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了9年基础音乐教育,并没有表现出课程标准提及的相应的音乐素养。改变这种教育现象要深究,要改革,要发展。我们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在音乐课程的内容、方法、课型、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构建了音乐“1 X”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1 X”;教学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60-04
  美国著名的STEM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增加了Arts(艺术),STEM最终聚焦为STEAM,可见艺术在人的素养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教育主要组成的音乐学科,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科的特点与优势,促使学生音乐感知、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要探究的内容。多年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以歌唱、欣赏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重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思想也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帮助甚微;有些看似在体验的音乐教学有时候只是浮于表面并未深入。鉴于这些认识,笔者和音乐课程组的老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音乐课程的内容、方法、课型、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构建了小学音乐“1 X”教学,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形成音乐素养。
  何为“1 X”?小学音乐“1 X”教学中的“1”从宏观上来说,是体育艺术“2 1”中的一项艺术特长(器乐、声乐、戏曲、曲艺、舞蹈等)。从方法层面看,“1”是包括“葫芦丝、歌唱及非洲鼓”的音乐载体(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思想层面看,“1”是整体的、系统的观念。“X”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提及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1 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让音乐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更具系统性,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具层次性。(下图)
  一、 课程,促进文化生成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影响自身,塑造学生,对于课程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1 X”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课程文化。
  (一)具体化,好操作
  目前来看,全国小学音乐教材以人音版、苏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花城版、人教版等为主,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歌唱和欣赏。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歌唱和欣赏相对容易操作,它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公民对艺术的追求高度改变,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仅仅以教材为依托,很难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作为音乐老师,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了9年的音乐课,形成的音乐素养,并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差甚远。即使有些音乐素养不错的孩子,大都是在校外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内的社团中习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师生们努力9年而收效甚微呢?
  笔者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音乐素养只有建立在音乐技能习得的基础上才更为扎实、有效。所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某一项音乐技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1 X”教学依据音乐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音乐项目的特点,经过论证与实践后,选择了3个音乐项目作为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内容。其中,1~2年级为葫芦丝,3~4年级为葫芦丝、歌唱,5~6为葫芦丝、歌唱、非洲鼓。这些项目的学习在每节音乐课中约10~15分钟,每个年级每个项目有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如下图葫芦丝项目)。这些项目,结合音乐教材共同实施,相互促进,让音乐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得心应手。
  (二)层次化,更系统
  一位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很清楚某个年级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但,如果问一位音乐教师3/4拍在哪个年级教,可能绝大部分音乐老师并不清楚。歌曲《顽皮的杜鹃》在人音版中是三年级内容,在花城版中却是一年级内容,这说明,一首歌曲的习得往往不受年龄的限制,跟知识体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音乐学科的这种特性,让音乐老师们忽略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我们时常看到三年级的基础知识,被五六年级甚至中学的音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音乐“1 X”教学,葫芦丝、歌唱、非洲鼓不但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乐器本身的特点,由易到难编辑而成,使音乐学习更具层次性。音乐“1 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統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
  (三)生态化,可持续
  不论是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还是覆地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群落中各有其独特的机能作用、地位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课程也是如此,歌唱、欣赏、乐器,体验、探究、合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都各有长短,让内容与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博学有术,教师得心应手。如此,音乐教学势必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二、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任何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都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教师的设计能力往往依赖于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的认识。音乐“1 X”教学,课程组常年利用每周二第一、二节课的时间,通过同课异构、一课一谈、专题讲座、技能研修、教法研讨等常规活动,对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指引,切实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一)目标——放眼学科核心素养,忌空、大、偏
  教學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所偏颇。比如,学习了一首简单民歌,目标就定位为培养热爱民族音乐之情,这种远大的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二)内容——建立素材库,逐年丰富
  音乐“1 X”教学,在课程组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多年针对性地积累,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并且逐年完善,从广度、深入上双重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更为开放,更易操作。(下图:为音乐“1 X”教学资源库部分文件夹)
  (三)方式——注重过程,贵在体验
  要教会学生唱熟几首歌曲,对音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在如何通过歌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音乐“1 X”教学是这样做的。
  老师在教《猫虎歌》的时候想让学生把歌曲重复唱一遍,这样“诱导”:“同学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们的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一句“歌声真好听”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给了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的歌声再富有童趣;最后,“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诱导”会让体验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老师们在“1 X”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类似于这样的注重过程的体验已形成了常态,在“1 X”教学中,歌曲、欣赏、乐器、编创等等都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而不是终极目标。
