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要素”在课堂生根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语文要素清晰、具体、扎实地在课堂落地生根?我以《猫》这一课为例,谈谈实践和体会。
  一、准确定位,找准要素落脚点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指向閱读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猫》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他将笔触落于生活的细微之处,用平实的口语化表达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倾注了对猫浓浓的喜爱之情。老舍的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亲切有味,风趣生动。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研读老舍的语言风格,同时对接课后习题,找到语文要素在本课中的具体落脚点——围绕“老舍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这一核心学习目标,探秘老舍表达情感的独特句式。因为在“说它……吧……的确……可是……”中,包含着老舍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一是巧用事例,二是妙用矛盾,三是善用口语。
  核心目标的准确定位,让单元语文要素在单篇文本中有了准确、可靠的落脚点,让笼统、模糊的语文要素清晰、明确地呈现到了课堂上,也为后续语文要素在课堂的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细化内容,把握要素着力点
  如何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有力生长?找准语文要素的着力点。细化学习内容,把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有效、可操作的学习环节,确保语文要素在课堂上扎实推进、有效落实。
  围绕《猫》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我找寻到了要素落实的着力点。放大猫的“古怪”性格,从猫的“古怪”中感受“可爱”,从“可爱”中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聚焦“说它……吧……的确……可是……”这一句式,并以这一特殊句式贯穿整个教学,从教学带有这个句式的段落,到另外两个段落,再迁移到生活中的说和写,目标集中,内容聚焦,让学生从中学习老舍表达情感的方法。
  基于语文要素,对学习内容分板块推进,落实到每个学习环节:一是抓关键句,理清层次;二是从“古怪”中感受“可爱”;三是探秘表达,体会情感;四是迁移运用,表达情感。主要板块,要做到重点突破,深入细化。譬如第三板块,聚焦“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紧扣第2自然段的特殊句式展开学习,继而迁移到第3、4自然段,由扶到放,在迁移中学习、运用句式,捕捉老舍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巧用事例,表现“喜爱”;妙用矛盾,展现“喜爱”;善用口语,凸显“喜爱”。这样的学习是聚焦的,也是清晰而具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真正有所得的。
  三、充分实践,落实要素能力点
  只有充分进行言语实践,才能实现从“语文要素”到“语文能力”的转变。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
  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亲切有味地展现出对猫的关切和爱怜。“说它……吧……的确……可是……”这一句式,正是他口语化的集中体现,围绕这个特殊的句式,把课文的情景巧妙变成一个交际的语境,和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聊天对话中,学习、迁移、运用老舍的表达。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把课堂成功变成一个语用场。譬如:
  师:介绍猫老实又贪玩的古怪性格,用了“说它……吧……的确……可是……”这样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写出了猫矛盾的性格。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很多物,性格特点也不是单一的,甚至看起来也是矛盾的。比如,说妈妈严厉吧,可是她又很——
  生:慈爱。
  师:说奶奶节约吧,可是她有时很——
  生:大方。
  师:说小狗忠厚吧,可是它又很——
  生:狡猾。
  师:说得真好。有同学用上刚学会的句式来说他的爸爸——(出示:说爸爸懒惰吧,的确是呀,他什么事情都不管,老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可是,他有时又出奇地勤快,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买菜啊,烧饭啊,就都是他干。)
  师:你能像这样,用上句式来说一句吗?
  生:说奶奶节约吧,的确是这样啊,夏天连空调也舍不得开,自己的衣服也不舍得买。可是,她又是那么的大方,只要是我需要的东西,她二话不说,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给我买。
  这样的学习有梯度,有层次,学生习得句式,内化句式,运用句式,语文要素就在这具体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得到一步步扎实有效的落实。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在单篇文本教学中找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着力点和能力点,就能把静态、冰冷的语文要素,转化为动态、有温度的语文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韵母ɑ、o、e,读准音,认清形。  2.知道汉语拼音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正确认读ɑ、o、e的四声。  3.认识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ɑ、o、e。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儿歌激趣  1.小朋友,欢迎来到奇妙的拼音王国!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始汉语拼音的快乐学习之旅。  2.出示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需要它。教我说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3.今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的奇葩。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古诗词130余篇,与以往教材相比,篇目大幅增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古诗词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值得我们深入字里行间,细心品味、虚心涵泳、耐心琢磨、用心迁移,发现古诗词的独特美感。  细心品味,感受语言凝练之美。《暮江吟》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新绮丽的小诗,选编在统编本四年级上册。教学中,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的景象,
一、彰显文体特征,实现以读促写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选取了《桥》《穷人》《在柏林》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烁的人性光辉。单元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在落实此单元“双线”目标时,我将《桥》一文的研读重点放在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推进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巨大作用上。如,通过朗
汤瑾老师带领的团队所研制的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四、五、六、七单元的习作教学设计,很有借鉴、探究价值。因为从中让我们能比较深刻地感受到:统编本习作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这里,习作已经告别了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命名为中心、随心所欲、难见体系的任意模式,而是有了与儿童认知规律和言语发展相吻合的科学的课程教学结构。因而探究统编本习作教学策略时,我们必须十分关注它的体系性,力避每次习作教学“只
文本解读  《要下雨了》这篇课文融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小动物预测下雨的方法。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十分生动,在感受内容生动有趣的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与下雨之间的关系。  课文最后写道:“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可见小燕子、小鱼、蚂蚁的预报还是非常准确的。细读课文,我们发现课文中很多地方是值得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于1865年在英国出版,一经问世,就俘获了当时国内儿童的心,同时得到了包括王尔德、维多利亚女王在内的诸多成年人的追捧。历经150多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至少被翻译为125种语言,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游戏等,“爱丽丝”在全世界的魅力经久不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能够成为传世经典绝非偶然,《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认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把荒诞文学的艺术推到了最高水平”。赵元
教学设计  一、导入:在文化的氛围中开场  1.游戏:我来说,你来猜。根据提示猜人物。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激流三部曲巴金“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稻草人》叶圣陶“国际安徒生奖”《山羊不吃天堂草》 曹文轩(评析:出示六年级课本和课外阅读中涉及到的三位著名作家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的代表作,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这样的开篇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为导出本课作者季羡林进行铺垫。)  2.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作为外部力量的互联网、多媒体、学习平台的大量涌现,使得学生学习的态度、方式、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度学习,作为能够选择的教学理念及路径之一,进入了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视野。  一、深度学习及其教学设计四要素  2014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了“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低段常见“看图写话”,到了第二、第三学段也常见“看图习作”。看图之后写,并不是低段专利。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图仅是参照,是凭借。特别是高段习作,图画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多采用色彩、内涵都相对丰富的优质画面,画面中透露着情节,画外之意更加多元,有待阅图者揣摩、领悟。当图画内容变得复杂,可供启发习作的思路变得灵动时,看图习作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与检测功能变得更加强化。如何写好,需要
声音的信息无处不在,声音素材特有的丰富性、发散性、选择性,与学生的生活最容易建立连接,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点——选取声音,确立主题  声音素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发散性。音乐素材、音效素材、人的声音素材……总是包围着人们。声音是由特定的对象发出的,除了它的物理属性,它还会勾连出人们听到的、看到的某些事物的情绪状态和画面,引发无限的想象。  学生对声音的想象具有选择性。对于长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