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语言之妙 展寓言之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怎样的素养?教学寓言故事时,教师应从教学语言的角度,引导学生领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 学科素养 创新思维 寓言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77
  教学目标:
  1.理解“弱不禁风、筋疲力尽、威胁”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把“弱”字写端正美观。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角色表演等形式,丰富“争”的过程,了解故事寓意。
  3.培养学生通过说清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复述课文。
  4.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趣味,积累更多的寓言。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师:鹬,长嘴巴,生活在水边。对蚌,你了解多少?(蚌:硬硬的壳儿,遇到危险合上壳儿保护自己)你们看,小篆字体多有意思呀,它们就像一幅画。 当长着长长的嘴巴的鹬和有着硬硬的壳儿的蚌碰到了一起,有趣的故事就开始了!
  师(出示“弱”的小篆体):它像什么?“弱”的意思就是力量小、差的意思。说一说整个词语在文中指什么意思。这个字怎样写好看?(左右相等的字,要注意左收右放,左边的略微大一点儿)
  二、指导学生用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
  1.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事,是什么事儿?
  2.师分别请三个学生来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总结):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行。
  三、品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感知寓言的语言密码,丰富“争”的过程
  1.故事的起因是在第几小节写的?我们读一读。
  2.课文最有趣的就是鹬蚌相争的过程了!鹬和蚌是怎样相争的呢?自己根据提示语读好它们的对话。
  (1)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好鹬说的话。重点指导:威胁是一种怎样的语气?(吓唬、气势汹汹的)蚌有什么弱点呢?要抓住蚌这个弱点使劲吓唬,要读出气势汹汹的语气。谁再试试?
  (2)师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好蚌说的话。师重点指导:不甘示弱是一种怎样的语气?蚌为什么会得意洋洋呢?谁能将这种不甘示弱、得意洋洋的语气表现出来?
  3.品读语言的妙处:这段鹬蚌争吵的话,很有意思,你们再仔细品读品读。谁来说说有意思在哪儿?
  师指导:你看,这边鹬威胁说,那边的蚌就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答。鹬说:“你不松开壳儿,我等着瞧吧!”蚌就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鹬说:“今天……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蚌就说:“今天……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像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双方毫不相让的就叫做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可是吵架的基本技巧。来,哪两位同学来吵一吵?
  4.鹬蚌相争的过程中,只发生过这次对话吗?肯定不是。
  半个时辰过去了,鹬略显疲惫,但坚持说:“你离开了水,迟早要干死的。”你们就是蚌,怎么回答?又半个时辰过去了,鹬蚌还是这样谁也不让谁。“蚌大哥,你就放了我吧!放了我,我送给你一颗大大的珍珠。你先放!”你们就是蚌,怎么回答?一个时辰过去了,鹬和蚌的力气越来越小,这时它们会如何对话呢?同桌两个试一试。(学生尝试对话)
  5.像这样谁也不让谁,一直争了很久,就叫“相持”。鹬和蚌相持的结果如何?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这样的渔翁吗?为什么?“老人家,你捕鱼多少年了?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今天为什么会如此幸运?”(师板书:渔翁得利)
  四、复述课文,感受寓言的魅力
  师:中华寓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则《鹬蚌相争》是从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当时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有一年,赵国想要攻打燕国,而他们身后强大的秦国早就对这两个国家虎视眈眈,想要吞并它们。危难关头,燕国大臣苏代挺身而出,前往赵国将《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诉赵王听,好让赵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苏代,怎样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赵王听呢?(指名学生讲述故事)
  师(总结):一个小小的寓言,却蕴藏着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用视野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2  在语用理念日益清晰的当下,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内容理解向
[摘 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这导致古诗教学一直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促进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言语表达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古诗教学 个性解读 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2  古诗教学中有一个倾向,就是过分注重理解和体会,而忽略古诗教学的言语表达。言语
有人说:教学方案应当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材内容本身,还更应该关注课堂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关注教学环节中节外生枝的自主生成现象,为错综复杂的生成资源做“加减乘除”。  一、等一等,为看似错误的回答做“加法”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摘 要]步入了高年级,学生却越来越怕发言。对此,教师要传递生命关爱,打消表达顾虑;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表达欲望;丰富实践,提高表达素养。只有将口语交际融入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关爱 情境 实践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92  步入了高年级
真诚的欣赏能唤起学生自主作文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鼓舞和激励中自主前行在习作路上,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强调作文评价是欣赏而不是修正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从各种维度来展现我们的真诚期待,如此才会让学生在每一次习作时都处在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  一、搭建舞台——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的习作能够在老师和小伙伴面前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满足学生自
[摘 要]三年级学生对习作比较陌生,因而教师要从文本出发,尽可能让文本发挥例子作用。在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品析语言、搭建平台等,实现阅读指向表达的目标,让学生能说、想说、会说,从而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 写作 生成 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8  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写话基础,但对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描写了一幅美丽而又充满情趣的儿童生活图画。细细读着,一缕流畅欢快的韵律会在心间悠悠地蕴染开来。如何将这样一篇有情、有趣的儿童诗教出韵味,教出色彩,教出特点呢?研读课文多次后,我将本课教学的“主线”确定为:声色合奏,创情境;多元识字,焕情趣;品味语言,悟意境;拓展迁移,品智趣。通过听听、看看、想想、
[摘 要]修辞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用心感悟它的好处,不强调它的技巧性表述。所以,在修辞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解读来感受喻体的表象,通过品读来体会意境,通过“比读”来理解修辞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修辞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解读 品读 比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3  许多教师在教学修辞手法时,往往把修
[摘 要]《掌声》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饱蘸爱心的笔墨诠释了“爱”的含义。教师可以“爱”为主线,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爱全体学生;指导朗读,读出爱意,深切理解“掌声”;指导书写,自批自改,确立主体地位。  [关键词]凸显主体 朗读感悟 品词析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
[摘 要]:语文教学,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生命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生生之间要相互交流,产生思想情感的碰撞;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展开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阅读文本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