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角色是一个复合体,它综合体现于教师的道德、学识和行为之中。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
  
  一、桥的角色
  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近教材,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和教材产生感情、认知共鸣。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首先要带头对课文质疑。有了教师的带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迅速地被带动起来。然后,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诱使每一个学生开口。当学生动起来后,要引导学生反复深入地思索,从而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同时,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产生探究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舵手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教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回答,不能以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回答不能简单否定。这样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钥匙的角色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紧密结合与教材相适应的阅读读本,引导学生打开阅读视野的大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做好阅读的指导,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拓展他们创新思维的渠道。
  
  四、导演的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做一名导演,把演出的舞台让给学生。作为导演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在于上台表演,而在于指导演员们领悟剧本,鼓励他们大胆展现自己,在倾吐表达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发展自身潜能。教师作为导演,是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角色,吸引学生在投入地演出中体验情感,掌握知识,感悟语言。同时,导演设计角色时要把握面向全体,学生要遵循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五、天使的角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通过交流来使学生感受到文本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同教材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从而实现语文文本的情感目标。
  
  六、擦火石的角色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扮演好擦火石的角色,让学生产生共鸣,思维擦出火花,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感情同教材的临界点,积极营造学生思想同教材的着火点,然后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煽风点火”,让他们的感情沸腾起来,让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进而完成对文学作品人物思想、情感的感悟、理解,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学目标。
  
  七、记者的角色
  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开放的状态。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教师就要扮演记者的角色,事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设计好不同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题、立意、写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文章才有深度、广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平”,只有独辟蹊径,才能看到高山雪莲、空谷幽兰。
  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世界,我们只有适应语文课堂中教师多重的角色,用语文文本的无穷魅力,用语文教师的博学多才,用师生互动的轻松愉悦,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一面。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山村农家小院里,种满了黄瓜、茄子等蔬菜,阿飞和爸爸在小院里摘菜。  阿飞,今天天气热,你去摘点儿黄瓜,中午老爸给你做个凉拌黄瓜吃。  老爸,我摘完了,你看!  哎呀,我的傻儿子呀,你怎么摘了这么小的黄瓜呀?  老爸,大的长得很好,我不舍得摘呀!  阿飞,老爸告诉你,以后摘黄瓜要挑大的摘,小的可以让它们再长大些。  嗯,我记住了。  阿飞,你吃饱了去田里给玉米拔下苗吧。凡是两棵在一起的,你都要拔掉一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笔者就如何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充满语文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语文是综合性学习的根    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文言文《于园》末尾的一个句子。对于该句的理解,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第19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4版)和不少的教师及学生一样,最初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译文中的“这样的假山石”是指课文所介绍的于园中的那些奇特的假山或“磊石”,译文中的“于园”就是文本的说明对象
语文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编定的语文导学案明确的学习目标,依靠合作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助,在兴趣与需要的激励下,进行富有实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其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合作课堂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方法为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文课堂。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认知、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认识结构和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为此,本节课结合学校研究课题,采用了“预学—探究—提升”的课堂模式,大胆地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变革。课堂活动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Jo
前情回顾:木糖等人成功讨伐了蝎王,夺回了水栖宝石。在返回绿洲的路上,他们能否一路顺风呢?  沙漠里的最高气温可超过50摄氏度,人长时间在高温下行走,很容易引发晒伤、热休克等问题,不过更致命的危险是脱水。  当地居民告诉木糖,不久前有一支商队就是在寻找水源的路上因脱水而死。木糖他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因为有卫兵负伤,队伍的前进速度慢了很多。不少人眼前开始发黑,甚至出现了幻觉。如果不快点儿回到绿洲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第三课选取了杜牧的名篇《山行》。课文对“斜”字是这样注释的“这里可以读为xiá”。从编者来讲,考虑是非常周全的。因为从诗歌押韵的角度来讲,应该读“xiá”,而从语言的发展变化来说,现在在普通话中统一读“xié”。那么,这种注释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有关字音问题的疑问,从而激发出进一步学习探讨古诗词的兴趣
现在的英语教学,每单元都有阅读材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阅读文章?是应该讲还是不讲?到底应该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   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课文并讲解语法知识而忽视组织
新课程背景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日益充实和完善,而高考这根指挥棒又时时刻刻在影响着高中英语教学。传统的英语作业每次都是些枯燥的简单重复的练习,再加上其他科目也有做不完的作业,导致了学生不想做作业。因此我们应从作业的布置这一源头进行改革,尝试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使他们愿做、乐做。结合多年的高中循环教学经验,从思维情感的角度,我认为作业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化巩固型。这是一种机械性作业,目
提问,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一门教学的艺术,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应怎样去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个就涉及如何去构建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了。    一、选好切入点,引起学生兴趣  语文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新生事物都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好切入点,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即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