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解读儿童散文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时,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会以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结合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探寻异于传统的解读作品的方法。如儿童散文《秋天的雨》,则可以儿童散文的特征:“纯真的童趣贯穿全篇,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为切入点来探寻解读儿童散文的方法,解读散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营造这些特征的。希望这种异于传统的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可以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借鉴,以提高他们賞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解读;儿童散文;秋天的雨;童趣;语言美
  解读儿童文学的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为培养未来合格语文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课程时,应引导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现以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从儿童视角出发,以《秋天的雨》为例,结合儿童散文的文体特征,来探索异于传统的解读作品的方法。
  儿童散文是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儿童认识的人、物、事有所感触而记叙之、感慨之的文章。儿童文学教材把儿童散文的特征归纳为两点:1.纯真的童趣贯穿全篇;2.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现以《秋天的雨》为例,以儿童散文的特征为切入点,来探寻解读儿童散文的方法。
  《秋天的雨》是陶金鸿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散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将秋天的色彩、秋果的气味、动物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联起来,描绘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诗意秋天。现从童趣和语言两方面来探析本文的优美之处。
  一、 纯真的童趣贯穿全篇
  从孩子的立场,用孩子梦幻式的眼光欣赏秋天,让这个秋天充满了奇妙感。
  散文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开头一段,就用比喻和拟人两种辞格营造了一个儿童想象的世界,充满着幻想色彩。接下来,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秋天的雨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好闻的气味、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在描摹这五彩缤纷的秋色图、沁人心脾的秋味图、欢天喜地的筹冬图时,分别调动了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来感受。并在多处文句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辞格来营造了一幅幅充满稚趣的画面,文章洋溢着童话般的诗情画意。最后,散文这样收尾,“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同样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辞格,以小朋友喜欢的方式寄寓了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喜秋、赞秋的美好情怀。
  散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同时,全文以儿童的视角来描写客观的秋雨秋色秋味秋声,用童心来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秋景,全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充满着童真童趣。
  二、 优美的语言营造意境
  《秋天的雨》以饱含浓情的笔调、清新优美的艺术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秋天。其优美的语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既给小读者带来欣赏的愉悦,又给小读者以及成年读者提供了语言临摹的范本。
  (一) 用词美
  首先,散文的用词美体现在叠词的运用上。本文的叠词有不同形式,如“轻轻地”“黄黄的”“绿绿的”“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等AAB形式的;“一把把”“一枚枚”等ABB形式的;此外,还有四字格式的,如“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舒舒服服”等。这些叠词的运用,把秋天的颜色、味道、动物的惬意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同时,叠词的运用又带给人一种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可以说,这些叠词的恰当运用,增强了秋天的形象美,增加了文字的音韵美,显示了儿童散文的诗意美和韵律美。
  其次,散文的用词美体现为用词的精准度。“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句中的“你挤我碰”的“挤”“碰”说明数量多,“争着”说明奉献的心情强烈,给橘子、柿子赋予了人的情感,把果园的丰收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果园的迷人状态给人一种愉悦感。“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香味本是吸引嗅觉的,句中“勾住”一词却为让“脚”流连忘返,“勾住”尽显通感之妙用,把秋天的气味、诱人的丰收景象勾勒得生动逼真,别有一番情致。尽显秋天给人带来的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秋天的无限爱意。
  (二) 辞格美
  由于辞格可以增强文字表达效果,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化,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创作者常使用多种辞格来营造童趣。《秋天的雨》一文中,作者用了多种辞格生动逼真地描绘了一个灿烂无比的秋色。
  首先,通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比喻句,用钥匙比喻秋天的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作用。又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此句为比喻和拟人辞格的套用,用小扇子比喻银杏树叶,把银杏树叶形象化了,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赋予银杏树叶和隐形的风人的动作行为“扇哪扇哪”,把秋天的动态感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五彩缤纷的秋天无限的喜爱之情。
  其次,巧妙地使用了排比与对偶辞格套用。如“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复句构成了排比,把作者对秋色的爱意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两个复句还使用了对偶辞格,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极强。
  《秋天的雨》用词的准确和辞格的多样都显示出语言美的特点。用儿童喜爱的优美的语言描画了一个多姿多彩、有声有色、韵味无穷的秋天,这个绚丽多彩的秋天充满着浓郁的童话般的诗情画意,其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儿童散文的特征为切入点,来探寻解读儿童散文的方法。希望这种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依据、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结合儿童文学特殊性来解读文本的方法,能给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赏析儿童文学作品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晓玉,孟临,主编.儿童文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书蓝.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赏析儿童诗的方法探析[J].知音励志,2016(11).
  作者简介:
  陈书蓝,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运用,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主要是学生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这几个方面。化学分层递进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还需注意“动态分层”,防止教学主观化;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标签效应”负面情绪
摘 要: 图书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以及知识储备的提高、情感的熏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建立一个有序、具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图书馆。而这都取决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本文在分析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图书馆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提高的措施,以期能够保证图书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是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作用愈发重要。初中数学作为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环境不同,对于数学制的接受能力也不一而同,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本文就将对于分层教学法进行分析,来探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与学  一、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PBL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渐在探究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那么将这种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PBL教学;核心素养;衔接应用
摘要:结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单纯采用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式地讲解,把知识强制性地灌输到学生的记忆中,这样的记忆不会持久,也不能活学活用,不仅会使他们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也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那已不适合当今教育发展需要,也不适合现在孩子的需求,不改变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多媒体技术
摘要:基于爱学应用软件和平板电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移动性等特点,对“种子植物”这一节课进行了创新性教学,通过爱学软件课前自主学习,平板电脑实现在课堂上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及时处理与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平板电脑;爱学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是我国
摘 要:当下历史阶段教学出现了一些病症,打造高效历史课堂迫在眉睫。本文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实践出发,从去掉繁琐的教学环节,直击教学目标、过滤掉边缘性课程知识,围攻核心知识、改变“教材——教师——学生”的线性固定流程,将“教学”转化为“交学”三个方面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核心知识;交学  19世纪,德国科学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阶段教学理论,建立起一种明
摘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教育人用心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读经诵典,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将经典诵读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开展,能让学生“知”“行”同进,是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人生奠基,成了摆在每一个教育人面前的课题。近
摘 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在实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听话,说话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后,也把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列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及培养,把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基础打实,让小学生不要输在说话交际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教育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可以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化学的学科特点,谈一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方法  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是教师的职责。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