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用视野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2
  在语用理念日益清晰的当下,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内容理解向言语形式的智慧转身,需要将教学触角指向语用层面去解读教材,推进教学环节。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为例,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体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体认表达形式的精深,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教学价值:以言语表达的视角整体观照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什么”,更要注入“文章怎么写”的专业阅读思维,从而引领学生去发现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
  (一)文字的精妙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其文字运用精准、色彩鲜明、表达生动,这些精妙之处常藏于文本的关键语句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一袭破衫”……语言凝练却隐藏着无限丰富的画面。关注“怎么写”,才能发现作者是以凝练的语言渲染了肃然的意境、传递着坚定的力量。
  (二)文法的特殊
  每一篇课文,作者在表达的时候,遣词造句与我们常用的方法不一样,选择的修辞手法与客观陈述的也不一样……寻找言语表达的“不一样”,就是课文独特教学价值的发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短短四个自然段,却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文法——“一百多里”的中文数字表达,延长了谈迁一路的艰辛;“20多年、400多万字”的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更直观形象、富有说服力。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丰满、厚重了人物的成就。
  (三)文体的特征
  教材的选文在文体上是有鲜明特点的。新课标明确界定了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及非连续性文本四种文体的功能、目标及采用的阅读方式,凸显了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作者蒋光宇先生的励志短文,大多是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讲道理式的结尾,明确了课文主旨,突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课文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一次略写,一次详写,详略安排就是服务于主题表达的。
  二、教学实现: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潜行
  阅读教学在环节推进中,要关注言语表达,为学生搭建起立体而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行走,达到“意至而言达”的佳境。
  (一)试错的冲突
  言已尽而意无穷,精妙的表达需要学生的深度卷入。紧扣言语实践点,引导学生试错,语言意蕴才能得到深度开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聚焦“茶饭不思、一袭破衫”等言语点,引领学生想象描述,把一个词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段话,层层递进,文字背后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呈现。然后,教师再杀个“回马枪”——每个词的背后,都藏有这么丰厚的内容,那作者为什么不写?教师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放到课文中比一比。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在揣摩中领悟,体悟了怎么写的表达秘妙,获得的是言语智能的发展。
  (二)矛盾的碰撞
  学习的吸引力来自未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具有鲜明色彩的“不一样”的表达,然后设置矛盾,引发学生追究。如抓住“20多年、400多万字”与“一百多里路”引发学生思考:同样用数据,有何不同?语文课文的数据全部用汉字表达不是更好吗?学生置身于语言情境中,追问碰撞,发现了表达的规律,丰富了言语认知。但教学还不能止于此。“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刚才我们探讨过,数字的表达更直观,那看看第二个数字,‘4284000’这样表达不是更有冲击力吗?”学生进一步思辨,感知了数据这种语言在表达上的讲究。
  (三)类比的辨认
  同一写作知识,出现在不同的文体里,学生要学会从外在的文字,看到内在的手法,发现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带来阅读品质的提高。两次写囯榷的详略安排,学生很容易发现,但教师需要激疑:“为什么不详细写第一次,而略写第二次呢?”追问让学生经历了表达构思的过程——作者要突出的是谈迁遭遇厄运不被打垮的坚定信念,选取第二次详写,正是突出了文章表达的主题。
  基于语用课程观,循着课文的例子,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言语活动为载体,去追求学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更有意思、有意义。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以教为轴心,时时观照儿童的写作思维。“写作”“教学”“儿童”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为儿童写作而教”是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存在”是它教学主张的核心与支撑,“改写一体”是它教学主张的特质与亮点,“变化中合”是它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教学与童年并轨”是它教学主张的期盼与旨归。写作教学进行时将写作的思维、表达
[摘 要]随着语用理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关注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让学生在深入到文本内核中,从语用的视角体悟文本、悦纳文本,为学生表达素养的提升奠基。以《三亚落日》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紧扣景象,在概括提炼中向文本学变化,遵循思路,在剔除对比中向文本学想象,前后联系,在深度辨析中向文本学衬托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提炼概括;剔除对比;深度辨析;写景类文本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要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必定要好好研究“言”与“意”的关系。要在“言”与“意”之间寻求平衡点,让语言与精神真正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文本细读要先“言”后“意”,语言习得要“言”“意”并行,语言运用要以“言”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言意 思维 细读 习得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吴勇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时,以其对习作教学的深度理解,用专业的眼光发掘了隐藏的言语表达知识,让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吴老师聚焦本次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抓住时机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习作的精准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精准知识;习作指导;习作重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开掘板书的导学价值。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培养和生活化训练,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拥有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写有趣的作文;挖掘生活,写有味的作文;链接生活,写有情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2  一直以来,学生厌倦写作,甚至畏惧写作。对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 “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  [关键词]用教材教;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  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明确指出了作文应讲求“本色”“真实”。本着小学作文教学追求“本色”和“真实”的思想,近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习作”的教学主张,并作了持续实验与研究。  所谓“生态习作”,即学生作文必须能够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写作的过程必须与其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高度、真实地契合,必须是“学生表达欲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