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整合科学史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2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教学中《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该课的教学设计,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史教育;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89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给《生物课程标准》赋予科学史重要的地位。课标在7条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生物科学史提供了科学探究的经典范例,蕴含着组织探究教学的优质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科学史的学习提高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以“问题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理念,整合科学史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学习任务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由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具体证明了DNA更加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从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三个实验是介绍本节课程内容的載体,所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对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掌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领悟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其中包含的科学方法,所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知道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明确了染色体在前后带遗传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而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以不断地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很不完善,仍需设计教师主导的定向教学活动。而且涉及科学方法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少。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怎样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学习怎样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方法训练,逐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总结“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模拟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尝试简单的实验设计。
  3. 情感目标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雙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分析。
  2. 教学难点
  (1)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生物科学史进行探究教学的教学,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科学史所蕴含的组织探究教学的优质资源,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讨论交流”“回归经典实验,对比反思提高”等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此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同时,结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校正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心问题:谁在充当生物的遗传物质角色?
  重点内容:
  难点分布:分析推理;实验设计。
  九、教学特色
  1. 立足“用史”,而非单纯“学史”
  以史导史,认同科学是一个过程。以史激趣,促使学生“乐问”。渗透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析问”。指出实验局限,促使学生“再问”。培养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解问”。既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也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喜悦。
  2. 较好地把握科学史素材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中有丰富的科学史料,是我们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良好素材。常言道:“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但是,笔者想说:“我们在不低估的同时更不能过分地高估。”因此,选材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中学 325800)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学在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思想品德作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的学科,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迫切选择。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
摘要:现代社会越趋复杂,小孩教育也越来越困难重重,所以现代学校教育都认识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来教育学生还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同样至关重要。家长在教育所发挥作用举足轻重。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学校教育  案例分析:  有人说“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中国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个说法。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
摘要:初中、小学两个学段同属义务教育阶段,但它们在教与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衔接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弊端已越来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要顺利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小学校教师的引导教育固然非常重要,家庭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家长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帮助孩子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正确引导孩子即将面临的初中生活。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
摘要:中学物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担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农村中学在物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立足于农村中学条件,分别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对农村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措施
摘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直接关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所学的语文知识,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喜与乐,表达自身情感。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作文的考纲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对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初中生进行引导性教学,逐步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摘要: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还比较少,与具体学科的联系更少。笔者将通过己有研究探讨语文微课程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自身使用情况来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方法,提出了几条应用的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方法;应用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给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其内容编排、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方式进行了优化与重构,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忽然对她的妈妈说:“我喜欢台风。”妈妈大惑不解:台风来时,墙倒房塌、断电断水,怎麽会喜欢台风呢?但妈妈并没有打断孩子的话,只是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喜欢台风?”  师:同学们想一想,小女孩为何喜欢台风?  生:1。台风有力量。2台风来了可以放假  师:(小女孩说:“台风来了,就能停电。”)  妈妈有点不解和恼火,但她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与进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巨大帮助。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素质教育下小学德育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德育;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25  德育是教育体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探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品社》课堂运用中的困惑。旨在为广大同仁的教学带来益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品社》课堂;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12  【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
摘要:初中科学是初中的基础学科,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科学教学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探讨了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