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者,效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c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高耗低效,备受指责,笔者认为,如果语文课堂有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那么课堂的魔力将会让学生欲罢不能。基于一线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因语文学习的特殊性,语文深度学习时时处处发生着——
  一、 生字新词学习时的引导
  笔者曾参加统编本教材培训,听到专家介绍一篇篇课文选文的背景,深切感受到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成为课文实属不易,既要文质兼美,同时又要承载多重任务,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承担生字词的学习。每篇课文,每个生字词的学习,都是编者精心设置的,因此,学习一篇新课文,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教师都要力争“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温儒敏教授说:“把大词变为儿童能理解的词。”我想这里的“大词”应該就是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吧。对于新词意思的理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查字典,但字典上的解释常常是概念化的,因此,在查到意思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就需要学生调动已知来内化字典上的解释,这样的内化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加工”“ 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这样的“自我建构”必须经历大脑语言中枢,把眼前词语的意思与脑海中已有的词语对接,在对接中,需激活脑海中沉睡的词语,使其由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实现语言与思维共舞,这样的词语学习就定是深度学习。
  薛法根老师在《火烧云》一课中对新词“火烧云”的教学,由词典上的概念到生活中的“晚霞、朝霞”,再回到文本中,落在课文中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然后比较这样的课文语言与词典上的解释“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体会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达方式,感悟语言的秘妙。由一词的理解引发为两种表达方式的辨析,这样丰富、深刻的词语学习不就是深度学习吗?
  学者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因此,词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会认、会写,会简单地组词、造句等运用层面,而要融于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甚至审美鉴赏的渗透,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会让学生经历学习中的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经验投入,经历学习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二、初读课文时的点拨
  语文是母语,汉语言博大精深,加之教材选文以经典文学作品居多,而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这就需要教者教学时要有语言的敏感性。语言学习重在熏陶。一篇课文,文字秘妙常常如星星般散落全文角角落落,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只能确保集中学习典型的重点句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初读时的点拨是对散落的珍珠般的语词的关注,更是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引领。谁能说这样的语文学习不是一种深度学习?如统编本六下《匆匆》一课初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叠词、叠句的使用,让学生数一数课文中使用了多少个“了”,体会“了”的表达作用,这样的语味、情味在朱自清的其他文章中也比较明显。来自这一课的语言品味,运用于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用可能会远大于体会《匆匆》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陌生化表达中的感悟
  统编本教材选入不少名家名篇,这些课文中往往隐含着特殊的语段,如统编本六下《腊八粥》一文中的首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这个长句子一读就能抓住人心,为什么呢?独特的叙述视角:以“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并以 “初学喊爸爸的”“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写不同年龄,而不同年龄的人,喜欢腊八粥都像孩子一样,中年人、老年人都返老还童了,可见喜欢程度之深。什么样的东西能让老人喜欢得像个孩子一样呢?腊八粥!可见腊八粥之深入人心!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就是创造。下面写了腊八粥的味道,六个字概括“甜甜的腻腻的”,与前面的内容一脉相承。
  陌生化的语段,是作者表达丰富情感的需要,也是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智慧呈现。引导学生发现并品味语段中的陌生化表达,我想,这应该是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前后勾连中的比较
  笔者曾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构建立体化儿童阅读体系”阶段性汇报中执教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教学中,针对文中的瞻瞻的哭,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
  1.先默读找到描写瞻瞻哭的句子,再引读。
  2.同样写哭,不同事情中,写法不同。你看,小小失意,如花生米掉地下等,他会——生读;失手把泥人打破,他—— ;听故事时,跟姐姐争着要坐在篮子里上天,用哭来表达他的需求;当看到爸爸腋下的长毛,以为爸爸变成黄鼠狼时,他的哭更丰富——
  3.重点品味最后的哭。这个哭写得最详细,把“看”与“哭”融为一体,把瞻瞻当时的思考、纠结、失望通过哭表现出来。
  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作品前,总是先有一次次的观察、发现和思考,因而笔下的事物不仅特点鲜明而且是立体的。教学中可以以点切入,再前后勾连,整合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有发现、有感悟。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蕴含巧妙的创作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创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精心选择的。读的时候,不易一下子发现。因此,教学前,需细读文本,及时捕捉,然后引导学生从前后勾连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笔者认为,深度学习中,不仅有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要有学习策略方式的习得和运用。
  五、优生思维绽放的捕捉
