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舞鞋起舞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有言:“自由是戴着镣铐起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我认为,生活是“穿上舞鞋起舞”。
  如果说生活是一场表演,我们应尽情舒展,舞动出我们的色彩。而“舞鞋”则是身边的人优质的建议和提醒,它保护着我们的脚,不受碎石的伤害。
  优质的建议就像是读者对作品诚挚的呼声,它时而会改变作品的方向,时而也会使作品修剪去自己的枝枝蔓蔓,向更茁壮的方向生长。
  同样地,我们若将生活当作“作品”,那么我们自己便是创造作品的“作家”。我们需要听到旁人的评价,因为“兼听则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应筛选那些评价。
  “舞鞋”的指代很广泛:它或许是社会准则,是法律条例;它也可能是父母的关怀,朋友的意见;有时,它也可能是世俗的眼光。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舞鞋”是十分重要的,选得不好,它不仅不会保护你的脚,甚至还会磨破你的脚,影响你的发挥。将自己套进不适合自己的“束缚”,太过于在意他人无谓甚至错误的看法和眼光,受伤的将是我们自己,我们也无法创造出动人的生活“作品”。至于应选择怎样一双舞鞋,应取决于我们要跳怎样的舞蹈。
  苏轼即使官场失意、生活困顿,依旧写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诗句,他选择了一支心胸宽广的舞蹈;海伦·凯勒身患重症,双目失明,但仍不放弃人生,著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选择的是一支顽强坚韧的舞蹈;《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画家放弃一切投身艺术,最终孤独地死于海岛,他选择的是追求自我的舞蹈。
  而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舞蹈?
  我们应过怎样的生活?
  这一切终究还是要由我们自己决定。“舞鞋”再坚实完美,也无法带动我们的双脚;读者呼声再大再响,也无法转动作家手中的笔。因而我们再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自己的路也只能由自己来走。我们不能被他人的话语牵动脚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应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潮涌般的反对声中,在挫折的连续打擊中,迎着风浪前进,坚持自己,才是真正的勇者。
  作为即将进入大学,踏上社会的我们,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此时的我们更应定好人生的目标,并坚持它,奋勇前进!
  来吧,穿上最坚实美丽的舞鞋,在生活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舞出属于自己的华章!
  点评
  开头很有特色,用退让手法提出观点,使观点更加鲜明。作者在前四段用“舞鞋”“舞蹈”作比,形象而辩证地阐述了“作品”(生活)、“作家”(自我)、“读者”(他人)三者的关系,接着用事例来具体论证和强化观点。“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舞蹈?”“我们应过怎样的生活?”两个有力的反问自成段落将思考引向深入,提出在处理这三者关系时应有的态度与方法,“这一切终究还是要由我们自己决定”铿锵有力,十分坚决。
  整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述过程思辨性很强,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思想与思考。文章通过阐释揭示“舞鞋”概念,并紧扣这一概念的内涵,将思维逐层推进,完成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证逻辑推理过程,避免了一般考生论述时平面滑行的思维形态。语言比较理性,但由于使用了比喻、引用、对比、排比、反问等多种表现手法,又使得文章不失生动灵活。这些都体现了该考生所具备的较好的写作素养。
  本文得分为56分。
其他文献
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即便在校园里散步,也微微低着头,似乎总在想着什么。有人唤他名字,他会如梦方醒般抬起头,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看着你。  但就是这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小孩,却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拿了金奖,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我与孩子的指导老师坐在一起聊天,我问他,这样的孩子是怎样“教”出来的?他摇摇头:“我是没法教出来的。”  我很奇怪。  老师说,我们成人已经很难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而这个小孩子却
