好中考“这一篇”作文,忽视学生的写作体验和创新表达,忽视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日常阅读与素材积累,不知如何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正是基于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以常州市2017年中考作文题《围墙外边》为例,在生命化理念下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选材指导:由功利为目的被动完成转化为以生命为原点的真情表达  【2017年中考作文原题回放】  围墙,有形无
期刊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要学好语文,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对文字的觉察力。而觉察力不是朝夕之间就能提高的,要想把对文字的感觉培养出来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而课外阅读能力是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欠缺的一种素养。因此,如何巧妙地利用书中所提到的推荐书目和诗歌,来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便是广大小学教师需要思考并探索的问题。为此,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我对如何指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做了如下的引导,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是重中之重,它上承选择题的基础,下启作文的提高。所以,如何将阅读题的做题精髓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研究方向。高中考试中的阅读题目是二选一,小说阅读和人物传记阅读。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阅读小说从其中短短的一千多字中提取出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就把教学重点集中放在人物传记的阅读上。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关于人物传记阅读,我有如下心得跟广大教师分享。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灵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文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语文教学更应如此。特级教师李吉银执教的《游园不值》就很好地诠释了这样的观点,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阐述。  一、创情境,营氛围  乔纳森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
期刊
中国人大概少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小说《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小学教材必选的一篇课文。解读这篇课文大概不会有什么困难——文字上没有障碍,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好像也没有什么疑难。这是经典的作品,似乎已经有了经典的、标准的诠释。起码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小说愤怒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这是共识,没有异议。然而,孔乙己不是官二代,也非富二代,读书求出路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期刊
四年前,我校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海量阅读”“课内阅读”的理念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四年来,我们为实验的开展做了很多的工作,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构建“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模式,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这项实验的原则是立足课堂,是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不占用课下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求用三分之一课内时间学习部编教材,用三分之二时间来阅读语文学习丛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期刊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对语文成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阅读水平停滞不前,成为了学习的短板。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应当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科学开展阅读教学,构建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结构。所谓的“意会”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领悟;而“言传”指的是教师通过教学
期刊
溧阳市西平小学,是1998年由原和平街小学和西门街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有百年的光荣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每当我走到南校区的银杏树下,看着百年银杏的沧桑与风姿,我必须告诉自己,这是一片怎样的沃土!当历史的接力棒做好了传承,我,我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应答?  我们内心有一个不愿泯然于众的声音,“镇守”老城区,创造新活力,努力创造心目中的理想校园,让我们的老师得到足够的尊严,让我们的
期刊
一、背景介绍  阅读与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翼。或者说,语文是一棵大树,阅读是大树的树根,习作则是大树的叶子。庞大的树根(阅读)向大树输送营养,大树就会枝叶(习作)繁茂。然而,当下小学生喜欢习作的比例并不高,多数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认为习作是一项很难的作业。习作往往是记流水账,或以假话、空话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年龄小,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不强,这些都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