  任何学科,有思维的介入,才会有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能,语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人的智商高低天生存在差异,因此,深度学习过程中,当课堂上有三五个思维活跃的优秀学生受启发时,教师的导由此切入,引导其他学生或从另外角度展开想象,或朝着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向想进去,再想开去,虽则当时刹那间有短暂的课堂沉默,但这种静思默想时刻恰恰是学生思维呈现出来的状态。接下来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则会是课堂生成的爆发点。这样由少数思维活跃学生的发言引发其他学生思考,共同经历一个思维的过程,情感共鸣,观点共享,有思维介入的学习是深度学习,且是全体学生的深度学习。
  但凡有语文深度学习的发生,必将是高效的语文课堂。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及时捕捉语文学习的各种资源,给学生以启发引领,让深度学习时时发生。如在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时,笔者常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摘录。一次,与学生分享摘录的汪曾祺描写鸡冠花的句子:“鸡冠花,花大如扫地笤帚,如此粗野。”学生读过,都说用比喻方法来写花,忽略了“粗野”。在引导学生品味其中韵味时,从“粗野”用法入手,该词常常用来写人,并且是写没有修养的人的举止,鸡冠花开放就像这类没有修养的人肆无忌惮的举止,从而感受到鸡冠花的勃然生机。心中有学生,时常把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分享,这是一种爱阅读的熏陶和引领。在这样的熏陶引领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中会关注这类词句。长此下去,语文深度学习就会慢慢由课内蔓延至课外,在学生的语文生活中潜滋暗长。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不久前,我在山东威海参加了一场《小学生小散文100课》的小读者见面会。见面会不仅有小学生的经典美文朗诵展示、阅读体会交流,还有几位同学的仿写作文展示。其中有个女孩的作文模仿杨朔的《泰山画卷》,描绘出威海当地的山水美景,其构思独特,文辞清雅,语言极富诗意与灵性,再加上她声情并茂的朗读,获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交流互动时,有个小男孩举手提问:“林老师,我怎样才能写得跟她一样好?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
各【gè】甲 金 篆  会意字。从夂,从口。“夂”是“止”字的倒写,俗称折文头。甲骨文写如“”,是朝下的脚趾形;下部的“口”表示家门口(古人穴居,亦可视为洞口),会意为人回到居住之所,走进家门。本义是回到。“出”的甲骨文写如“”,上面的“”是朝上的脚趾形,隶变后写成“屮”(“止”的变形),下“凵”(kǎn)也是表示所居的家或洞穴,意为脚走出家门,“出”()与“各”()一出一进,表义相反。“各”现代
一、抓住题眼明主线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黄山奇石》。  师:从课题你知道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吗?  生:很奇特。  师:如果要表达黄山石很奇特,怎么读呢?  生:黄山奇石。(朗读侧重“奇”字)  师:你看,朗读的侧重点不同,传递的信息也不同了。  二、连词成句练语言  师:课前预习读了几遍课文?  生:5遍。  生:很多遍。  师:那老师要检测一下,看看课文中带生字的字词你们是
李斌老师提出的“为思维而教”,无疑是具有相当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他的这一教育主张,与我对语文教育的理论直觉和实践经验不谋而合。我为他超凡的实践勇气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这项宏大的研究感到忧虑。好在他聚焦到“小学思维写作教学实践研究”,并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这样便有了开展规范性科学研究的可能。本文是我所了解到的李斌老师及其团队已有的实践,同时也对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随文阅读、做动作、拓展等方法,在语境中学习“酪、捡”等12个生字,理解“奶酪、小哥儿俩、拌嘴”等词语的意思,学会写“奶”等4个生字。  2. 能借助关键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聚焦故事起因和结果中的语言和动作感知狐狸的狡猾,初步感知熊哥儿俩的斤斤计较。  3.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对读、同桌互读等形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并通过朗读、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受和积累描写二泉风光、乐曲旋律的词语,能从凝练的词语中触发想象、联想故事、体会情感,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  3.能从文本信息中获知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缘由,结合课外资料,进一步感受阿炳的苦难生活,以及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一、音乐卡片串全文  师:同
四年级下册“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都是“照样子”“仿照”等类似的练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照样子”和“仿照”,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特点的发现”走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一、紧一紧,无缝对接  “照样子”“仿照”的“照”是依据的意思,它的前头是“样子”,它的后头是“运用”,教师要将这“两头”无缝对接。  如,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第2题编排了三个带有“冒号”的例句,要求体会冒号的作用。一般来说
文本解读  《羿射九日》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话属于民间文学,乃远古时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羿射九日”在《山海经》《淮南子》《天问》等中均有记载。故事塑造了英雄后羿在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时,挺身而出,历尽千辛万苦,射掉九日,为民除害,大地重生的故事。全文7个自然段500多字,情节离奇,想象神奇,可读性强。  课文以“很久很久以前”开篇,尽显神话滋味。这一节创设了恢弘的故事背景:世界最东边的海
文本解读  《一块奶酪》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围绕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展开教学。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学生初步把握故事大意后,重点引导学生在默读圈画后,充分交流有感受的词句,如描写蚂蚁队长动作、心理、语言的词句等,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移情想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能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主要情节。  2.能借助图片讲故事,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故事时能做到声音响亮,大方自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我说你做”,游戏激趣。  同学们,我们来做“我说你做”的游戏。  “站如一棵松,双手贴裤缝,坐如一口钟,背直肩放松。”  “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