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豆荚野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能够对豆科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研究温度对豆荚野螟不同虫期发育的影响 ,可以有利掌握其种群动态 ,以便进行有效控制。研究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豆荚野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发现在2 0~ 32℃温度范围内 ,随温度上升发育历期缩短 ;对于不同的生活史阶段 ,豆荚野螟卵、1~ 4龄幼虫、蛹及整个世代受温度影响显著 ;并计算得出完成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7.84℃ ,有效积温达 4 74 .2 0℃。通过内禀增长率参数的比较 ,认
其他文献
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平市个体私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2市政府个体私营经济专题会议之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看起来有些形而上学,其实把它转化为一个具体的表述就是培养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人才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其内涵看,培养目标应该是多维的。那么,如何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让我们的教育做到“人尽其才”呢?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
自2001年开始启动新课改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广义上说,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堂作为落实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所呈现的课程资源无疑是最宝贵的,但目前对课堂资源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尤其是对必修学科课堂资源的开发。检索中国知网,“新世纪的头9年里,以其为题的论文总量只有45篇”,这说明课堂资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多年,其间通过尝试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知识点的记忆,教学方式以“强行灌输——被动接受”式为主,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听、记、写。学生除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以倾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很少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他们的才智主要体现在记忆知识,按照教师给定的思路前行,基本谈不上主动,更谈不上进行求异、创新的活动。学生成了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储存器,成了考试的机器,忽略了全面发展,忽略了生命成长的丰富性。这种短视、功利
语文教学被公认为费时低效,寻其症结所在,主要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把握不准。要走出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困境,我们须跳出原有框框,审视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维
用不同浓度 Ca(NO3) 2 · 4 H2 O(0 .7、1.4、2 .1g Ca2 + / kg土 )对 1年生的处在两种 Na Cl胁迫 (10和 2 0 g/ kg)处理下的木麻黄扦插苗进行化学调控 ,研究硝酸钙盐加氯化钠处理的木麻黄幼苗的生长量、木麻黄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中度 Na Cl胁迫加硝酸钙处理下的木麻黄扦插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光照强度对于果实温度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一天中,日落后和日出前,果实表面温度都接近气温.树冠外围暴露果实表面温度主要来源于气温和由于吸收光能后转化成热能所增加的温度
对福建东山 7种木麻黄 (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滨海木麻黄 )及其距海岸不同远近的普通木麻黄的小枝的物质和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东山 7种木麻黄小枝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因种而异 ,灰分含量在 3.0 6 %~ 5 .98%之间 ,干重热值在 19.4 6± 0 .0 7~ 2 0 .82± 0 .15 k J/ g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