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起宗诗歌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江苏如皋一带,崛起于元明之际的冒氏家族绵延昌盛,其中明朝末年的冒起宗在内忧外患时期进士登第,成为家族在明朝最后一个进士,为国家大事鞠躬尽瘁。冒起宗传世的不少诗歌作品都保存完好,本文侧重于研究他的诗歌创作。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冒起宗诗歌文献现状,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冒起宗诗歌对虞山诗派主张的吸收,进而全方位地探讨冒起宗诗歌在明末诗坛的地位。
  关键词:冒起宗 诗歌 超然物外
  冒起宗,字宗起,生于万历庚寅(1590),卒于顺治甲午(1654)。从记载来看,冒起宗仕途生涯起伏跌宕,主要从事军事方面的工作,却不幸遭陷害,幸得儿子友人及其友人奔走方得救。平息后不久,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复补漕储,而烈皇殉社稷,公于是不复仕矣”。至此冒起宗仕途生涯终止,身为明朝臣子他入清后也不再出仕。历经明末战火后他回归乡里,“见郭城里巷,室庐田亩都非旧日。遂悒悒若有不释于中者。构小斋如舫,手一编,日坐卧其中。且旁通乾竺家言,暇则植宁州公墓上梧,与马恭人弄孙为娱耳,终不复通世事”{1}。可以说冒起宗前半生经历宦海沉浮,一心报国,后半生寄情田园,乐享天伦。与同时期的遗老遗少投身抗清复明不同,冒起宗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似乎看开了很多,但他又不是消极的厌世,说明他的心胸和眼界超脱了当时的很多文人,达到了人生的新境界。
  冒起宗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文章为主,其中收集其诗歌比较多的是《如皋冒氏诗略》及《清代诗文集汇编·拙存堂逸稿》,本文将在第二章中具体展开讨论。
  一、冒起宗诗歌现状分析
  第一,从文献方面来看,《如皋冒氏诗略》卷三、卷四收录诗歌一百四十八首,没有注明写作年份,不按年份编排。冒氏家族后裔重视家族文化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民国时期的冒广生在编撰此书时也不忘传承家学,所以他到处搜集资料“竭力搜求先世遗集,尚苦十不得一。海内宏达及吾宗彦,如有藏,无论专集,即片纸只字,肯录副见诒,俾刻入丛书及补是编,世世子孙,感且不朽”{2}。对于书中的诗歌搜集来源他也一一标注清晰。《拙存堂稿逸稿》中收录冒起宗诗作四卷,按写作时间排列。诗作前面有前人题序《诗范序》《诗高序》《诗李序》,即姓氏为范、高、李的人给冒起宗的诗集写的小序。又附有诗叙汇:华亭陈继儒《万里吟序》、濮阳叶廷秀《河上篇序》、莆阳唐显悦《松一草序》。总体上,《拙存堂逸稿》收录保存的诗作较多,但是并不全面,而且只是收录明朝灭亡之前冒起宗的作品,在此之后的作品并未收录。《如皋冒氏诗略》收录的诗作虽然数量上不如《拙存堂逸稿》,也没有《拙存堂逸稿》编排整齐有系统,但是可以互补遗漏,因此二者珠联璧合,综合整理下来方是冒起宗流传于世的诗歌全貌。
  第二,从内容来看,分为怀人诗、咏物诗、咏史诗、闲情诗几种,在这里以《拙存堂逸稿》里面的诗作为例分析。冒起宗的怀人诗所占比重最多,且大部分是在仕宦期间与官场友人来往唱和所作,在怀人篇序中谈到当时国家战事四起,同僚流落四海不得见,主要表达自己对同僚的深情厚谊以及互相勉励实现功名理想。如《望友》:“日日望君君不知,寄来消息总堪疑。忽传四月行将到,却恨三春归去迟。”{3}《钟陵傅元甫》:“浮沉昔叹投书渚,双鲤今来日月湖。交谊于兹推绝顶,昔分蓟北与东吴。{4}”睹物思情,流露出对久未谋面的友人的真挚思念。其次,詩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游记途中所作的咏物诗,如《棋盘石》:“笑看世眼别雄雌,坐饮壶天静弈棋。掇弄星辰盘外落,指挥风雨指边飞。爱缘不挂谁争道,胜想都空笑战淝。和靖未能靖亦尔,临流袖手学忘机”{5}。此外还有《禅笠石》《金鸡洞》《下清源山》,这类作品大都表达对美景的喜爱,然而特别的是喜爱中蕴含忘我自适的阔达。咏史诗时有出现,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冒起宗去过邺城、桐城,在这些历史丰富的地方吊古咏怀,如《铜雀瓦》和《桐城怀古》等,大多在感叹历史更替。最令人动容的是冒起宗留下了相当一部分闲情诗,而且其中有写给家人,特别是儿子冒辟疆的居多。如《寄襄儿》组诗第二:“世路风波到出生,人前切勿肆讥评。伏波爱子再明训,闻过如闻父母名。”{6}字里行间流露出拳拳爱子之情。还有《除夕思亲》《示儿》,这类饱含亲情的诗歌寄托了冒起宗对家庭的重视及家族成员之间的脉脉温情。题物诗如《竹》:“雨色煌姿信手披,寒苔瘦石恰相宜,蝉绡幅短清无尽,千尺琅未足奇。”{7}多描写品性高洁之物,抒发自己的意趣。
  第三,从形式来看,多组诗、七言律诗、绝句。冒起宗的诗歌大部分以组诗的形式出现,这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如《折杨柳》有三首,《楼居》有四首,《禅笠石》有十首,最多的达到二十三首,足以见冒起宗作诗功力之深。另一个特点是从格律看大部分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绝句。绝句在他的组诗中频繁出现,五言和七言均存在,律诗在非组诗中存在较多。总体上冒起宗诗歌偏向写七言诗歌,组诗的叙事性较强。
  二、冒起宗诗歌对虞山诗派前期主张的吸收
