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更是点金术;如果把知识比作鱼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捕鱼的本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关键词] 自学能力 阅读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那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和,敢想敢说,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此举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其实,课文中意思并不深奥的词句,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这时,教师应用已读点拨法,应到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利。例如,《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后半句是“囫囵吞枣”的解释。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解”。
  第二种,对于结构相似的句、段、章,我们可采用以类点拨法。只要把开头的句、段、章精讲,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其余的句、段、章学生通过自读就可迎刃而解。例如,《詹天佑》的而部分有三个自然段,主要意思分别是“勘测路线”“开凿隧道”“设计路线”。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每层都讲詹天佑遇到怎样的困难,再讲它怎样克服的。教学勘测线路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读----初知大意;思----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议----生生交流;悟----领会人物精神”。然后,学生按照四这四步方法自学“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部分。这样的点拨提高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三种,有过渡句或过渡段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理解,使学生很快明白,过渡句或過渡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是对下文的提纲挈领。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教师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挖掘,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本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两大特点。桥》时,教师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挖掘,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本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两大特点。
  第四种,有的课文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学习课文服务。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1、以境引趣
  即教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自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并播放配乐课文录音。结果,学生从真、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了桂林山环水绕、水倒映山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2、以疑激趣
  、即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用“借”而不用“取”“骗”等其他词?于是,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学生领悟了“借”的用法之妙,学生领悟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以辩激趣
  即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与文本对话,紧扣课文难点,各抒己见。例如,教学《种彩那天》时,学生就父亲是否该还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认为父亲应该留下车,另一方则坚持不是自已的东西坚决不要。通过辩论学生最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的做法,对父亲佩服至极。
  三、有的放失施教,教给学生方法,可外与课内并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并在周一的班会上汇报一周的读书收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又能使学生从同学的汇报中有所收获,进而产生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的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的接受,月的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的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海参 ······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的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好得多。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能力,就能把阅读教学真正的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标》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护理系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学生就业压力小,但是,走上岗位的学生不见得就能胜任其护理工作,自然这就涉及到了护理系学生专业课设置的问题。只有在专业课的设置上不断趋于完善,那么才能全面培养起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为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做好护理系心理课程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护理系 心理课程 理论与实践  如今,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思想意
一、精心设计生活化作业,体现数学学习的差异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
内容摘要: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又是一个很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识字 提高 主动 学生  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小
安全小测试  采摘时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合适?  A.鲜艳的衣服  B.长袖、轻便的衣服  看见满园的果实,小朋友应该挑啥样的采摘?  A.大个儿的果实  B.成熟的果实  对长在树枝顶端的果实,正确的采摘方式是:  A.利用采摘园的工具  B.把树枝拽下来  小朋友吃亲手摘下来的果子,应该:  A.使劲儿吃  B.不宜吃太多,要适量  在野外采摘,对果园里的花花草草应该怎样做?  A.随便采摘  B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普通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来自祖国偏远地方,语言差异大,生活习惯各样,文化课基础较差,在预科阶段要面临补习高中知识,适应大学生活,重选专业的压力,出现了自卑、失落等心理问题,就此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民族预科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适应、教育  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或确定课题,在教学中创没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积极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通过学生实践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体系下的一项内容。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上许多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是生物
【摘要】: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用找关键词、关键语段代替对文本的咀嚼、涵咏,这不利于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性灵的陶冶、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此,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就怎样实施高中语文涵咏阅读教学进行了粗浅探究,希望和同仁商榷,把高中语文涵咏阅读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  《语文学习》2012年第3期刊登了王荣生教授的一篇题为《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在哪里》的文
时下,我伴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上了一堂别具特色的作文实践活动课《乘着春风,放飞心情》。瞧,风情园里,那半空中一只只悠然自得的风筝,似乎正在表达着真实的一种心情,传递着人群的一种脉动,流淌着孩子们内心的别样乐趣……放的人尽兴,看的人开心。一只小小的风筝,承载着种种情绪,细细解读,别有风味。这是一次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的尝试,一次成功的尝试。  我非常赞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
课程标准的修订,是课程理念的又一次更新。我作为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需求。  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十个核心概念中,我选择“运算能力”这一核心概念,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谈一下自己对此的认识。  “运算能力”在标准
内容摘要:一、在教学中运用深究法,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词句内涵的思想感情。  二、在教学中运用剥笋法,就是从文章的一段话或某一段话或某一点切入,层层展开,逐步深入,直到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三、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就是围绕课文词或句,拿与之相近的词或句来比较,品味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  关键词:咬文嚼字 深究法 剥笋法 比较法  咬文嚼字就是在閱读课文时咬嚼语言文字,品味出语言文字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