  (四)评价——关注成长,少点功利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生成,合理的评价不但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树立导向,对当下和后继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学生作出一些评价“好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直截了当,随时随处可用的评价虽然也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但却没有针对性,听多了不具任何效果。从某程度上说教师没有细致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漠视了学生心理感受,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音乐“1 X”教学倡导教师的点评要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最真诚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点评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导向性。比如:你的歌唱得很有感情,如果速度再稳定一点就更好了;谢谢你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老师还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不但能博得学生对教师及课堂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除了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更加生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课堂更有效。
  对于生生评价,如果教师长期引导得法,一样可以催化教学,提升教学效度。
  三、 学生,改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的具体东西,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欲望更为强烈,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音乐“1 X”教学,提倡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一)增强学科学习品质
  音乐学习要遵循音乐的特性,音乐“1 X”教学注重下列学习品质的培养:聆听;体验;控制(速度、力度、音色等);合作;分享;应用。如上图。
  (二)拓宽学科学习时空
  音乐“1 X”教学,1~4年级采用自然班的形式进行教学,5~6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分别以“葫芦丝、非洲鼓、歌唱”为“1”的班,打散自然班,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教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利用下发资源课后学习。这些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等方式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学科学习思维
  每一门学科的内容由表及里可以分为学科知识点、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思想三个层次。一门学科的一个个具体的知识如同一片片树叶,学科的思维方式如同树枝,学科的思想如同树根和主干。我们可能是从树叶开始认识一棵树,但是不能仅仅限于收集树叶,应该通过树根、树干、树枝将一片片树叶连接起来,并且自由地生长。音乐“1 X”教学,倡导以音乐的方法解决音乐的问题,以音乐要素作为树叶,以音乐学习活动作为树枝,以音乐的思维作为树干,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音乐思想之树。(如图)
  教育教学无止境,它必须顺应时代,顺应社会,顺应人的发展,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紧抓学科特点,以团队的力量,致力于开发适合学生的发展的校本个性化音乐课程,让学生学有所获,让教师得心应手。课程改变,师生就会改变;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其他文献
摘 要:Warming up相当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热身和启动,它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目的在于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调控学生情绪,为开展新语言的学习作好心理和环境上的准备。其设计应遵循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方法得当、难易适度、参与广泛等方面的原则,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应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英语;启动教学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内容提要 城市公用事业天然具有自然垄断性,因此成为政府对其进行规制的依据。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市场需求和范围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城市公用事业传统边界模糊,这对政府规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根据城市公用事业自然垄断边界动态变化的特点,及时调整规制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城市公用事业 政府规制 边界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激起了多少人的共鸣。苏轼——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的天才,他给后人留下了四千余篇诗文作品,尤其在诗词领域让宋代的词达到了文学历史的巅峰。  苏轼的诗词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以豪放著称的,他的词与南宋辛弃疾的词并称为“苏辛”词派,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但据统计,苏轼的诗词中风格豪放的作品
[摘 要]情为先导原则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课堂导入上。只有结合文本主题和学生特点,找准情感代入文本的突破口,并选择适当的情感载体,才能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为语文阅读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情为先导;课堂导入;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情为先导”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设计原则之一,其含义是:以情感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内驱力,进入文本,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Located in the west of Henan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Luoyang occupies quite an important geographic location. It 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s encircled by mountains and plain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从宏观、区域等视角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留守儿童往往成为“双差生”、“问题儿童”群体的代名词,其行为的偏差性倾向日趋明显的现象令人担忧。本调查从微观视角对广德县千口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教
摘 要:当前的阅读教学虽然已回归语言的基点,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缺失独立个体的阅读观。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立场正在一步步缺失,而在阅读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的就是让儿童拥有真实的童真,让阅读教学形成真正的阅读生命体。  关键词:阅读教学;儿童立场;行为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22-0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立足学生本位,追求本真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调查”是小学思政本真课堂的硬核力量。课前普查、课中调查、课后追查,可以帮助学生点破问题、识破主题、攻破难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调查研究;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7-0057-05  习近平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转变。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体验”“课堂生成”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突显生活化特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8-0058-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
内容提要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被作传的作家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丁玲传”的出版时间跨度大、数量多,已形成独特的风景。通过对“丁玲传”若干写作阶段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丁玲传”的历史与现实、已取得的成绩,而且也能分析其中的不足。在此前提下,总结“丁玲传”的写作实践,可以为现代作家传记写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丁玲传 阶段 现状 现代作家传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