期刊
储蓄是穷人思维,消费才是富人思维。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毁人的谬论。   让我们想象一下人类的第一笔财富的产生:当时,一群原始人,生产力低下,除了勉强维系生命,一无所有。突然,某一个原始人,由于特别聪明能干,或者掌握了将石头打造成简单工具的技能,他捕获的猎物与收集的植物种子,除了用来养活自己,还有盈余,这就是他的储蓄。用这些盈余,他可以交换其他人的产品,也可雇佣另一个人替他服务,不仅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也
期刊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
期刊
18岁的时候跟喜欢的人告白,在深冬发出那条短信,屏住呼吸等待回复。“叮咚”——答案在屏幕闪现,八个字,简明直接:“对不起,我不喜欢你。”  当时我以为那是我感情生活的谷底,“不会更难受了吧?”我一边哭,一边心想。  唉,才不是。  我后来在感情里经历的更难受的事,不是拒绝,恰恰是没被拒绝——但也没被真正接受。  众所周知,要让一段感情继续,总是需要一些节点的。  比如,总得有人说“那我们在一起”,
期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执有人生价值与道义的灯盏,苏轼以豪迈抛去谣诼的枷锁;“启予者,商也!”迈下老师受弟子尊敬的神坛,孔子以谦逊拾起弟子的卓见。面对纷繁的评议与看法,一双慧眼与一颗赤子之心,便是我们的砥砺之柱。  智者的言论灿烂如灯火,闪烁着人生真谛的华光;明亮如星辰,亘古不变且指引人生的方向。良师益友的劝导亦如此,是逆境深渊中的援助之手,是大海航行中的助力东风。听取之,践行之,可以
期刊
克尔凯郭尔曾言:“夜莺不要求任何人听她歌唱,这是她的谦逊;她也不在乎是否有人听她歌唱,又是她的骄傲。”夜莺许是知晓听众口味殊异,不强求听众也是一种倾听听众的呼声;而不在乎听众听之与否,背后又是一种可贵的自许与坚守。从作家写作到众人生活,我们都应有一点夜莺的逊与傲。  作家往往要听读者的意见,倾听同胞们的心声呼告,才能把握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脉络。而我们的生活也总离不开亲友师长的关切建议,离不开左右前
期刊
前不久,被誉为神剧的《权力的游戏》终于迎来了大结局。粉丝们为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画面,甚至不惜请假不去工作、学习,而坐在家中等待这令人激动的一刻。然而,令人唏嘘,这部神剧“烂尾”了。  我不禁回忆起好久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因结尾以“错过”收场而被粉丝们质疑卖情怀。拍摄时就有这样的质疑,可制片人和导演等人顶住了一片骂声,给出了两个字的声明:“不改。”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人们重新审视了这部电影的意义,給
期刊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少年的你,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一刻,你想要逃离当下的世界,去到另一个星球?  我有过这样的念头。  那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16岁。彼时,因为我认识了学校备受瞩目的男生,就被其他女生孤立了。她们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对我窃窃私语。即便我不靠近她们,也能猜到其谈话的内容。无非就是——“你看她不知羞耻啊,天天追在一个男生身后”,“你看她真丢人啊,成绩一落千丈了,还天天一副高傲的样子
期刊
我出生在一個十八线小城,18岁之前,除了走亲戚,我没有出过远门。  我父母比较传统,他们会觉得旅行是一件不太有用的事情,如果有一笔闲钱,应该存进银行,投资不动产,甚至买珍珠项链和金戒指,反正得留下点儿什么。旅行在他们看来,属于钱花了什么也没留下,不划算。  他们当然也没有错,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价值。但在我年少时,因为他们的旅行观,留下了一次至今耿耿于怀的遗憾。  高一的时候,我在市里
期刊
春秋代序,斗转星移,人生如不卷收的文章。有人汲汲遑遑,步履匆忙,欲尽纳华言,著经论传;有人闭目塞耳,独守一隅,浸孤芳自赏,妄想金玉满堂。  如是我言,广阅众评,静秉芯烛,方为上策,方炼“好书”。  善采他人之言,可熔多方智慧、八路良策于一炉。居易之词,平实晓畅,以鹰隼之眼,写乡闾俗事,民生之多艰跃然纸上,腐败之官员穷形尽相。而这绝非其一挥而就,每每著出新诗,他都叩遍村里老媪之门,为其朗诵,询其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