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视万物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华人资本大规模涌入艺术品市场,拍场上东方因素地位明显上扬,书画交易额比重显著增加。在书画收藏与投资的大浪潮中,书画鉴定重要性急剧凸显,众所周知,中国鉴定门类中最难者非字画莫属。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拜访了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省书法理论研究会会长、沧浪书社执事余国松先生。
  余国松先生是为九三学社成员,高级美术师,书法作品11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40余次参加全国性、国际性重要展览,7次获得一、二等奖,并曾获法国“中国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且在全国书法报刊发表书法研究性论文30余万字,出版有《余国松书法集》。此外余先生还是位当之无愧的文学家,发表有60多万字的散文、杂文、随笔及300多首格律诗词,其散文、格律诗词曾获全国首奖,入载文化部《世纪典藏册》。
  对中国字画的收藏鉴赏不能仅停留在字画形象的表面,更应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人。中国传统艺术中,掌握主流语言的是传统文人。文人在治学的同时从事艺术创作,艺术史上品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作画者的品质是为绝对重要因素。央视“读书时间”向全国推荐余先生《半醒人语》时,曾评其为“冶文章、诗词、书法于一炉的典型文人”。余先生谈及“治文”强调“文笔”,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鲁迅、梁实秋、林语堂为例,认为文笔是作家个性甚至灵魂的表现。那么何为个性化的文笔呢?个性化的文笔犹如书法对比于铅字,是解读作家思想、心态、情绪、学问,甚至是城府的重要途径,离不开长期的学习、思考,离不开作家开阔的眼界。对于作诗,余先生则强调“性灵”。何为性灵?就是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但又非一般的陈述,而是仿佛经“凤凰涅槃”后产生的丰富而深邃的想象,以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的句子表达。这样的句子在诗经、楚辞中最多得以体现。治文章、诗词是文人的重心,继而便是创作艺术性的书法。在书法上,余先生强调“用笔”,但这用笔并非技术层面上的用笔的种种形式技巧,而是笔力,是笔在纸上摩擦产生的杀纸力。可以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个性是在笔力强劲的基础上展现的,笔在纸上的摩擦是有生命力的。
  2001年,余国松先生率团赴日本作艺术交流,留下草书墨宝,《高知新闻》高度赞赏了余先生的书法,并认为余先生草书堪称“当代张旭”。书法中草书的鉴赏一直是一个难题,怎么判断草书的艺术高低呢?当然离不开对草书的探究。余先生告诉我们,草书是有很深的楷书的基本功。以张旭、怀素的狂草为例,表面来看狂草连绵起伏,如大江流水般波涛汹涌,但仔细品味,他们的每一笔都能看到楷书的因素。可以简单的区分,楷书重顿挫,而草书重使转。但一幅好的草书作品重要的是它所载有的意蕴。几位重要的草书家,古代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现当代的司徒越、林散之。比较而言,黄庭坚书法的特点是多顿挫,很有道家的意蕴,王铎一生练字无人能比,用笔功夫非常了得;司徒越的章法好似梅花漫天飞舞,林散之则行笔舒缓而有古意,蕴含了佛家思想,其去世前最后写下的“生天成佛”四字,正是他对佛学独特的领悟。怎么鉴定书法呢?余先生强调鉴定应是在对书法史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每个时代的书法特征,对每位书家的行笔特点都要能把握。有了这些基础的了解才能判断书法作品。
  对于现当下纷乱复杂的鉴定现状,余先生警示我们读者应该保持头脑清醒,相信自己。鉴定谁说了算?余先生肯定的说:“谁说了都不算!”从古至今,许多艺术品都是时而说真,时而说假。非要得个结论,那就是谁的理由充分就相信谁的结论,当然,肯定很多年后会有另一位研究者给出更充分的理由来驳斥前一位的研究,那我们再转而相信后一位的研究。余先生笑曰:“这都没有关系,真伪本是相对的。”这也是余先生半梦半醒看社会的体现。余先生举例,就目前两岸合并展出的《富春山居图》而言,我们也不能否认李敖观点的可能性。很多时候,即使画家对自己作品的鉴定也不一定可靠,我们无法排除画家因种种原因不愿意承认自己作品的可能性。这么说来,我们的读者可能会对书画真伪感觉很迷茫,既然谁说了都不算,貌似进入了盲目的不可知论。其实不然,我们需要一个答案,就理性判断鉴定家个人的品质、学识,和鉴定家给予的丰富的支撑资料。
  谈及当下艺术市场,余先生用“水深波涛大”五个字概括,艺术市场的基础是经济发展,时起时落是肯定的。就嘉德春拍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余先生肯定了齐白石作品的艺术性,但认为4.255亿中蒋介石的因素占有4亿。此外,余先生觉得当前艺术市场最令人欣慰的便是很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将在此次浪潮中得以回流。
  余国松先生业余也爱收藏。余先生认为收藏得会“玩”。何为“玩”?即是不为了逐利投资而收藏,纯粹做赏玩学习之用。看来余先生不仅半梦半醒看人生,也同样半梦半醒看收藏。余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最近正在“玩”的一项工作,将珍藏的多幅画作分别题诗并装裱成册,诗书画相映成趣,真正从收藏赏玩中得到无穷乐趣。
其他文献
一、中西雕塑文化内涵之区别    中国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自周始,宗法已备,其后商君,始皇封疆设陌,使中华文化世代相承,虽多次历经文化的整合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但均以融会贯通和发展为最终结果。尧舜禹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奴隶制,也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统一、文化的整合奠定了基础;殷商之时,“巫师文化”盛行不仅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连续起到了稳固作用,还成为隐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而后,儒道互补的思想與秦
