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具体来说应培养以下十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主动地把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看懂了,学生会增强自信心。能更积极主动地听课;看不懂,会激发起求知欲,能更有目的地听课。这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2、培养读的习惯。阅读数学课本要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想,把重点词句找出来着重理解。做练习前先要看一看想一想有关概念或法则。还应阅读数学课外书,以丰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听的习惯。数学实践表明,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听懂一遍胜过课后自己看几遍。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述和提问,还要专心听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想的对照,然后对同学的答题进行评价和补充。
  4、培养看的习惯。数学课本的插图或教师所画的线段图都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不管是教学概念,还是应用都要以图来引导学生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培养说的习惯。要养成用自己的语言讲题说理的习惯。例如一些定义、定律、性质、公式、法则,不仅要讲出意义,还要举出实例;计算题、应用题不仅会解,而且要讲出解的思维过程。通过讲,不仅能再现和巩固知识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质疑的习惯。要想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勤于动脑,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7、培养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各年级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中的错误的练习;或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把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对简便、合理的计算给予表扬,以此培养学生计算仔细,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和思维的灵活性。
  8、培养观察的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基础,一定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课本插图、挂图、模型,乃至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的习惯,并进行反复训练,严格要求,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
  9、培养逻辑推理的习惯。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规定,对已知与未知条件的合理判断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中,添上“几个数公有的”这一特性,而导出公约数和公倍数的概念。在分约数和公倍数的概念中,再分别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推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0、培养手脑并用的习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实验、操作,手脑并用,让学生养成画一画,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习惯。如讲凑10法时让学生摆摆小棒;区分长度、面积概念,可让学生自制模型;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都可以让学生剪剪、拼拼、量量、算算、想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定位。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较以前发生了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研究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意识,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
期刊
如今,在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出现只重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现象。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事,与体育或体育教师没有多大关系,或有的人认为思想品德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首先要端正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德育教育。我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利用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期刊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决策。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善数学教育是广大中小学
期刊
【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才能使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沟通; 审美; 创新; 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性最强的学科,教师必须从尊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出发,在实际教学中用心与学生交流,才能提高这学科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学生数学能力培养需注重的因素,确立了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的新标准。  【关键词】学生;数学能力;评价  数学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学生数学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是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数学能力反映在学生身上,实际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教师教学能力较高,就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数学能力的学生。可是传统的数学评价标准已不适合改革后的数学课程
期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植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之中,以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为基础,是中华各民族之间坚强由凝合剂,是推动整人民族前进的动力。人类已进入21世纪,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促进祖国统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件大事。  1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
期刊
课间,班主任小李老师在闲聊中谈到,早饭后,他处理了一件学生间的小纠纷:男生黎某不经意间说女生陈某满脸的小雀斑,还成天花枝招展的想变成“白天鹅”,因此两生发生争吵。  最后,小李老师诚恳地说:“唉!像这种脱口而出伤害他人自尊引发的小纠纷,我是按平了这起,又冒出了那起。这不,我狠狠的批评了那两个学生,真令人头痛。辜老师,你是老教师,你说说怎样处理好这类事件?”  我该怎么办?也将发生纠纷的双方叫来训斥
期刊
1农村中学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惑  《课标》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并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然而,在真正的课改实践中,农村中学地处偏僻的小镇或乡村,受到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即设计和组织英语课堂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交际场合及情景,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确定如何将教学各环节要体现的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目标定位和融合在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形式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学活动设计得是好是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有这样一句话我非常的欣赏,也是我现在努力的方向。“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 一、手脑并用让孩子们“动起来”; 二、练习也要生动有趣;  三、教师——为孩子创造兴趣的使者; 四、教师是课堂的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