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走入生活,亲近成语
1. 利用自然环境学习成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大自然这一永恒的智慧源泉为儿童的终身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一下《练习2》的一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时,我们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带着学生走入开满鲜花的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渗透成语的意思。学生们在如此美好的情境中学习成语,个个都兴致盎然,很容易就把所学的成语及它所描绘的画面融汇贯通。在教学二上《练习1》描写秋天的一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秋游引导学生亲近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2. 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成语。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成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二下《练习1》的成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因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相当容易,而且有成就感。二上《练习8》的“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这组成语和上述这组成语差不多,也是描述节日里热闹的景象,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 联系文本、理解成语
苏教版教材编者独具匠心,我们细细钻研,会发现很多成语串都与本单元或本册的课文有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成语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比如一下《练习7》的四个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就是和课文《蚂蚁和蝈蝈》紧密联系的。在课文学习中,结合具体的故事来学习成语,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成语蕴含的意思就容易多了。像二上课文《小鹰学飞》和该单元练习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相关联。在教学这些成语时,我们要发挥教材的优势,联系课文内容的有关情节,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的大体意思。学生们不仅能熟记成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 趣味游戏,熟记成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习成语,那是倍受欢迎的。
1. 演动作,猜成语。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二上《练习3》“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四个成语时,就用了“演动作,猜成语”这一方法。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四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我先做示范:用嘴呼呼吹风,用手做小草在风中摇摆,学生们快速反应出结果:“风吹草动”。接着,我又用手演了一个圆圆的西瓜掉下来的动作,学生立刻就猜到了“瓜熟蒂落”。这样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先示范动作,让学生猜,然后同桌两人分工,一人做动作,一人猜,最后达到熟记成语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成语的方法对学生理解、记忆成语非常有效。
2. 说意思,猜成语。当学生通过学习对所学成语的意思有所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说意思,猜成语”来巩固学生对同一类成语的理解及记忆了。因为这样的一组成语有许多共同之处,学生们必须集中注意力,细细思量成语的意思才不会混淆,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很有挑战性,大家的思维都表现得非常踊跃。比如在学习三上《练习6》的一组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时,我们就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后,再来“说意思,猜成语”。比如我说:“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学生马上联想到“和风细雨”;我说:“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学生头脑里马上反应出是“春风化雨”。这样的小游戏既考察了学生对成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加深对成语意思的了解,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3. 说谜语,猜成语。猜谜语的活动小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一些成语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字面制成谜语,然后再让学生来猜。比如“有机可乘”,我们可以出个谜语“民航局开业”;“聚精会神”我们可以出个谜语“王母娘娘设蟠桃宴”。
四、 借助画面,畅想成语
有些成语所描绘的意境,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不容易看到,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感受画面,理解成语的意思。比如教学二上《练习5》中的“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时,我就上网搜集了许多图片:漫天飞舞的大雪,盖着厚厚雪被子的庄稼,冰天雪地中很长很长的冰凌……制成了PPT展示,学生立刻被这么美丽独特的画面吸引住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借助具体的画面去理解成语的整体意思,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 运用典故,教授成语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内涵深远,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奇趣。许多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精神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寓意和来历,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如。比如三下《练习8》,安排了8个出自寓言的成语:“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认读,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8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接着,师生再用生动的语言逐一讲解每个成语的小故事,让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最后,我们还可以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这些成语。这样,通过讲练结合,学生真正能理解成语,运用成语。
学习成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走进成语世界,感受到祖国母语的精妙之处,逐步丰富语言积累,并学以致用,让成语——这朵文字宝库中的美丽奇葩,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1. 利用自然环境学习成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大自然这一永恒的智慧源泉为儿童的终身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一下《练习2》的一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时,我们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带着学生走入开满鲜花的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渗透成语的意思。学生们在如此美好的情境中学习成语,个个都兴致盎然,很容易就把所学的成语及它所描绘的画面融汇贯通。在教学二上《练习1》描写秋天的一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秋游引导学生亲近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2. 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成语。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成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二下《练习1》的成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因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相当容易,而且有成就感。二上《练习8》的“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这组成语和上述这组成语差不多,也是描述节日里热闹的景象,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 联系文本、理解成语
苏教版教材编者独具匠心,我们细细钻研,会发现很多成语串都与本单元或本册的课文有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成语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比如一下《练习7》的四个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就是和课文《蚂蚁和蝈蝈》紧密联系的。在课文学习中,结合具体的故事来学习成语,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成语蕴含的意思就容易多了。像二上课文《小鹰学飞》和该单元练习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相关联。在教学这些成语时,我们要发挥教材的优势,联系课文内容的有关情节,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的大体意思。学生们不仅能熟记成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 趣味游戏,熟记成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习成语,那是倍受欢迎的。
1. 演动作,猜成语。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二上《练习3》“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四个成语时,就用了“演动作,猜成语”这一方法。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四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我先做示范:用嘴呼呼吹风,用手做小草在风中摇摆,学生们快速反应出结果:“风吹草动”。接着,我又用手演了一个圆圆的西瓜掉下来的动作,学生立刻就猜到了“瓜熟蒂落”。这样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先示范动作,让学生猜,然后同桌两人分工,一人做动作,一人猜,最后达到熟记成语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成语的方法对学生理解、记忆成语非常有效。
2. 说意思,猜成语。当学生通过学习对所学成语的意思有所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说意思,猜成语”来巩固学生对同一类成语的理解及记忆了。因为这样的一组成语有许多共同之处,学生们必须集中注意力,细细思量成语的意思才不会混淆,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很有挑战性,大家的思维都表现得非常踊跃。比如在学习三上《练习6》的一组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时,我们就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后,再来“说意思,猜成语”。比如我说:“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学生马上联想到“和风细雨”;我说:“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学生头脑里马上反应出是“春风化雨”。这样的小游戏既考察了学生对成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加深对成语意思的了解,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3. 说谜语,猜成语。猜谜语的活动小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一些成语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字面制成谜语,然后再让学生来猜。比如“有机可乘”,我们可以出个谜语“民航局开业”;“聚精会神”我们可以出个谜语“王母娘娘设蟠桃宴”。
四、 借助画面,畅想成语
有些成语所描绘的意境,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不容易看到,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感受画面,理解成语的意思。比如教学二上《练习5》中的“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时,我就上网搜集了许多图片:漫天飞舞的大雪,盖着厚厚雪被子的庄稼,冰天雪地中很长很长的冰凌……制成了PPT展示,学生立刻被这么美丽独特的画面吸引住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借助具体的画面去理解成语的整体意思,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 运用典故,教授成语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内涵深远,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奇趣。许多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精神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寓意和来历,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如。比如三下《练习8》,安排了8个出自寓言的成语:“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认读,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8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接着,师生再用生动的语言逐一讲解每个成语的小故事,让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最后,我们还可以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这些成语。这样,通过讲练结合,学生真正能理解成语,运用成语。
学习成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走进成语世界,感受到祖国母语的精妙之处,逐步丰富语言积累,并学以致用,让成语——这朵文字宝库中的美丽奇葩,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