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知行同进本论文属于常德市教育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教育人用心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读经诵典,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将经典诵读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开展,能让学生“知”“行”同进,是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人生奠基,成了摆在每一个教育人面前的课题。近几年来,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在引导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水,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既能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准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学校决定将此项工作长期坚持做下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都比较重,如果再硬性规定孩子们要完成多少经典积累量,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如何将经典诵读以一种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坚持下来,成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和走访了部分学生后,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其实挺喜欢诵读国学经典的,特别是《弟子规》《三字经》这些经典蒙学读物。他们可以拍手读、男女对读、配着动作读。同时还表示读了以后,他们还了解了很多的典故,对平时的说话、写作都有帮助。只是一听到老师规定每周要背多少,要检查验收就会觉得很紧张,反而感觉记不住。有时候即使记住了,好像也特别容易忘记和弄混。这样一来,对于经典诵读,孩子们收获的不是成就感,反而成了沉重感,时间久了,对国学的兴趣就日渐稀薄,越发不想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番讨论和研究后,我们尝试推行了一套方案:将经典诵读化整为零。具体的做法就是:各年级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确定本学年内经典诵读的主题。在选定的主题框内,确定每学期要完成的内容,再把内容分到每周。为了长期坚持开展,每周定的内容不要太多,三五句便可。教师每周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指导学生把握本周所诵经典的内涵,大致疏通文意即可,勿需详细讲解。集中指导完成后,教师会将本周所诵经典内容板书到黑板的左上角,保持一周。教师的工作完成了,剩下的就要孩子们去识记巩固,达到背诵积累的效果。为了不让学生们有繁重感,我们没有明确要求他们必须背诵,只是在每堂课上课的铃声前一分钟增设了一种铃声,称其为“课前诵时间”。听到铃声,孩子们就要迅速回到教室,端坐于座位上,在值日生的组织下,齐诵黑板上所板书的经典内容。老师不考察他们的背诵,只要求他们在这一分钟内,用最响亮的声音读、用最端正的姿势读、用最用心的表情读,读完一遍就行。刚刚从沸腾的操场进来,孩子们一个个心情激昂,读着读着,心情慢慢宁静下来。当任课老师在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中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的心已经从热闹的操场回到了教室,调整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好了上课的心理准备。每天六节课,每周就是三十节课。每节课前诵读一遍,一周下来,就是三十遍。三五句内容,经过了这三十遍的诵读,结果可以预见。一周过去了,学校到各班抽查,果然发现:虽然没有要求学生会背,可是他们已经在不自觉中熟记每周所诵的内容,准确率和通过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这项工作的开展,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感受到太重的、额外的负担,长期坚持便变得可行了。
  将经典诵读“化整为零”的长期开展,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经典诵读“化整为零”后,学生积累经典变得相对容易,这些不知不觉中丰富起来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让学生们“知”“行”同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年级一个叫果果的小朋友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弟子规》要求我们做的。可是,以前我总是嫌爸爸妈妈哆嗦,他们叫我,我也爱搭不理的。妈妈叫我做事,我经常也是假装没听见,就是装不了,也总是磨磨蹭蹭。现在看来,是我做得不对。以后,妈妈一叫我,我就要马上应她,马上行动……
  五年级的邱易在日记中记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告诉我,人与人的差别,往往是由学习造成的,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有了经典的浸润,孩子们的内心慢慢变得充盈,更能明辨是非。孩子们的行为一步步被经典所牵引。经典端正着孩子们的认知的同时,让孩子们的行为也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良好习惯慢慢养成。
  其次,经典诵读“化整为零”的组织形式,也能让学生在获“知”的同时,“行”上有长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瑶,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小姑娘。读书的时候,总是喜欢默读,跟人说话,总是像在说悄悄话。因为课前诵要求放声读,在坚持一段时间课后,她慢慢养成了放声诵读的习惯,进而延伸到生活中,她逐渐能大方地与同学交流了。
  陈思远,一个特爱玩的男孩子,经常是踩着上课铃的尾音进教室的。上课时,往往是大家都起立了,他还低着头在座位里忙着翻找课本。现在因为班级组织课前诵,他在老师上课之前就能把课前准备做好。因为这个进步,他得到了老师多次表扬,课前准备的行为被不断地被老师正强化,让他慢慢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周思安,四年级值日生。她是课前诵的组织者。刚开始的时候,她经常会忘记组织,有时即使不忘记,在台上也总是不够自然,显得特别紧张。在老师的提醒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现在的她,每节课前都会习惯性地走上讲台,熟练地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还可以指挥大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读,落落大方,俨然一位小老师。有了这样长期的锻炼,她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已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其他同学在这些小助手的监督和帮助下,良好行为习惯也得以更好地养成。
