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妙用话“错误”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人人都可能犯错误,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因势巧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那么错误就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发现错误,高兴地面对
  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作为数学教师,没有谁没尝过错误的滋味。例如,教学方法错误、学法指导错误、备课错误、讲解题目错误等。但就是这些错误,激励我去刻苦钻研,去认真教学,使我铭刻于心。因此,我觉得对于老师来说,错误必定是难免的,但不能将错就错,要善于发现错误,向错误学习。曾有一次“错误”令我记忆犹新。那是在我的一节数学公开课上,因为当时我们学校提倡用“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上课。几乎全校的数学教师都来了。那节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抄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题。讨论完之后,我每组都找了一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去板演。他们完成之后我便开始讲解。当后面和右面的题目讲完之后,我便再次让同学们讨论,让他们看看还有自己不懂的问题吗。同学们都热烈地讨论起来。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前面还有一组题没讲!”顿时全班讨论声戛然而止,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目光全向我投来。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是多么令人尴尬!但片刻之后,我镇静下来,一个想法闯入我的脑海:何不趁机利用我的“教学失误”这一反面因素来教育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要细心、认真?于是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讲:“哎呀,老师太粗心了,你们可不要向老师一样粗枝大叶呀,要像这位同学学习,学习他的细心,学习他的勇敢。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道被我遗忘的题目吧。”同学们都面带微笑的和我一起讨论起来。虽然那堂课也很成功,但是正是由于有了那次错误之后,我在上课之前更加精心地准备每一个环节,把每个问题都精心地琢磨吃透,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上课的时候,努力做到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坚决不漏掉每一个要讲解的数学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时,“节外生枝”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定是孩子们的共同兴奋点,课堂更是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韵。
  二、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学习错误
  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学生的错误主要指作业本上的错误、练习册上的错误、试卷上的错误等。例如,在一次作业上,大多数学生将因式分解中的第四种方法老是分解错。对此,我认真地反省了自己:是我讲的不够清楚透彻,还是学生练习的不够充分?于是,我又设计了一节“以练为主”的课。在这节课里,我针对学生犯的错误,提前准备了一些类似的因式分解题让他们练习,并鼓励他们先四人一组讨论,不要怕出错,尽量用第四种因式分解法。然后我再根据他们做的情况加以讲解指导。等学生把这种方法都掌握了,我就把他们的作业本发下去,让做错的学生及时改正。因为刚才的大力练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所以他们改正起来也易如反掌。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回避,也不要等待,而是要巧用错误,顺水推舟,让学生不断拉着那框架,在思考、争论。这就是“错误”带来的“附加值”。同时,恰当的处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错误,弄清道理,还能起到反思和警示作用,使学生找到错因,吸取教训,今后不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三、向同学科老师的错误学习
  在学校里,教务处经常会安排一些教师上一些校级公开课,让同组的教师分享其经验,共同探索教学方法。上课老师的优点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感受、新的启发,但其错误之处更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你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我听课的时候,有一位教师在讲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各个方面都讲得非常好,偏偏忘记了讲验根这个知识点,这正好提醒了我。因为这也是我的一个坏毛病,对于验根我也是一提而过。听了那节课后,我对验根的步骤就要求规范了。只要是做“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总是认真仔细地指导学生验根。
  总之,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有时更是创新火花的闪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要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和学生的“错误”,让自己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好的经验,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教师、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师生的教学活动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教学才有了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具有灵性和个性。一位一线数学教师说过,“宁要真实的缺憾,不要虚假的完美”。是呀,这句话也将会是我一生教学中不变的追求。
  (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中学)
其他文献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以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名、电台上有声为荣,几乎天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上午开会,中午应酬,下午视察,晚间宴请;今天說农业是基础,明天说教育是根本,后天说人才是关键;到了山区号召种果树,到了平原号召建大棚,到了工厂号召搞技改;果多了卖不出去就让你搞深加工,菜多了滞销就让你学习寿光经验,技改泡汤了就让你搞体改……这样的领导者似乎总高明、总正确、总有理、总说上句,总是一个大忙人,忙得不可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笔者现结合课程特点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节理论课,调动学生对PLC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第一节理论课一定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搜寻PLC的应用资料。列举PLC在工业、农业、交
我的设计理念是:“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小语教学专家张庆先生提出的“八字方针”,用这“八字方针”提升第一课时的有效性,力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一、 磨刀不误砍柴工——抓好初读  “书不读熟不开讲。”“注重初读,延迟开讲。”许多教学专家曾这样呼吁。而我们也看到许多课堂的初读环节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生刚与语言文字接触,就开始了讲解。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课文学完了,学生课文
首先我想先澄清的是虽然现在“蚁族”大家广泛认为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但我却不愿意人云亦云,今天我想重塑“蚁族”的含义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现实写照,是初入社会不可逃避的现状,但“蚁族”不是弱势群体,是拥有较强生命力的族群,他们是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真正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自然界中蚂蚁是非常弱小的昆虫,但
摘要: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总有鸿沟,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修炼智慧——转识成智,教育回归本真的时代,已经触手可及,“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化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总有鸿沟,所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专家指出,学生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评价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赋予了新的含义。为此,我们应站在人文观和发展观的立场上,通过透视课堂案例,看待重视评价过程的积极意义,探寻为学生创设发展空间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评价;过程;综合性;发展      长期以来,对普通中小学生的美术课堂评价有这样的说法:“小学重视、初中轻
生物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之一。    一、 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所有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
一、案例背景  两年前,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班级中有个小姑娘,她那苍白的小脸,扁扁的小嘴还略微歪斜,瘦弱的身体……一见就让人感到可怜。记得刚入学,她妈妈就对我说:“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舌尖下面一根筋连着,话说得不清楚,也不太爱说话,学习只要能跟上大家就行。”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一定要給她更多的关怀,以抚平她那颗还未长大就已被刺伤的心灵。  新学期也渐渐地拉开了序幕。果然这孩子蔫蔫的,不太爱说话
〔摘要〕“两绘”心育课,即绘本心理活动课和绘画心理体验课,是一种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这种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心育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发展、预防和矫治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本文详细论述了“两绘”心育课程的架构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绘本;绘画;班级心育课  〔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植物的新用途,可以经过基因改造后用来反恐,发现那些隐蔽的炸弹。培育出反恐植物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女生物学家居恩·梅德福特等人,她利用植物的自卫反应机制找到了探测炸弹的新方法。虽然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的感觉器官,也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奔跑,但是它们也能感知环境,并能趋利避害,人们可以用植物的这种特性来监测环境。  梅德福特培育出一批能反恐的拟芥兰,可检测由黄色炸药制成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