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照镜子”材料作文导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猪八戒坐在镜子前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它,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它一见就十分恼怒,抡起铁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可当它再看时,无论大小,每一块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可横向分解为三个立意角度:猪八戒、镜子、猪八戒和镜子。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它自己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却责怪镜子显现出了自己丑陋的外表,猪八戒的错误在于它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及别人。据此,可立意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或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从镜子的角度看,尽管猪八戒将它打碎了,但它依然反映八戒的丑陋,并不因为被打碎而作丝毫的改变。依此可立意为:要学习镜子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
  从二者相互观照的角度看,猪八戒打碎镜子,可以看成邪恶与暴力向真理挑战;镜子碎了仍反映八戒的丑陋,可看作真理是战胜不了的。所以,其立意确定为:邪恶与暴力是战胜不了真理的。
  另外对原材料的关注点必须注意:
  1.材料的寓意性
  材料的来源多种多样,类型也不尽相同,无论来自童话故事、寓言,还是文化典籍、现实生活,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漫画内容,对材料的审视分析,最终的归结点都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对材料的关注应该体现出材料背后深层次的道理,而不是局限于材料本身。
  在这则材料中,猪八戒打碎镜子的行为是作为现象出现,而这种行为是对自己丑陋外面的漠视甚至是无视,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的不是这种行为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这种行为和我们生活中的现象的结合点。如果审题立意仅仅定位为“要照镜子”,这样的立意缺乏了对生活的关照,忽略了材料的寓意性,忽略了材料所要揭示的社会现象。
  2.材料的倾向性
  材料中一些关键语句是包含感情色彩的,透露出命题者的感情倾向。我们在审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材料本身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笼统来说指的是赞扬和批评。本则材料中,命题者的感情倾向集中在对于猪八戒和镜子的态度上,对于猪八戒,批评它无法直视自己的缺陷,而对于镜子,则赞扬镜子公正、坚持真理的精神。我们在立意时如果去混淆这种倾向性或者故意反其道用之,也许会导致偏题。比如从“自信”的角度立意,这个角度是从猪八戒出发,认为猪八戒外表是丑陋的,它打碎镜子的行为是看到了自己的丑陋,它认为这种丑陋是自己无法接受的,那么猪八戒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丑陋也许是另外一种美丽,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无论是美丽还是丑陋。这类的立意与原材料相关,可是忽略了材料的倾向性,造成了审题上的偏差。
  3.材料的针对性
  一则材料的审题的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但不代表立意可以随意为之。拿这则材料来说,猪八戒没有正视自己的缺陷,所以制造了一场闹剧,我们得出要正视自己的缺陷的立意。如果立意定位为“正视人生”,这样的立意准确吗?人生包括许多方面,有缺陷也有美好,而本则材料对于猪八戒的定位在于缺陷一个方面,如果泛泛而论,作文的主体部分必然出从人生的许多方面入手,那么立意的针对性就削弱了。
  4.材料的对应性
  确定立意之后最恰当的方式是反扣材料,也就是把自己的立意对应原材料的内容进行审视,这样会避免出现偏差。如立意定位为: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这种立意认识到猪八戒没有正视自己的问题,可是猪八戒需要正视的问题是自己的缺陷,缺陷等同于错误吗?猪八戒长得丑陋是自己的错误吗?如果这样去反观原材料,我们会发现“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的立意出现了偏差。
其他文献
201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题型依然设置为简答题形式。简答题的要求是简明完整准确,可是学生完成古诗词鉴赏题笔答题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写不出要点,答题不简明不规范不完整,因而有必要进行规范性训练,使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式答题,尽量减少失分。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明的答题步骤程式,供大家参考。  步骤模式:  1.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示例:在语文和数学这两科中,你认为哪科更重要?  2.回答问题  第一步,重
这些年来,各种高中语文教材和读本中选用的外国文章不少——当然很多是翻译过来的“译制片”。  如果对语文教材中的“译制片”们做一点细细的研究,就会感觉到,高中课本中的“译制片”存有不少翻译的问题,譬如:用词不准确,语病,繁冗,甚者将原作句义译错等等。  固然,不是说有问题的文章就一定不可以进教材,而是,笔者以为,对待“译制片”要小心一点,尤其是教授汉语文的老师。  下面有几个具体的例子:  1.它们
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初中语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磁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都具有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共性当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生的发展是
中心城市大学实行省市共管的高教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学校规模发展与政府资源保障有限的矛唇、学板自主办学与政府管理过多的矛盾、学校长远发展与政府近期目标的矛
新材料作文一般没有明确的话题或题目,而是引导学生从材料出发,在材料的限定范围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主创作。可以看出,新材料作文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首先学生需要在材料的背景下确定立意,选择切入点;同时材料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主题或题目,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所以“新材料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更能够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更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充分发挥语文课
浏阳北乡的社港话属赣语系统,“V得咑箇呐”是社港话里十分常用且颇有特色的句式:动词V后粘四个虚词,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可能补语“得”与动态助词“咑”连用,表达“动作、性
课堂老师教授新课时,尤其是上公开课、示范课时,无一例外的都要板书课题。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不板书听课者就不知道吗?笔者认为这是画蛇添足,毫无实际价值。但是一堂课不能没有授课的主题,如同一个人不能没有生命一样。  一、概念厘清  本文所谈到的“主题”既区别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探究文章灵魂的“主题”,也区别于“主题式阅读”的“主题”(因为它仍然属于文本自身的主题),而是特定的主题,笔者将其称之为“
英汉句法差异,是由英汉思维的差异引起的。它可以从结构、句序、句型、时态、语态等角度来探寻。掌握这些对提高中国人的英语写作与翻译水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