  虞山诗派是明朝末年以钱谦益为首的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拟古,内容充实,积极主张诗歌革新。虞山诗派在明末东南影响广泛,和虞山诗派盟主钱谦益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冒起宗也不免受到影响,“居恒辄诵东林杨涟左光斗诸公,一时士人景行行止,至复社诸君子咸愿为执鞭而忻慕焉”{8}。冒起宗后期与东林党成员及复社经常走动唱和,他的墓志铭就是东林党领军人物邹之麟所写。钱谦益也曾经是东林党领袖,诗学主张与东林党成员大同小异,冒起宗的诗歌创作实际上充当了虞山诗派的先行者。
  首先体现在诗歌感情上反映内心,情真情至,豁达通脱,情辞胜理。冒起宗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做官正直清廉,他的这些品质也反映在诗歌中,给人一种质朴诚恳之感,毫不矫揉造作。例如《解嘲》:“贫家矜炫千金帚,都市喧传半额眉。自古妍媸无定品,遭逢何必怨愆期。”{9}这首诗描写自己生计窘迫孤苦,心酸中透露着无奈,幸而他心境通达,能够自我安慰来排解忧郁,坚守自己的追求。
  其次体现在诗歌内容尊崇杜诗,关注现实,有为而作。冒起宗为官之时正逢明末乱世,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因此写下了很多动人篇章,成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镜子。如《哀襄阳》一诗记录了襄阳战事结束后的满目疮痍,冒起宗触景而发,以笔为椽控诉战争的罪恶,不得不让人联系到杜甫忧国忧民、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精神。冒起宗的游记诗比较体系化,全面完整的记录他游历过的山川美景,在游记诗的序跋中他也提到写下这些诗作的目的是为了留下自己的足迹,因此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并不在乎明伦喻理,他也很少有诗作蕴含哲理,而是更在乎诗歌的现实功用,用自己的笔反射历史,关心现实斗争。冒起宗还著有《驭交记》,是其在广东为官期间所著,内容主要讲述中越关系史,于国家大乱之际编写此书,可见其忧国之心若焚,再联系当时明末经世致用的思潮也就不难理解他不热衷于空谈说教的原因了。   第三体现在诗歌形式上组诗多涌,格律工整,叙事为要。作为虞山诗派的领袖,钱谦益才学兼思,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这一点在冒起宗诗里也同样出现。组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表现方式,在诗歌文体中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它相较于单首诗更能折射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优势。组诗萌芽于先秦,定型于唐代,内容涉及广泛。冒起宗做的组诗大多属于七言绝句,与唐朝杜甫的组诗相同之处颇多,有力地展开微观叙事,用以纪事纪行,剖析自己内心炽热的豪情。他的诗作往往配有小序,如《五怀诗序》:“所怀之人一日成千古矣!然其风范才情没犹生也。兼以中岁每增感慨,多病易起悲凉。笔各奏一章,谓之情见乎辞或庶几耳!”从序言可以看出他写怀人诗是出于对时光逝去的感慨和友人的怀念。诗序是序文的一种,它依附在诗歌之前,对诗人创作意图和诗旨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最早诞生于经学阐释领域,发展到盛唐才渐趋完备。他的小序详细交代作诗的背景或缘由,和诗作珠联璧合完成完整的叙事,更能让人完整地了解诗作内容,弥补了抒情诗歌在叙事方面的不足,可见冒起宗对诗歌言状叙事上的注重。由此可见,冒起宗的诗歌深受宗唐之风影响,冒起宗尊崇复古的态度与东林党成员以及钱谦益早期的主张“诗莫盛于唐”是不谋而合的。
  综上所述,冒起宗的诗歌创作流传下来的并不算多,尤其是明亡归隐之后的诗歌现今所见更少。在明末动荡又孕育文学新生的时代,他选择了以诗书写现实,书写自己的人生,继承前后七子尊唐主张,关注平实的社会,和钱谦益领导的虞山诗派师唐之法遥相呼应,是虞山诗派初期的一位先行者。
  {1} 邹之麟:《冒起宗墓志铭》,冒氏家谱,藏于上海图书馆。
  {2} 冒广生:《如皋冒氏詩略·凡例》,《如皋冒氏丛书》,光绪至民国刻本。
  {3}{4}{5}{6}{7}{9} 《清代诗文集汇编·拙存堂逸稿》(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87页,第295页,第315页,第347页,第296页,第274页。
  {8} 《清史列传》(第18册),王钟翰点校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683页。
  参考文献:
  [1] 陈冰彬.如皋冒氏丛书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2] 白宝福.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3] 拙存堂逸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 冒广生辑.如皋冒氏丛书[M].光绪至民国刻本。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文革”刚刚结束的20世纪70年代末,有众多作家活跃于中国文坛,期间诞生了一大批被文学史家命名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创作。除此而外,还有一小众作家以创新的思维开启了巡览与触摸中国人精神景象的旅程,其中王蒙、李陀等作家的创作最为抢眼。本文就以李陀小说为关注点,展开一次探究性的回访。  关键词:李陀小说 都市平民 精神景象 巡览 触摸 回访  李陀,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理论家、文学
