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又是一个很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识字 提高 主动 学生
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小学阶段识字教学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美。强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改革识字教学,探索识字教学的新途径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新课之前,让学生在听录音、跟读、自读课文之后,将本课中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读音)。再看一看它们的模样(字形),想一想识记好办法。还要注意他的“邻居”是谁,他还能与谁交上“朋友”(字义)。时间一长,能使学生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二、根据汉字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
要提高识字效率,必须使学生掌握识字能力,而识字能力的掌握,又必须根据汉字特点打下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独体字、偏旁部首构成识字能力的四项基础,都非常重要。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统一、正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为培养学生自觉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应让学生掌握有关汉字特点的初步知识,要善于抓住特点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理解字义;示范指导,不仅要普通话讲得好,而且要写一手规范的板书和粉笔字;直观形象,注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为培养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联想、归类等智力因素,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识字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仔细推敲的习惯。
三、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習,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图画、实物展示主动
图画、实物形象直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过程中,凡可以利用实物、图画、电脑等直观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都可以应用此法。如我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中运用了此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瓜、云、雨、羊、牛、虫、耳、网等字,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一种识字方法。再如“闪”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孩子在大门里闪了一下”,从而帮助学生记住了:门里有个人便是“闪”。
2、依据字理,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汉字的特点及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布鲁纳就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等数不胜数。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
(1)学习象形字:例如“目”字,可以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表示两个眼眶,所以有两道横。国标版教材第一册中就有象形字学习的安排。有“日、月、火、木、竹、石、田”等。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教师还要注意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学习会意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例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中,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3、做游戏
学龄初期的儿童好动,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但对游戏情有独钟。识字教学中的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果子、开火车、闯关、垒房子、跨栏等等。游戏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识字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4、动作表演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进行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 “摇、推、摆、拉、找”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乐记,而且记得牢。
四、实践运用,注重生活积累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我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知识,在生活中去识字。如利用上街看到街道旁的广告牌、标语牌向旁人、向家长请教识字;看电视时听广告识字;逛超市看商标等多种渠道轻松学习生字,让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再例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次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以让学生在剪剪贴贴中识字,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剪贴卡”,每天将自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或把在电视、书报中看到的生字词记下来,为激发学生的课外识字热情,在班上定期交流、评比,让学生很自然积极地在生活中去积累识字。 五、遵循规律,加强复习巩固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儿童遗忘规律进行测试发现: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科学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在识字教学课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我常在上新一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已学的字,如同桌比赛打扑克牌式认读,小组开火车认读,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在教完一单元后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练习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如摘苹果、走迷宫,用所学字词编故事,写句子等方式。
总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又是一个很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为以后读写能力的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识字 提高 主动 学生
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小学阶段识字教学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美。强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改革识字教学,探索识字教学的新途径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新课之前,让学生在听录音、跟读、自读课文之后,将本课中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读音)。再看一看它们的模样(字形),想一想识记好办法。还要注意他的“邻居”是谁,他还能与谁交上“朋友”(字义)。时间一长,能使学生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二、根据汉字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
要提高识字效率,必须使学生掌握识字能力,而识字能力的掌握,又必须根据汉字特点打下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独体字、偏旁部首构成识字能力的四项基础,都非常重要。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统一、正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为培养学生自觉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应让学生掌握有关汉字特点的初步知识,要善于抓住特点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准确理解字义;示范指导,不仅要普通话讲得好,而且要写一手规范的板书和粉笔字;直观形象,注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为培养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联想、归类等智力因素,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识字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仔细推敲的习惯。
三、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習,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图画、实物展示主动
图画、实物形象直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过程中,凡可以利用实物、图画、电脑等直观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都可以应用此法。如我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中运用了此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瓜、云、雨、羊、牛、虫、耳、网等字,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一种识字方法。再如“闪”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孩子在大门里闪了一下”,从而帮助学生记住了:门里有个人便是“闪”。
2、依据字理,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汉字的特点及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布鲁纳就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等数不胜数。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
(1)学习象形字:例如“目”字,可以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表示两个眼眶,所以有两道横。国标版教材第一册中就有象形字学习的安排。有“日、月、火、木、竹、石、田”等。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教师还要注意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学习会意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例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中,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3、做游戏
学龄初期的儿童好动,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但对游戏情有独钟。识字教学中的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果子、开火车、闯关、垒房子、跨栏等等。游戏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识字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4、动作表演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进行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 “摇、推、摆、拉、找”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乐记,而且记得牢。
四、实践运用,注重生活积累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我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知识,在生活中去识字。如利用上街看到街道旁的广告牌、标语牌向旁人、向家长请教识字;看电视时听广告识字;逛超市看商标等多种渠道轻松学习生字,让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再例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次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以让学生在剪剪贴贴中识字,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剪贴卡”,每天将自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或把在电视、书报中看到的生字词记下来,为激发学生的课外识字热情,在班上定期交流、评比,让学生很自然积极地在生活中去积累识字。 五、遵循规律,加强复习巩固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儿童遗忘规律进行测试发现: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科学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在识字教学课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我常在上新一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已学的字,如同桌比赛打扑克牌式认读,小组开火车认读,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在教完一单元后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练习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如摘苹果、走迷宫,用所学字词编故事,写句子等方式。
总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又是一个很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为以后读写能力的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