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使学生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质量。为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教学中,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一、用朗读唤情感,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二、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三、激活学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朗读;激活;氛围;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而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夸美纽斯),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创新机制,能有效地改变机械、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教学。教学中,老师们也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话语挂在嘴上,这些无疑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用朗读唤情感,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可以说都是经过编写组精心挑选的,有描绘优美风景的,有赞颂人格高尚之美的,有反映动植物世界的,当然还有诗歌、故事等等,内涵丰富,体裁多样,既是学习教材,又是很好的人生教材。教师必须善于引导,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多方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语文这一广阔天地,学会品味美,领悟情,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教北师大版第十册《用目光倾听》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走进了一个真诚的世界,并通过学生反复的读,领悟了目光倾听的意义:目光表达了心的真诚,人和人之间能真诚相待,彼此都能感受到温暖。从而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其中蕴含的情。朗读是感受课文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既是能力训练点,又具有教育功能。在课堂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明理、明情,读的功能多,读的方法也多,默读、自由读、表演读、比赛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自然,读出意境,读出感情,体会语言的音韵美。朗读这些佳作美文,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就会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
  二、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让学生动起来,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合理巧妙地使用,就会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据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上课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围着课桌团团坐,相互交谈,也没有“不许做小动作”的批评。因此,我时常发挥媒体音乐的功能,在课堂上放轻松的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无思想负担地学习,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还时常借鉴以上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广泛交流和讨论。另外,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是制造轻松氛围的前提,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再现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此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激活学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研究教材思路、教学思路的同时,还要研究学法思路;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施教的对象了如指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好奇心;要及时解开症结,指点迷津;要适时点拨,推动学生思维进程;要有效矫治思维盲点,纠正学生思维偏差。
  (一)以课堂为“沙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文本的解读,应该有接受者能动的参与,通过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如阅读《凡卡》,读者会看到凡卡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就会发现凡卡命运悲惨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思想感情。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其实,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语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也要着眼于实际,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进入小学高年级,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的侧重于课外知识,所以学生常常产生“上语文课无用”的错误认识,因而,常常表现为不认真听课,不认真读课文,习惯于突击做练习。要彻底改变这一错误的认识,就必须从激活课堂教学入手,一方面从研究教材多元功能出发,发现教材的实用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因人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用。
  针对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最为薄弱的特点,我在教王愿坚的《灯光》一课时,教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并做摘录笔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语文学科是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科,因而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灵活机智、丰富多彩的,不应是僵化保守、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这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从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阅读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间接交流工具,其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性心理历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不断加工、处理各种视觉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人文性熏陶,促使语文阅读向悦读转变。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深入探究促使语文阅读向悦读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高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首位,可见听的重要性。倾听是获取、提炼各种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也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重视孩子们的倾听意
吹泡泡的活动总能吸引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主动参与。活动时,户外场地上大大小小的泡泡漫天飞舞,到处是欢声笑语。此时,孩子们因离家而产生的焦虑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们对由吹泡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开学初的户外活动时间里,我们请每个孩子从家里带来吹泡泡的玩具。孩子们带来了造型各异的吹泡泡工具,还有的带来了可以打出泡泡的电动泡泡枪。  教师手上的大泡泡枪吸引了所有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概念——“文本细读”。细读文本,需要教师对教学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文本拓展,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文本拓展;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个年头,在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逐渐丰富起来,教学方法也越发灵活。小学语文教学在几年的摸爬
【摘要】此次磨课,我深刻体悟找准文章语言的秘妙、巧悟言语的秘妙、活教言语秘妙,将课堂理念落实并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处理,才是理念光环折射整个课堂的关键之处。注重细节,我们的课堂就会熠熠生辉,焕发生命的光泽。  【关键词】研究报告;教学案例;《触摸春天》;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领孩子去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
【摘要】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创设语言实践机会,让课堂焕发浓浓语文味,尽显语言魅力,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语文收获。“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关键词】语文教;语文味;充盈;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映入眼帘的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悲壮,也有“采菊东篱下,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出了众多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也对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本文以小学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核心,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元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融入策略,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此保证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状态下,利用高新技术吸收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
【摘要】每次高段接班,我都会让孩子写第一篇作文《我》,引导学生描写语文学习中最怕的故事?很多学生会写自己写作文时想美词的痛苦,凑字数的悲哀。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是“动听”在作怪,“动人”在作秀,“动情”在作对。学生没有看重“平常”生活,而在刻意追求 “优美”的写作素材无从下手。通过调查,我也看到作文课堂教学三大现状:1.作文教学如同“缝扣”,希望一次成品;2.作文教学如同“挖地”,希望层层好泥;3.
【摘要】教师们往往忽略后进生这一群体,所谓忽略并不是不在乎,而是用习惯性的有色眼光去对待他们,其实回过头想想,他们也是有个性的,也是有丰富情感的,我们何不换个角度去看待,以朋友的身份走近他们,改变他们呢?如何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平等;学会欣赏;树立目标  【中图分类号】C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