摘 要:依乌,是近年来崛起的一位“身”在都市的少数族裔诗歌创作者,依乌的诗歌通过“都市生命体验的书写”“诗歌题材的挖掘和丰富”、诗作中“电影拍摄技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开创了中国当代凉山彝族汉语诗歌创作“少数族裔都市写作”的先河,拓宽了中国当代彝族汉语诗歌创作的审美领域,为中国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依乌 诗歌 少数族裔 都市写作 彝族  中国当代彝族汉语诗歌从20
摘 要:纪录片《老头》是在真实性的原则下进行拍摄的,影片很好地实现了记录的真实性与导演主观性的融合。在影片的语言风格和画面剪辑效果上围绕着导演的创作原则真实地表现了这些老人们晚年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真实性 记录 平民化  《老头》是导演杨天乙的作品,这部作品拍摄时间历时三年。导演在1996开始拍摄,拍摄两年半,后期剪辑半年。共拍出170小时的素材,之后剪辑成94分钟。《老头》在2000年获得第
摘 要:《西厢记》是一部描绘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佳作,谱写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赞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女性意识觉醒是故事中的一大亮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男权视角的烙印。本文将从叙事要素和价值中心两方面简析《西厢记》中渲染女性意识觉醒的背后暗藏的男权视角。  关键词:《西厢记》 男权 女性意识 叙事要素 价值中心  王实甫的《西厢记》历来被看作一部成功的爱情佳作,它描绘出青年女性意识觉醒
摘 要:小说集《小夜曲》将主人公雅内克和史蒂夫的生活烦恼,抑或是托尼和琳迪为之心碎的美国梦幻置身于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并通过不可靠的叙述和漂浮不定的回忆彰显了他们吉卜赛人般的漂泊人生和身份之困。作为作者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文本叙述者总是企图隐匿他们的流浪之苦并以海明威式的坦然对抗内心的焦虑与失落,凭借自我身份构建行为的荒诞和可笑性建构了读者类似的文化认同,成为唯一提供情感慰藉和文化救赎的庇护所
巴黎的夜晚,寂静的夜晚。   在那间远离故乡波兰的房里,这个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波兰的孤儿”,孤独静坐在那架漆黑的钢琴面前。白色的墙,发光的天花板,挂着雪白薄纱窗帘的窗户。窗外,开满玫瑰的花园飘来缕缕芳香;夜空中勾出一笔淡淡的黄月。   他修长的手指灵活地敲出一段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旋律从他指间飘飞,使这座古典的建筑以及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被深深的陶醉了。   他弹了一曲《幻想波兰舞曲
摘 要:本文从电影版《日出》切入,通过对陈白露、李石清等有代表性人物的简要分析,控诉了20世纪30年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揭示了女性在旧社会的悲惨命运。同时,通过电影对剧本的改编,简要分析了电影较之戏剧的进步和成功之处。  关键词:《日出》 人物分析 电影改编  《日出》通过描绘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旧社会大都市的生活,控诉了旧中国“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富人们过着黑暗糜烂、纸
摘 要:《清平调词三首》为李白名作,诗其一起首二字通常作“云想”,但亦存“叶想”一说。“云想”与“叶想”对诗歌内容理解差别甚大,关系到组诗构思、体裁甚至主题的判断,孰为李白诗原本,实有必要辨析之。  关键词: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 叶想  《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名作,今录南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一
摘 要:刘震云在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成功地将一件离婚案写成了政治案。这个由小变大的黑色幽默,于荒诞之中透露哲思。本文主要以小说文本为切入点,以小说人物为中心,研究在人的共同作用下由“芝麻”向“西瓜”的演变过程,并由此呼吁人们关注被忽略的人物及细节。  关键词:李雪莲 忽略 小人物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的是一个底层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了二十年的告状之路的故事。人们都
摘 要:提起伪满洲国文学,穆儒丐是不能不被提及的作家。他是中国最早用白话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驱者”,同时他也是伪满洲国文坛建设的关键人物。穆儒丐出身旗人家庭,青年时期公费留学日本学习,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使他的作品没有盲目跟从时代潮流,对自由恋爱、婚姻、民主、旧道德等时代风尚问题,持辩证的态度进行客观批评。他主张以“兼爱主义”的态度解决各种思潮冲击下的社会现实矛盾。“