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课堂教学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不迷信课本,敢于用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把课堂变成創造的课堂。
  一、激活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地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的教学环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作为教师,应给学生最大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 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理顺教学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练,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这种师生角色错位、教师主导越位和学生主体失位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压抑。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把课堂作为创新教育的平台。我走下讲台,不再唱“独角戏”,由主角变为配角,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观众一跃成为探索知识、追求个性的表演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把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恢复,他们在民主、友好、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讲、演,不断尝试创造、体验成功。积极发扬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打破“师道尊严”,尊重学生,容得下个性特别的学生,容得下学习不好的学生,容得下犯错误的学生, 允许学生提出与自己不同、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让每个学生敢想、善思、敢做,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对教材的处理上不照本宣科,有独到的见解和创造的发挥,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构建更浓厚的创新氛围。短短的45分钟,学生活动性强,不时碰撞出创造的思想火花,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体。这种良好的创新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始终处在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创新欲望,展示了创造才能。
  二、巧妙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因此,学生要以这个问题为中心,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各项信息,并向四面八方自由发散,以求得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更多的答案。如在学习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时,其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根据这句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说:“对生活有感触的人总是多愁善感的,因此,‘言愁’者比比皆是。同样的题材,写出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可谓异彩纷呈。请同学们想一想,举几个例子来比较一下。”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说李煜抒的是亡国之愁;有的说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的是离别愁绪;有的说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的也是离别相思之愁;还有的说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抒发的是怀才不遇之愁等等。总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大大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为学生设置情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我先介绍了关于项羽的钜鹿之战、垓下之围,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诗人是赞赏项羽拒绝过江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项羽拒绝东渡的?”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学生们跟名垂千古的女诗人分庭抗礼,显示了可贵的胆识,同时这些观点也相当的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三、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新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品质。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主要涉及到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领域,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1.阅读中启发学生想象。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主要是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托进行想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描写想象空中楼阁的样子,学生的思维立刻就会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想象让你意想不到。这样,学生入情快,理解深。
  2.写文中引导学生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对人、事、物进行细心观察、认真积累。学生入情入境,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中有很多引导学生想象的方法,如改写、扩写、续写等。除此之外,还可设计情景对话、编童话、写寓言、编小说、构思戏剧等。教师还要在作文中教会学生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堂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只要广大教师给学生“自由”,构建一片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天地,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用智慧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定会有所发展,创新能力一定会迅速提高,都成为能创造的人。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探索,积极的实践,打开了语文课堂的绿色通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日光浴。特别是对篇幅较长的课文的阅读更是另辟蹊径,引
影片《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叹编剧的睿智。21世纪的世界瞬息万变,充满机遇与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根本上取决于各自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又取决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则在于是否培养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
随着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政府的国有资本代表职能与一般社会管理者职能初步实现了分离。国有资本既要体现出资人的经济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同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企业劳动用工情况呈现出多样化,在劳动合同制管
国有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将面对外资银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性的竞争力来源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公司治理的完善。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顾客在市场中起着主导作用。要让顾客满意,就必须以创造需求、创造顾客,创造市场的精神去达到顾客的满意,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2009年之时,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其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大地的改革也以其不可阻挡之势进行了整整30年。30年来,教育战线的改革也掀起了层层波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体会到“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素质,一种文化,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靈魂”。因此创新教育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历史教师,我对
当主持人、记者的形象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所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他们所代表的是所在电视台的形象,是媒体的形象。而作为一名专业化妆师,对主持人的整体形
期刊
目标,即导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目标,学业中如匆匆过客,消极从学,饱食终日,一无所获。一堂课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则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学生更难谈所学。目标活动导学正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活动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其参与意识呢?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