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ing a science fiction story 教学感悟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认知、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认识结构和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为此,本节课结合学校研究课题,采用了“预学—探究—提升”的课堂模式,大胆地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变革。课堂活动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Journey to the Centre of the Earth, The Time Machine, Flying to Centaurus三篇科幻小说摘要的阅读,让学生掌握科幻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学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自己的科幻小说。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预学认知、课堂探究,以及开展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小组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性,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遗憾:
  
  一、对于预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
  
  成功的课堂教学始于“预学”。“预学”首先是教师的预学。“教师预学”是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兴趣,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设计文本导读等。预学的载体是“学案”,其设计包含这些基本元素:本课学习目标、资料搜集具体要求、文本预学导读关键词、初想问题检测、预学疑难提问留白等。“预学”中强调学生对资料收集的途径以及信息与所学内容关系疏近进行筛选,变被动为主动。
  然而,在本节课的“学案”中,没有能很好地凸现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虽然在预学中要求学生翻译语言点并发现重难点,但是回过头反思学案设计,还是没有能好好把握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机会。在课堂“探究”中的第一个任务“介绍作者背景知识”时,完全可以把它设计成“学案”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学生也完全有能力在课前通过在图书馆查资料、网络搜索等来自我认知这三位科幻小说之父的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将“探究”的第一环节留给他们展示,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我再及时补充,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避免了我在这一环节上一手包办的现象。
  
  二、课堂评价语的使用针对性不强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在“预学—探究—提升”的课堂模式中,也强调了教师点评的重要性。预学阶段的一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教师学案设计→学生完成学案→生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答疑
  因此,预学的结果是要展示并进行学生互评或教师点评。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准确恰当的评价,多给予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强调: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本节课中,课堂评价语比较单调贫乏,没有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回答只作“Right” “Yes”等单一的评价,使用针对性不强,结果使这些教学评价不但不能调控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反而让学生丧失自信心,不愿意积极发言,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应仅仅简单地用对或错、是与否来评价,而应给予具体的分析和点拨,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信息,产生一种成就感。
  
  三、教学环节过渡不够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被打断,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而这堂课的教学环节过渡不够自然,有些环节甚至有些突兀地直接转移到下一环节。衔接语贫乏枯燥,缺少生气和情趣,总是这样一些过渡语:OK!We are going to.../OK, let’s.../ Read it and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 诸如此类的话。句式多是祈使句,以命令或强制性的口气来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命令声中只有服从。 然后整个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所以以后在备课时应该想得更仔细更周到,做到句句考虑,字字斟酌。如在介绍三篇科幻小说时,中间可以衔接得更自然顺畅,或者让学生自由选择先阅读哪篇小说,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课文安排的顺序,可以按照学生的意志去重组课文,将学生真正放到主体位置。
  总之,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愉悦、探索的愉悦、合作的愉悦,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沈从文曾说:“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的印象里。”的确如他所说,沈从文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浓烈的感情。因此,沈从文这位自称是“乡巴佬”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湘西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土里土气的湘西妇女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形象如清风,如洒落在腥风血雨荒芜土地上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在他的笔下,不论是自在的“萧萧”,蒙昧的“三三”,还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已经20多年,一直把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前些年,由于不断地钻研教材,并不断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自认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有些收获、有些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一方面,我对自己前些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不要说优秀,就是合格也算不上。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训,接受了一些课改的新理念,并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探索与实践,但终觉得
完形填空几乎涵盖了词汇辨析、语法知识、阅读理解、文化背景和技能运用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个特点,使其成为学习英语难得的好题型,能够用来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面是笔者关于如何使用该种题型进行英语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完形填空辨析词汇   完形填空就是将一篇短文中比较关键的词挖出来,与其他三个词放在一起作为选择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提供一些含义和用法相近的词或词组让做题者选择。做
作文讲究厚积薄发,犹如建造楼房,需要一块块砖堆砌而成。而这一块块砖就是构建作文的素材。没有素材的积累,即使有巧妙的构思、华丽的语言,也如“无米的巧妇”,写出的作文也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很多学生总感叹没有素材,无话可写,却对身边的语文课本视而不见,甚至从未觉得那就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一座宝藏。   其实,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质兼美,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次读起这样雄壮的词句,总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我想近千年前的苏东坡,于被贬之地黄州,看到这滚滚东流水的长江,翻腾着的滔天巨浪,定会激荡起那颗寂寞良久的火热心灵,于原始壮观的自然情景中,去思考生命的原始意味。  逝者如斯的长江水,激荡着词人的心胸,情难自禁,历史的那些英雄人物一起涌上词人的心头,然而这些曾经吒咤风云的英雄们,已被浪花所淘尽,既想赞美英雄,又感叹
急促的阵雨过后,天空终于放晴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中。禾苗被雨水冲刷过后绿油油的,叶子上滚动的露珠晶莹透亮。鄉间的小路虽然泥泞,但空气中却飘着一股芬芳。年轻的杰克正哼着小曲儿,去看望他很久不见的家人。  他正在欣赏青山绿水,忽然发现前方岔路口的石头上坐着一位年轻人,旁边还有一辆倾覆的马车和一匹瘦弱的小马。杰克走近一看,那位年轻人手扶着脑袋,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马车周围有好几个木箱和包裹,散落在泥土里
山村农家小院里,种满了黄瓜、茄子等蔬菜,阿飞和爸爸在小院里摘菜。  阿飞,今天天气热,你去摘点儿黄瓜,中午老爸给你做个凉拌黄瓜吃。  老爸,我摘完了,你看!  哎呀,我的傻儿子呀,你怎么摘了这么小的黄瓜呀?  老爸,大的长得很好,我不舍得摘呀!  阿飞,老爸告诉你,以后摘黄瓜要挑大的摘,小的可以让它们再长大些。  嗯,我记住了。  阿飞,你吃饱了去田里给玉米拔下苗吧。凡是两棵在一起的,你都要拔掉一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笔者就如何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充满语文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语文是综合性学习的根    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文言文《于园》末尾的一个句子。对于该句的理解,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第19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4版)和不少的教师及学生一样,最初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译文中的“这样的假山石”是指课文所介绍的于园中的那些奇特的假山或“磊石”,译文中的“于园”就是文本的说明对象
语文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编定的语文导学案明确的学习目标,依靠合作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助,在兴趣与需要的激励下,进行富有实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其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合作课堂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方法为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文课堂。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