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才能使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沟通; 审美; 创新; 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性最强的学科,教师必须从尊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出发,在实际教学中用心与学生交流,才能提高这学科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无疑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独立性,且也不利于发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在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是:
  1 加强学生与教材的沟通
  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这座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尊重个体差异,在语文课堂中对教材的主观性内容的理解求同存异,这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职责。这就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呢?
  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2绘声绘色,融情入景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 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呢?
  首先,导其入境。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境界中,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产生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用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产生共鸣。当然,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做到用心与学生沟通。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3 让人文精神渗透进学生心灵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重在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沟通。
  如何与学生就人文性教育而沟通呢?
  首先是教师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4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现代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要用心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批判。这点,首先要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如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的见解提出质疑;让学生帮忙查找资料,以补充教师备课的不足。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将以其特殊的学科功能备受关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投入自己的真性情,用心去体会每个孩子的心灵,用心去思考每个孩子充满希望的幻想,才能培养出时代的新人。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吧,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依赖于教学方法的发展、创新和运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谈的就是对阅读的理解,对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
期刊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
期刊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写文章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是让人读,读文章如吃饭一样重要,吃饭,可以养活肌体,读书则可以养活精神。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
期刊
【摘要】新教材注重强化创新意识,技法教学课上注重“像不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创作课教学上注重“变”。在欣赏课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服务的。所以《美术课程》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可是在实施新课程之前
期刊
多年来先后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了不少教育理论专著,聆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参与讨论交流语文教学的话题,从思想上和思维的高度上接受了专家的深入指导,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  一支粉笔,一本语文书打天下的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行将就木了,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向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为此,新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
期刊
【摘要】  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Abstract】Reading is to obtain information, broaden their horizons, one of the most effect
期刊
【摘要】  结合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考纲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中考数学; 搞好复习; 方法  面对中考数学复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复习,结合自己近几年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搞好中考前数学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因学生确定复习方法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在复习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他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定位。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较以前发生了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研究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意识,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
期刊
如今,在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出现只重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现象。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事,与体育或体育教师没有多大关系,或有的人认为思想品德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首先要端正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德育教育。我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利用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期刊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决策。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善数学教育是广大中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