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欣赏 自主前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诚的欣赏能唤起学生自主作文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鼓舞和激励中自主前行在习作路上,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强调作文评价是欣赏而不是修正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从各种维度来展现我们的真诚期待,如此才会让学生在每一次习作时都处在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
  一、搭建舞台——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的习作能够在老师和小伙伴面前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欣赏目光的重要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常见的当众朗读这一展示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班级板报、班级手抄报、学校墙报等拓展形式,为他们搭建更大的舞台空间。
  如在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时,我精心地对教室进行了布置,将学生的习作与他们带来的相关物品、资料等进行集中展示,如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春联等,使学生们稚嫩的文字与鲜活的实物相呼应。小小的教室成了大大的展台,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但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也展现了他们精心收集、工整书写等学习品质。
  二、捕捉灵光——体察学生的童趣
  学生习作中的灵光闪现,是学生真实内心世界的体现,教师应当及时体察隐藏在童言稚语中的童趣,蹲下身来观察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发掘其中的真善美,避免成人化的种种桎梏强加于学生的心灵之上。如此,学生才能够大胆地在习作中展露自己的真情,避免空泛之作的出现,敢想直言,作文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如在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为别人画张像”时,为了能够诱导学生准确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外貌、性格以及爱好等,我将习作评价分为三个阶段。
  1.评说
  (请一部分同学遮住眼睛,再请一位同学走上台前,定格亮相片刻后走出教室。)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离开了教室,谁能说一说他的外貌和打扮,让刚才遮住眼睛的同学听了你的介绍,就能猜出他是谁。
  2.评画
  师:(出示一幅人物画像)从这幅画像,你们能猜到这个人物的兴趣爱好吗?
  3.评写
  师:他的作文哪个地方写得最生动?(扣住外貌、性格或爱好等进行分析)
  三、转换视角——紧扣学生心灵的脉搏
  建立自我写作信念,是促进学生作文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教师应当拥有多元视角,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真性情下的文字。视角的多样化,是评价鲜活灵动的前提,教师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笔下蕴藏着的创意,而是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将自身置于主动赏读的心理状态。宽松包容的评价氛围,对学生作文自主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写一封信”时,在突破书信格式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在书信中大胆直言。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了别具一格、富有想象的信。
  亲爱的电脑:
  好久没有打开你了,你最近好吗?那些有趣好玩的游戏们,该想我了吧?
  爸爸妈妈说了,现在是复习阶段,不许我碰你,除非我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你知道吗?有好几天晚上,你都出现在我的梦里,我都忍不住笑出声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考试,考出好成绩,重新回到你的身边。
  祝你
  千万别中病毒啊!
  你的伙伴×××
  ××××年××月××日
  四、倾注情感——挥动欢乐的翅膀
  教师要将欣赏与指导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点拨引导下的真诚鼓励,体会到教师赞赏中的期待。欣赏,并不是不遗余力地吹捧,而是教师积极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师生心灵的微秒共振。教师要辩证认识欣赏与批评之间的差别,以审慎的心态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勇于在文字中倾注个体体验,让文字成为他们灌注情感的灵动音符,在自由表达的文字世界里快乐飞翔。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班级讨论会”,结合当前热点,我提出“玉兔发射成功”这一话题,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并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玉兔号”月球车的概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自由发言,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倾听;最后让学生用笔记下班级讨论会的过程。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在我们充满欣赏的喜悦目光中,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写作心态,体会到写作带来的巨大欢乐,感受到用文字表达的无穷乐趣。如此,学生在作文之路上才会自主前行,且行且歌,欢畅无边!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开掘板书的导学价值。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培养和生活化训练,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拥有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写有趣的作文;挖掘生活,写有味的作文;链接生活,写有情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2  一直以来,学生厌倦写作,甚至畏惧写作。对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 “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  [关键词]用教材教;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  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明确指出了作文应讲求“本色”“真实”。本着小学作文教学追求“本色”和“真实”的思想,近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习作”的教学主张,并作了持续实验与研究。  所谓“生态习作”,即学生作文必须能够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写作的过程必须与其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高度、真实地契合,必须是“学生表达欲望的
[摘 要]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用视野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2  在语用理念日益清晰的当下,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内容理解向
[摘 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这导致古诗教学一直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促进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言语表达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古诗教学 个性解读 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2  古诗教学中有一个倾向,就是过分注重理解和体会,而忽略古诗教学的言语表达。言语
有人说:教学方案应当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材内容本身,还更应该关注课堂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关注教学环节中节外生枝的自主生成现象,为错综复杂的生成资源做“加减乘除”。  一、等一等,为看似错误的回答做“加法”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摘 要]步入了高年级,学生却越来越怕发言。对此,教师要传递生命关爱,打消表达顾虑;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表达欲望;丰富实践,提高表达素养。只有将口语交际融入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关爱 情境 实践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92  步入了高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