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給学生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吸引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是快乐课堂的根本所在。学生在快乐课堂中,才能更轻松自如地学习知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怎样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能够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交流主线,一条是情感交流主线,情感交流主线其实是指师生之间那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环境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爱是教学的工具与媒介。”信任孩子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课上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激励学生,课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他们的心情会特别的好,自然师生情感也就融洽了,学生也就快乐了。
  二、激励每一个学生
  大量事实证明,赏识孩子、激励孩子是发挥孩子无限潜能的保障,爱因斯坦母亲的伟大之处,就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爱因斯坦,对他抱有热切期望。激励是一种信任,激励是一种友善,人们只有在激励中才容易改正错误,小孩子更是愿意听好话。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好胜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与表扬,当教师表扬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愉快;当教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沮丧。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研究者证明,一个人在没有激励的条件下,他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当受到激励的时候,他就能发挥80%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对学生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他们都有美好前程,所以,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会这样激励他们:“孩子,你的努力我看到了。”“你好聪明!”“老师很喜欢你的认真。”当学生有错误时,我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用微笑鼓励他们:“你会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是爱他们的,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快乐起来。
  总之,创设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快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内容,选择科学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上快乐成长。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英语课程教学应该在围绕学生学习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者要树立动态的教学与课程观,明确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关系,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具体体现在“基于情境、基于案
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质量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然而
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它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他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教师开始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特别是表现在课堂上,各种不良习惯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
我省把历史定为中考科目,并且实行政史合卷,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之下科目兼融的具体体现,而且是中国文化传统政史不分家的继承发展.历史课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
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假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让学生适时进行假想就显得格外重要.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假想,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体会,进行了一些思考.rn
在中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今后学习语言类科目的开端,对学生今后全方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新的教学方式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园中可以开展适当的球类运动,但又未作明确的正面的教育建议。结合幼儿在玩篮球时的各种情况和篮球的各项要素,将进行初步的幼儿篮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有时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我们化学教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