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有所求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呢?
  
  一、 方法求变求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在见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读书、思考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能学习习惯。
  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疑难。如教学《鹬蚌相争》一文时,我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鹬和蚌相互争斗的语句,读中想象争斗的激烈场面,辅以投影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再以读引练。交流中问学生:“你哪儿有疑问?”有学生提出“蚌用壳夹着鹬的嘴,它们怎么会说话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大家的兴趣。有学生马上举手说“这是寓言,寓言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可以虚构”;有学生说,“这其实是两个动物心里想的,为了让大家看得明白,所以把它当做话来写”;更有学生认为,“嘴里夹着东西是可以说话的,虽然有些模糊,但还是听得清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提问题,还积极主动思考,联系课文解决问题。
  2. 指引学生掌握学法,发现规律。辅导学生,教师应以一定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这样做,才能使学生不致于有被逼、被迫之感,既主动独立地完成任务,又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同类语言或同种课文的一些学习规律。比如,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出示“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去、何果”,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通读课文,读中讨论交流,读中理解质疑。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学习本课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了写人、写事类课文的基本规律,真是水到渠成。
  
  二、 语言求趣求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
  
  教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多加推敲,使之达到准确、明晰,富于启发,更富于感情,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
  1. 求趣。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于快乐中主动学习,理解中记忆,寓教于乐,这就是求趣。
  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善于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兴趣盎然,迅即自主地投入于课文的学习中。
  2. 求情。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性教学语言,并以此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诱导其积极地投入学习。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用缓慢低沉的语调叙述这样一段话:如此阴,如此冷的天气里,长安街上的人们群众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等待着,等待着,因为人们敬爱周总理,人们的心与周总理的心永远在一起。等啊,等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总理的灵车终于缓缓地开来了。此时教师充分发挥情感的魅力,将自己的真情融化在课堂教学语言中,传递给学生,学生凝神屏息,泪花闪闪。
  
  三、 训练求精求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1. 找准训练点。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按照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来确定训练点。它体现了教学的基本意图和重点,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和依据。我们应当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处选择切入。如教学三下的《菩萨兵》一课,教师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只有朱德总司令说的三句话,但却都没有表示说话者语气、动作或神态的提示性引言。于是教师让学生补写三处提示语,并说出理由,再放入语境中诵读。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真谛和内涵。
  2. 多种感官参与训练。如教学六上《郑成功》一课,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词句后,再让学生看一看相关的电影片段,化远为近,化无声为有声,读一读凸显人物形象的词句,化被动为积极;演一演将士奋勇攻打荷兰侵略者、台湾人民欢迎郑军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学生在脑、口、眼、手等多种器官的参与下,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具体可感的形象,实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充分感知,对文章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3. 全体学生参与训练。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训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核心。关键在于让学生“动”起来,突出主体的能动作用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性特点,每一名学生都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其中,以求得发展。倡导课堂教学语言训练由“全班学习”的单一形式转化为“个别自主学习,分组交流,全班自我总结”的全班组合形式。
  4. 给足时间参与训练。训练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怎样,教师都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训练。首先,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学伊始,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再读、进行思维训练的时间,教学结束后,更要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其次,要给足学生探讨问题的时间。教学时,凡是学生想说、想做、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不搞形式主义;最后,还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这也是学习的小主人应有的权利。
  (作者单位:溧阳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案例导入】  公开课、研究课上的训练点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会被大家评价为扎实训练的典范。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喜欢找着机会就添加训练点。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区级研讨课《水》,作者具体细致地回忆了村里人雨天洗澡的痛快与舒畅, 形象地再现了孩子们如逢年过节一般的兴奋与喜悦,读来有与村里人同样的快乐与幸福。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词语体会了大人、孩子们在雨中的那份恣意和快乐。因为第1自然
所谓“语文味”,内在地包含语言文字的训练、思维训练以及人文教育。就拿阅读教学来讲,应该把对课文形式的学习和内容的学习统一起来,在让学生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不能离开对课文语言形式的理解感悟。语言教学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任何形式的语文教学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 诵读语言,觅得风雅意无穷    倡导让学生诵读经典美文,创设高尚优美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典范的、生动
古诗含蓄凝练,音韵和谐,叙写内容离我们生活久远……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不但与一般的散文不同,而且与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也不完全相同。笔者尝试从这样四个方面来展开教学:理解诗句——体味诗境——吟诵诗歌——拓展迁移,以求高效。    一、 理解诗句    1. 读懂诗句。学生初读古诗,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读通诗句;再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熟读古诗,初晓其义。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对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