  有了课前一分钟诵读成功实践的基础,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餐前”。因为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联系到国学经典中有很多涉及就餐文明、节约粮食等内容可供孩子们诵读,我们增设了“餐前诵”。餐前诵的内容一月一换,围绕“节俭”“环保”“文明”等主题来确定,三两句就行。在孩子们准备就餐前,生活委员负责组织诵读,随后再伴着经典的余音一起愉快进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在日复一日的诵读和浸润下,满桌的残羹剩饭不见了,地上随处可见的饭粒没有了,滴答滴答的水龙头被关紧了……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教育人用心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读经诵典,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将经典诵读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开展,能让学生“知”“行”同进,是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作者简介:
  麥金花,徐小兵,湖南省常德市,经济开发区赵家桥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与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广大教师的视野之中,并因其独具的特色而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赢得广大师生青睐与推崇。笔者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还能提供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下面將针对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结合
摘 要: 探索多元评价是客观公正衡量中职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主要方式。档案袋法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及时地体现出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是为学生做出终极评价的重要依据。自档案袋法在学生业余党校实践以来,每位学员成长轨迹都记录在案,为学员的结业鉴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本人在深入研究档案袋法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档案袋;思考;实践  实现多元评价方式是全面客观
摘 要: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户外活动拥有广阔、新鲜、刺激的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使幼儿四肢的肌肉得到适宜的锻炼,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度。  关键词:沙子;户外活动;自主性;创造性  我们幼儿园地处长江之滨,纯净、无污染的沙子随处可见。玩沙是儿童的天性,流沙具有随物赋形,千
摘 要: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运用,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主要是学生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这几个方面。化学分层递进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还需注意“动态分层”,防止教学主观化;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标签效应”负面情绪
摘 要: 图书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以及知识储备的提高、情感的熏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建立一个有序、具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图书馆。而这都取决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本文在分析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图书馆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提高的措施,以期能够保证图书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是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作用愈发重要。初中数学作为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环境不同,对于数学制的接受能力也不一而同,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本文就将对于分层教学法进行分析,来探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与学  一、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PBL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渐在探究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那么将这种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PBL教学;核心素养;衔接应用
摘要:结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单纯采用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式地讲解,把知识强制性地灌输到学生的记忆中,这样的记忆不会持久,也不能活学活用,不仅会使他们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也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那已不适合当今教育发展需要,也不适合现在孩子的需求,不改变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多媒体技术
摘要:基于爱学应用软件和平板电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移动性等特点,对“种子植物”这一节课进行了创新性教学,通过爱学软件课前自主学习,平板电脑实现在课堂上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及时处理与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平板电脑;爱学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是我国
摘 要:当下历史阶段教学出现了一些病症,打造高效历史课堂迫在眉睫。本文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实践出发,从去掉繁琐的教学环节,直击教学目标、过滤掉边缘性课程知识,围攻核心知识、改变“教材——教师——学生”的线性固定流程,将“教学”转化为“交学”三个方面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核心知识;交学  19世纪,德国科学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阶段教学理论,建立起一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