期刊
日前,由中国收藏家協会主办、深圳收藏家協会承办的首届中国收藏组织发展创新研讨会在深圳举办。大会为期两天,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中国收藏家協会会长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晋英,以及全国收藏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加了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迎大运中国第九届体育收藏展览”开幕式,并围绕当前中国收藏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展开研究讨论,共谋中国收藏组织
期刊
2004年,《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中国史前史红山文化古玉器概说》一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红山文化古玉器鉴识与欣赏综论之鉴识理论篇》和《红山文化古玉器鉴识与欣赏综论之鉴识研究篇》二书,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短短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四部关于红山文化古玉器著作专著问世,犹如一枚集束炸弹,抛向了红山文化研究领域,引起
期刊
晚明时期,嵌螺钿漆器开始在全国流行,此工艺以制作巨匠江千里的作品最有名。江千里是江苏扬州人,字秋水,王士祯《池北偶谈》和朱琰《陶说》皆称他“善镌嵌螺钿漆器,技艺精湛”,清代诗人阮葵生《茶余客话》中也有“江千里治嵌漆……皆名闻朝野,信今后传无疑也”的记载。到了清代以后,“千里”已经成为螺钿工艺的一个品牌,许多名贵的螺钿器皿上都嵌有“千里”底款,苏浙甚至有“家家杯盘江千里”之说,可见江千里作品的认知度
期刊
八大山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写意画大师,他的绘画风格开一代风气之先,备受推崇。  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说过:“在中国艺术史里,从王维到现在,这一千一百六十年间,不少高品的艺术,但是怎能比得上八大与石涛的伟大,永远在艺苑里,放射不朽的光辉?”  郑板桥也曾经这样说道:“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这句话虽然是很久以前的断言,未必准确。但是从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喜爱八大的作品看来,“名满天下”这几个字
期刊
幸运的错误    李广宁,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在我国古陶瓷界经常能听到这一熟悉的名字。他对古陶瓷的热爱和对安徽省的文物保护与古陶瓷鉴定的默默贡献,让人们备加赞赏与叹服。如今这位花甲老人虽已退休,但仍然被单位返聘,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  李广宁先生的入行源于一次幸运的错误。上世纪七十年代,身为文革时期的“老三届”学生,“上大学简直是一种奢侈,因为上大学需要推荐,只有‘根红苗正’的工农兵才有这样的
期刊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佛教,西汉末年,始传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汉、魏晋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得到君主的推崇,进一步隆盛。南朝梁武帝三度舍身同泰寺。唐朝诗人杜牧有诗述南朝佛教之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朝则大量开凿石窟,如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魏书·释老志》载北魏佛教发展的情况,“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侣大众两百
期刊
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飘泊流离,入清隐居不仕,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擅画山水,风格独具。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龚贤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他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不断升华,创造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浑厚、浓郁的山水画新风格。本文以对龚贤山水的技法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其层
期刊
中国古代灯具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灯具,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每个时代的灯具都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历代灯具中又以汉代为一个高峰,其种类之繁多、构思之新巧和数量之庞大均超越前代。  汉代灯具按造型可分为五种:器皿形灯,如豆形灯、鼎形灯;动物形灯,如凤鸟灯、龙形灯;人物形灯,如当户灯、人形吊灯;连枝灯,有三枝灯、十二枝灯等;红灯,著名的有长信宫灯、错银牛
期刊
稀世珍宝共赏: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立像  2011年7月5日,大型文物巡展《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在河南博物院开展。展览共展出127件(组)由各相关单位珍藏的造像、佛经、唐卡、宝器等珍贵文物,其中的一尊来自拉萨罗布林卡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立像在展出的珍贵文物中格外引人关注。  大匠之门——齐白石艺术纪念展在皖开幕  2011年7月8-23日,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湘潭市文化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